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主导和完成。建构自主作业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策略。本文尝试改革原有的初中语文作业教学手段、模式,从培养学生自主习惯、丰富自主作业内容和提高自主作业能力三个方面来阐述初中学生语文自主作业的建构。
【关键词】 自主作业 习惯 内容 能力 建构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中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初中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不得超过2小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及时反馈。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教师操控布置的多,学生自主进行的少;针对全班的多,针对个人的少;针对中考的多,针对语文素养的少。那么,运用怎样的形式去实现这样的目标呢?在审视了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后,笔者把目光聚焦于“课外作业”上。精心组织好作业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1 教给一种方法,培养自主作业习惯
如果把我们习以为常的“每上一课才布置作业”的做法称为“散动”的话,那么,把学生作业以“日”与“周”为单位固定下来的做法可称为“律动”。变“散动”为“律动”,教给一种方法,培养自主作业的习惯不仅会巩固课堂知识,还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1 基本要求。即“能满足‘巩固课内教学内容’收到‘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能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语文的读写实践’”;“在达到上述目的的同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根据这些要求确定的基本内容是:“以既有一定规范要求又有相对自由,但每天必做的‘读写积累’来取代传统的‘语文作业本’、‘日记(周记)’等,以此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逐步养成学生的‘语文意识’和‘积累习惯’的形式与方法。
1.2 要点概括为五点。①以一代多(以一本“读写积累”取代原来的多本作业);②每天必做;③限定时间总量(规定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④形式多样;⑤及时反馈。
1.3 经过“规范作业”“分层作业”“自主作业”三个阶段。初步形成以“语文学习积累”为核心的“自主语文作业习惯”
1.3.1 “规范作业”,主要是指在开始时,以在初步探索阶段形成的“以一带多、每天必做,限定时间、形式多样”等四项要求为依据,对作业的形式提出要求,以使学生尽快“入格”。
1.3.2 “分层作业”则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积极诱导”的策略,从语文学习的不同侧面、学生语文水平和爱好的差异等特点出发,逐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1.3.3 “自主作业”,是在学生基本养成作业习惯的基础上,完全给学生以选择作业内容与形式的权利。以学生记录下一天的语文活动为中心,集“课堂笔记”“质疑问难”“扩展阅读”“随想练笔”等多项内容为一本的“语文学习积累”。一般的自主作业习惯有:①课前预习性习惯。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老师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址、查阅的书名,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各种信息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阅读作者的一些作品,整理成“摘抄”笔记。②课后巩固性习惯。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问题的提出,解决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学生在探究,在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要的。③阅读积累性习惯。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新课程目标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可以让学生建立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④作文练笔性习惯。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周记的内容,要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续写课文、编故事等等。老师还须作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各种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没有乐趣,是谈不上收获的。
这样,许多学生从被动的为完成作业要求开始,逐步养成了每天读报、经常读书的习惯,还注意进行写字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尽管这些变化有的看上去并不那么显眼,但变化本身就充分体现了“自主作业”所追求的教学理念:创设一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生态环境”,在“让学生动起来”的基础上,“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打底’,为‘终生精神发展打底’”。
2 利用一个载体,丰富自主作业内容
