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29日,北京中南海第四会议室,全国高技能人才座谈会正在举行,参会的蒋庆群是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名技术人员。
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国家级技术骨干,蒋庆群可谓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攻关之路。刚到电厂烧锅炉时,他以为就是拿铁锹铲铲煤的力气活儿。第一次进车间,他就傻眼了:爬到9层楼高的锅炉顶上,两腿吓得直打哆嗦;翻开《锅炉检修规程》,看到火力发电包含机、炉、电、化、热5大专业,涉及10多个学科、33个工种,特别是锅炉检修不仅包含材料学、流体力学等5门专业技术,而且还具有国家强制安全标准,差点都看哭了。
然而,这并没有吓退勤奋好学的蒋庆群,他下定决心,就是掉几层皮,也要啃掉这个硬骨头!从此,他每天泡在锅炉车间,原理一个一个地钻,零件一个一个地过。人熬瘦了,大脑却充实了,“门外汉” 最后成了熟练工匠, 练成了“听看摸” 的设备诊治绝活。手持一根听音棒,放在设备外壳上,凭声音就能断定设备是不是异常,看看检测显示仪器,就知道设备运行参数对不对,摸一摸设备就知道机器振动正常不正常。
蒋庆群负责的锅炉设备是专门保障发射试验的重点设备,有的已经超期服役多年,设备严重老化、性能严重下降。要是锅炉在重大任务关头趴了窝,后果不堪设想。维修几乎是家常便饭。特别是汽水系统经常泄漏,每次都要钻到炉膛里补焊漏点,等战士们收了工,除了牙齿是白的,其他地方全是黑的。蒋庆群决心一定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他仔细查阅技术资料,引进推广新工艺、新材料,一年内牵头完成了《循环流化床技术在链条锅炉改造中的应用》课题,一举解决了老旧锅炉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每年节约燃煤7200余吨。
锅炉引风机叶轮粘灰是困扰发电生产的技术瓶颈问题,一旦粘灰严重就要停炉处理,耗时费力。有一次,他看到车间正利用压缩机实施静态空气吹灰作业,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能不能研究出一套利用蒸汽实施动态吹灰的装置?当蒋庆群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一些人认为是异想天开,觉得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士兵有什么能耐解决?面对质疑,他不争辩也不回应,而是埋头钻研、反复试验。时间一天天过去,蒋庆群终于设计出一套蒸汽吹灰装置,实现了不停炉就能清扫叶轮表面积灰,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电是发射场重大试验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发电厂一直孤网运行,发电保障压力很大,蒋庆群已经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在重大任务保障面前排除故障。2013年,距神舟十号飞船发射不到12小时,6号锅炉炉排突然出现超电流、发热、卡死现象。当值的锅炉运行值班员立即把情况报告给蒋庆群。他扔下电话直奔车间,此时发电机组的负载数据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故障点找不到,就要切掉大部分负荷来保证任务。蒋庆群看了看锅炉监控仪表盘上的数据,“还好,数据变化幅度还没有到极限值,暂时不切除负荷,先找故障点。”他沉着冷静,带着几名抢修队员来到锅炉前,手握听音棒抵在每台辅助设备上仔細听声音,同时让抢修队员观测仪表数据情况、摸设备发热状况。
“辅助电机设备,没有问题。”蒋庆群作出判断后,又来到带动炉排转动的变速箱前。变速箱发出沉闷的嗡嗡声,他的耳朵紧贴听音棒,发现变速箱有异常,便立刻让大家检查各级星轮。大伙儿仔细检查后发现,一级星轮端盖间隙有点小,轮子被卡住,炉排传动力不够。他指挥抢修队立刻调整星轮间隙、改变皮带轮扭矩,变速箱嗡嗡的声音慢慢减弱,监控数据也恢复了正常!
2016年,天宫二号发射任务前,6号锅炉水冷壁突然泄漏,导致紧急停炉,必须马上抢修!尚未冷却的炉膛口滚滚热浪扑面而来,温度仪表盘依旧显示83摄氏度的高温。如果不及时抢修就会影响任务用电。
蒋庆群披上一件用水湿透的棉大衣,第一个钻进火星四溅、炭温炙热的炉膛里,狭窄的炉膛只能猫着腰干活,每20多分钟就要出来透口气,重新把大衣打湿再进去。经过6小时10多次炉膛中往返战斗, 终于把缺陷处理完毕。
精湛的技术加上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蒋庆群收获了不少荣誉。但在他看来,自己只是航天事业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有紧紧铆在岗位上,才能有所作为。他总是说:“航天发射不仅需要钱学森那样的大师,同样需要有工匠精神的士兵。作为一名锅炉兵,锅炉岗位就是我的战位,我就是要做军中工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当兵28年,每一次发射任务,蒋庆群都是在锅炉车间厂房守着。
他感慨地说:“看着熊熊燃烧的炉火,听着机器的运转声,心里感到特别踏实。想着自己发的电托举飞船遨游太空,我为自己是一名航天人感到骄傲。”
背景:蒋庆群,河南驻马店人,1989年入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电厂锅炉高级检修技师。先后参加数十次重大航天发射供电保障任务,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016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