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和探究,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以人为本;主体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是让学生明白为
什么要学习
理想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真正动力。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然会坚定而自觉地去追求和努力实现。挖掘化学发展史中诺贝尔、居里夫人、侯德榜等人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立志成才,是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首要策略。教育学生祖国的富强才是理想之本,要把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在发奋学习以振兴中华的志向上。教育学生只有在中学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的才华。
2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成
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2 000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这门学科,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课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上好绪言课非常重要。通过多媒体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卫星的发射实况、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等,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教师还可以演示几个化学小“魔术”,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如“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火”“美丽的喷泉”“鸡蛋跳舞”等,说明这些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更多的奥秘。
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自主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它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体性人格培养,通过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最终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
3.1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在实施自主能动性学习中,一定要注重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弘扬。学生获得知识,内因起着决定作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这既是学生的学习权利,又是教学的本质。只有把学习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
学生的学习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化学的认知结构,它的形成是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过“同化”或“调整”不断发展的复杂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思维活动,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师特别要注意留给学生探索的余地,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探索的空间,教学节奏要有张有弛,快慢适度,与学生思维同步,还要留出一定的反思时间,论证正确性。
3.3 及时反馈、自我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把学生自身学习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自我评价是主体拿评价标准去衡量、比较、判断自己学习的价值,需要以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为基础,以客观的价值需求为依据,而这些只有被评价者最有发言权。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教育乃是个人自我实现的过程。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学生改进和提高学习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自觉、主动、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没有实践和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4 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教育者,更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对某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分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把问题讨论设计成实验等。实验教学,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能不断思考、对知识质疑,同时也不断增强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设计实验的能力,锻炼独立观察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5 注重学法指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学生
终身学习
面对时代的要求与挑战,社会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生要学会学习,一定要掌握学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有计划、适时适当地训练学生优选学法。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按指定的学法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就等于教师代替学生选学法,越俎代庖,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仍然不会独立选用学法。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他们的学法,逐步掌握和运用学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
总之,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因此,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
关键词 化学教学;以人为本;主体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1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是让学生明白为
什么要学习
理想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真正动力。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然会坚定而自觉地去追求和努力实现。挖掘化学发展史中诺贝尔、居里夫人、侯德榜等人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立志成才,是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首要策略。教育学生祖国的富强才是理想之本,要把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在发奋学习以振兴中华的志向上。教育学生只有在中学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的才华。
2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成
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2 000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这门学科,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课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上好绪言课非常重要。通过多媒体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卫星的发射实况、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等,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教师还可以演示几个化学小“魔术”,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如“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火”“美丽的喷泉”“鸡蛋跳舞”等,说明这些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更多的奥秘。
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自主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它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体性人格培养,通过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最终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
3.1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在实施自主能动性学习中,一定要注重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弘扬。学生获得知识,内因起着决定作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这既是学生的学习权利,又是教学的本质。只有把学习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
学生的学习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化学的认知结构,它的形成是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过“同化”或“调整”不断发展的复杂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思维活动,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师特别要注意留给学生探索的余地,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探索的空间,教学节奏要有张有弛,快慢适度,与学生思维同步,还要留出一定的反思时间,论证正确性。
3.3 及时反馈、自我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把学生自身学习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自我评价是主体拿评价标准去衡量、比较、判断自己学习的价值,需要以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为基础,以客观的价值需求为依据,而这些只有被评价者最有发言权。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教育乃是个人自我实现的过程。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学生改进和提高学习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自觉、主动、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没有实践和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4 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教育者,更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对某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分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把问题讨论设计成实验等。实验教学,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能不断思考、对知识质疑,同时也不断增强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设计实验的能力,锻炼独立观察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5 注重学法指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学生
终身学习
面对时代的要求与挑战,社会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生要学会学习,一定要掌握学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有计划、适时适当地训练学生优选学法。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按指定的学法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就等于教师代替学生选学法,越俎代庖,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仍然不会独立选用学法。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他们的学法,逐步掌握和运用学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
总之,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因此,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