钱理群教授指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能训练,它实质上是对人的智力、潜能的全面开发,是人的精神素质、境界的全面提高”。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注意“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到语言的汪洋大海中,通过自己的“游泳”实践,去学习语言。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语文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实现“使所有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于是我就利用中华书局的《中华活页文选》这一刊物来丰富学生自主作业的内容。现在的学生版《中华活页文选》全面配合新的教学大纲,与新版教材同步前进,同时贴近中考,其栏目覆盖中的全部内容,充分考虑到各种题型,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利用班级早读时间指导学生放声朗读“精彩早读课”栏目文章,其中诗歌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背诵;“文化主题阅读”和“自由主题阅读”栏目文章要求学生自主写批注,摘抄精美句子,并仿写;“尖尖角”栏目配合作文指导;“美文演练”栏目要求学生自主选做,加强学生应考的训练和能力的积累。
因而,利用《中华活页文选》这一刊物载体来丰富学生自主作业的内容,能加强学生应考的训练和能力的积累,毕业生可以从中学到解题的技巧,对各种题型做到心中有数;非毕业生可以从中接受指导,培养能力,用一到三年的时间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跳出题海,轻装前进。
3 重视综合实践,提高自主作业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应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根据这些宗旨,我布置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作业时,形式多样,分工明确,而且需要学生的互相合作,突出自主作业能力。
3.1 尊重差异,注重内容自主。学生不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存在而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活动主题时,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体会身边的爱,但是很多同学体会到的爱就是为父母盛一碗饭、借同学一块橡皮等等,于是我对他们说:“父母为我们日夜操劳,很多同学很有孝心,为父母盛饭、帮父母做家务……但不知有谁帮父母洗过脚没有?”所有同学都说没有。我又问:“那你愿意给父母中的一位洗一次脚吗?”很多同学都愿意,于是我让他们回去做好这件事,并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父母的神情,记下自己的感受。在这一次的写作中,由于我的点拨,学生写出了《深刻的老茧》、《那溅起的水花……》、《平凡的事》、《爱的沐浴》等感人的文章。
3.2 打破壁垒,注重知识整合。“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打破了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封闭状态。综合性学习可以移植其他学科的内容或形式进行跨领域的整合,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的体例进行重新组合、创新,可以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例如:对“漫话风筝”这个主题的探究就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的整合。“风筝的起源”与历史相关,“风筝的设计、制作、放飞”则包括了美术、劳技、自然这几门课程,“风筝与人们的生活”又涉及到了社会领域。因此,我鼓励学生涉览各门学科,搜集处理相关信息;鼓励学生亲身尝试风筝的设计、制作、放飞,及时写下内心的体验;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记录、参观……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3.3 自主合作,注重生生互动。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 例如“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主动获取材料。发布会上,有的发布自己亲自录像的新闻,有的发布自己亲自拍的照片,有的发布自己亲自录的音,有的发布自己亲自从网上下载的材料,有的记下邻里的、街头的、农村的、校园的新鲜事,有的还在新闻中配上了插图……每条新闻发布后,主持人让同学们就发布的新闻各抒己见。会后,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编写《新闻小报》。
在本次活动中,“学”为中心的个别化、交互化和开放式的动态学习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上课前期的搜集新闻——向社会学、向他人学;课堂之中——张扬个性,生生互学;课外延伸——同学互学,强调合作。在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相互争辩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不同的思维产生碰撞,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3.4 自主表达,注重个性展示。探究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交流的结果。能说的就说,能读的就读,能画的就画,会写的就写,会演的就演。展示的成果可以是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可以是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的体验,可以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则,初中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十分注意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因而很自卑,忽视了自己的专长。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场所。在这里,平时成绩拔尖的同学不一定独领风骚,而一些平时不声不响的同学倒可能以自己美妙的歌喉、精湛的画技赢得了教师与同学的刮目相看,由此他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未尝不可能。有些老师或许会说,如此是否削弱了语文的功能。那么请问,什么是语文?在影视中、歌曲中……就不能学语文了吗?培养学生的“自信”就不是语文了吗?
