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因子—kappa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蛋白家族是一种多效性的转录因子,可以与多种基因启动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的结合而促进转录表达[1]。受氧化应激、细菌脂多糖、细胞因子等多种刺激而活化后,能调控前炎症性细胞因子、细胞表面受体、转录因子、粘附分子等的生成。而这些刺激因素及其调控的因子与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NF-κB的组成结构、活化调节及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从新的角度阐述微循环障碍发生的机制及改善的途径。rn 1NF-κB的概述rn 1.1NF-κB/Rel蛋白家族rn 1986年,Sen等首次从鼠B淋巴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κB序列(GGGACTTTCC)特异结合,调节其基因表达的核蛋白因子,称为NF-κB。随后大量的研究又陆续发现了NF-κB家族的其它成员,其构成亚基有P50、P52、P65、c-Rel、RelB等。因这些亚基的N-末端均有约300个氨基酸残基的Rel同源区(relhomologydomain,RHD),故统称为NF-κB/Rel蛋白家族[2]。rn Rel蛋白成员间可形成多种形式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如p50-p65、p50-p50等。通常所指的NF-κB的组成为p50-p65异源二聚体,它几乎存在于体内所有细胞,且含量常常最高[3]。rn 1.2IκB家族[4]rn IκB蛋白家族成员有IκBα、IκBβ、IκBγ/p105、IκBδrn/p100、IκBε、Bcl-3等。其家族结构特点是均有多个约33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称为SWI6/锚蛋白重复序列,主要参与与Rel蛋白的RHD相互作用。IκB蛋白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构成:(1)与蛋白降解有关的N-末端区;(2)能与NF-κB相互作用的内部区(区内含有锚蛋白重复序列);(3)称为PEST的C-端区,主要参与“囚禁”NF-κB在细胞浆中。rn 1.3NF-κB的活化[5]rn 非活化状态的NF-κB以与IκB聚合的三聚体形式或与前体蛋白聚合的二聚体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TNF-α、IL-1β、IL-2)、双链RNA、氧化剂、细菌脂多糖等均是NF-κB活化的刺激信号,能通过多种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NF-κB诱导激酶(NF-κB-inducingkinase,NIK)或活化途径中的其它激酶,使IκB磷酸化,再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发生降解,从而使NF-κB得以活化而转核发挥其调控作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