3.5 自主评价,注重活动过程。新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因此,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中,既要看研究主题的确立是否有价值,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可探性,探究的方法是否科学,又要看实践活动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全程体验,还要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较复杂的语文实践活动。评价中,应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评定,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通过综合评定,既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时间活动的意识,学生有权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伙伴,给教师与学生更多的空间,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特长,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成功的快乐。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课余作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新大纲.新教材.新《中华活页文选》.http://zxyw.dgjyw.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129
3 建构.自主开放式语文作业模式.的思考与实践.http://www.ywzk.com/lwpd/yuewen/2009/12/12/12285138033.html
4放飞个性 自主探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尝试.http://www.xsjy.com.cn/web/jydt/detail.aspx?aid=10205
【关键词】 自主作业 习惯 内容 能力 建构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中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初中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不得超过2小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及时反馈。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教师操控布置的多,学生自主进行的少;针对全班的多,针对个人的少;针对中考的多,针对语文素养的少。那么,运用怎样的形式去实现这样的目标呢?在审视了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后,笔者把目光聚焦于“课外作业”上。精心组织好作业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1 教给一种方法,培养自主作业习惯
如果把我们习以为常的“每上一课才布置作业”的做法称为“散动”的话,那么,把学生作业以“日”与“周”为单位固定下来的做法可称为“律动”。变“散动”为“律动”,教给一种方法,培养自主作业的习惯不仅会巩固课堂知识,还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1 基本要求。即“能满足‘巩固课内教学内容’收到‘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能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语文的读写实践’”;“在达到上述目的的同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根据这些要求确定的基本内容是:“以既有一定规范要求又有相对自由,但每天必做的‘读写积累’来取代传统的‘语文作业本’、‘日记(周记)’等,以此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逐步养成学生的‘语文意识’和‘积累习惯’的形式与方法。
1.2 要点概括为五点。①以一代多(以一本“读写积累”取代原来的多本作业);②每天必做;③限定时间总量(规定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④形式多样;⑤及时反馈。
1.3 经过“规范作业”“分层作业”“自主作业”三个阶段。初步形成以“语文学习积累”为核心的“自主语文作业习惯”
1.3.1 “规范作业”,主要是指在开始时,以在初步探索阶段形成的“以一带多、每天必做,限定时间、形式多样”等四项要求为依据,对作业的形式提出要求,以使学生尽快“入格”。
1.3.2 “分层作业”则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积极诱导”的策略,从语文学习的不同侧面、学生语文水平和爱好的差异等特点出发,逐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1.3.3 “自主作业”,是在学生基本养成作业习惯的基础上,完全给学生以选择作业内容与形式的权利。以学生记录下一天的语文活动为中心,集“课堂笔记”“质疑问难”“扩展阅读”“随想练笔”等多项内容为一本的“语文学习积累”。一般的自主作业习惯有:①课前预习性习惯。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老师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址、查阅的书名,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各种信息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阅读作者的一些作品,整理成“摘抄”笔记。②课后巩固性习惯。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问题的提出,解决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学生在探究,在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要的。③阅读积累性习惯。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新课程目标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可以让学生建立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④作文练笔性习惯。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周记的内容,要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续写课文、编故事等等。老师还须作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各种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没有乐趣,是谈不上收获的。
这样,许多学生从被动的为完成作业要求开始,逐步养成了每天读报、经常读书的习惯,还注意进行写字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尽管这些变化有的看上去并不那么显眼,但变化本身就充分体现了“自主作业”所追求的教学理念:创设一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生态环境”,在“让学生动起来”的基础上,“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打底’,为‘终生精神发展打底’”。
2 利用一个载体,丰富自主作业内容
钱理群教授指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能训练,它实质上是对人的智力、潜能的全面开发,是人的精神素质、境界的全面提高”。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注意“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到语言的汪洋大海中,通过自己的“游泳”实践,去学习语言。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语文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实现“使所有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于是我就利用中华书局的《中华活页文选》这一刊物来丰富学生自主作业的内容。现在的学生版《中华活页文选》全面配合新的教学大纲,与新版教材同步前进,同时贴近中考,其栏目覆盖中的全部内容,充分考虑到各种题型,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利用班级早读时间指导学生放声朗读“精彩早读课”栏目文章,其中诗歌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背诵;“文化主题阅读”和“自由主题阅读”栏目文章要求学生自主写批注,摘抄精美句子,并仿写;“尖尖角”栏目配合作文指导;“美文演练”栏目要求学生自主选做,加强学生应考的训练和能力的积累。
因而,利用《中华活页文选》这一刊物载体来丰富学生自主作业的内容,能加强学生应考的训练和能力的积累,毕业生可以从中学到解题的技巧,对各种题型做到心中有数;非毕业生可以从中接受指导,培养能力,用一到三年的时间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跳出题海,轻装前进。
3 重视综合实践,提高自主作业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应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根据这些宗旨,我布置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作业时,形式多样,分工明确,而且需要学生的互相合作,突出自主作业能力。
3.1 尊重差异,注重内容自主。学生不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存在而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活动主题时,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体会身边的爱,但是很多同学体会到的爱就是为父母盛一碗饭、借同学一块橡皮等等,于是我对他们说:“父母为我们日夜操劳,很多同学很有孝心,为父母盛饭、帮父母做家务……但不知有谁帮父母洗过脚没有?”所有同学都说没有。我又问:“那你愿意给父母中的一位洗一次脚吗?”很多同学都愿意,于是我让他们回去做好这件事,并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父母的神情,记下自己的感受。在这一次的写作中,由于我的点拨,学生写出了《深刻的老茧》、《那溅起的水花……》、《平凡的事》、《爱的沐浴》等感人的文章。
3.2 打破壁垒,注重知识整合。“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打破了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封闭状态。综合性学习可以移植其他学科的内容或形式进行跨领域的整合,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的体例进行重新组合、创新,可以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例如:对“漫话风筝”这个主题的探究就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的整合。“风筝的起源”与历史相关,“风筝的设计、制作、放飞”则包括了美术、劳技、自然这几门课程,“风筝与人们的生活”又涉及到了社会领域。因此,我鼓励学生涉览各门学科,搜集处理相关信息;鼓励学生亲身尝试风筝的设计、制作、放飞,及时写下内心的体验;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记录、参观……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3.3 自主合作,注重生生互动。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 例如“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主动获取材料。发布会上,有的发布自己亲自录像的新闻,有的发布自己亲自拍的照片,有的发布自己亲自录的音,有的发布自己亲自从网上下载的材料,有的记下邻里的、街头的、农村的、校园的新鲜事,有的还在新闻中配上了插图……每条新闻发布后,主持人让同学们就发布的新闻各抒己见。会后,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编写《新闻小报》。
在本次活动中,“学”为中心的个别化、交互化和开放式的动态学习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上课前期的搜集新闻——向社会学、向他人学;课堂之中——张扬个性,生生互学;课外延伸——同学互学,强调合作。在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相互争辩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不同的思维产生碰撞,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3.4 自主表达,注重个性展示。探究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交流的结果。能说的就说,能读的就读,能画的就画,会写的就写,会演的就演。展示的成果可以是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可以是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的体验,可以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则,初中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十分注意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因而很自卑,忽视了自己的专长。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场所。在这里,平时成绩拔尖的同学不一定独领风骚,而一些平时不声不响的同学倒可能以自己美妙的歌喉、精湛的画技赢得了教师与同学的刮目相看,由此他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未尝不可能。有些老师或许会说,如此是否削弱了语文的功能。那么请问,什么是语文?在影视中、歌曲中……就不能学语文了吗?培养学生的“自信”就不是语文了吗?
3.5 自主评价,注重活动过程。新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因此,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中,既要看研究主题的确立是否有价值,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可探性,探究的方法是否科学,又要看实践活动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全程体验,还要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较复杂的语文实践活动。评价中,应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评定,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通过综合评定,既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时间活动的意识,学生有权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伙伴,给教师与学生更多的空间,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特长,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成功的快乐。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课余作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新大纲.新教材.新《中华活页文选》.http://zxyw.dgjyw.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129
3 建构.自主开放式语文作业模式.的思考与实践.http://www.ywzk.com/lwpd/yuewen/2009/12/12/12285138033.html
4放飞个性 自主探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尝试.http://www.xsjy.com.cn/web/jydt/detail.aspx?aid=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