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是课堂教学中在有效的教学“蓄势”后,留出时间、空间、声音上的空白,让学生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培养的目标。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教师讲授也应如此,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给学生留有一点回味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堂讲授中的“布白”。
1 “布白”艺术的实施意义
1.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布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充当权威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和教学结果的评判者,而是在民主的氛围中,处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上,共同获取新知,谋求发展。如此,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才能从我们的政治课堂中培育出来,走向社会,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1.2 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布白”艺术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存活剥”的现象。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在“布白”中,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析概念、归纳原理,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掌握内容的具体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3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记忆、背诵,以应付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则是一听到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情绪。而“布白”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布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
1.4 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布白”艺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布白”中,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 “布白”艺术的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空白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这就要求设置空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
2.2 适度原则。提倡“布白”,讲究“布白”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布白”艺术依赖于教育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如果一味“布白”,面对新知旧知,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说,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布白”,更谈不上什么“布白”艺术。教师绝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这才是“布白”艺术的要义。
2.3 实际性原则。设置空白要切合实际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使学生通过深思熟虑,“跳一跳”可以探到。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过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过于空虑,学生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3 “布白”艺术的具体方法
根据教学“布白”前“蓄势”的特征及“布白”具体教学功能的不同,可将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方法作如下概括。
3.1 情境创设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难点一般比较抽象,中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先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入手,通过具体材料、图像、小品、漫画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框时,可播放建国60周年的盛典和“嫦娥二号”实况录像,让学生去感知60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切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千真万确的真理。
3.2 设悬激思法。有位心理学家说“我们体验到,在那些使人困惑的情境中,我们被引起的动机最为强烈……”可见,悬念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在一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考,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个设想后,教师并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真是这样吗?然后留出一定时间,启发学生思考。如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讲清其含义、内容后,再提出下列问题进行设问质疑:实行“一国两制”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吗?“台独”分子提出的“一国两府”与“一国两制”一致吗?这样,通过利用“布白”艺术,设问激思,使学生思维进入“受激发状态”,提高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2 竞赛活跃法。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借鉴他的做法,我在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穿插知识竞赛类的活动。例如在将“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内容时,我已改变过去枯燥的讲授,转化为“你对我国的国情知多少”这一竞赛活动。把全班同学分组,每一组为一个竞赛单位,组与组之间进行。知识竞赛这种形式,使学生忘了学习理论的枯燥和乏味,点燃了学习热情。
3.4 画龙点睛法。指教师在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经验,扫除障碍、做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重点,概括规律得出结论。即“龙”由教师画,“睛”让学生点。“悟”是领会,是理解,是温故知新,是由感知到思辨的升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强,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单凭教师讲解显然不够,至于希望通过“讲得多、讲得细、想得深”达到学生的透彻把握更是缘木求鱼。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悟”。如讲“国家的结构形式”内容时,将马克思关于国家结构的基本观点讲述之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我国的国家结构”这部分内容,并加以归纳,这样可促进学生主动地完成省略未讲的内容,最后教师恰当地点拨一下。这种画龙点睛式的“布白”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比较和分析能力,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巧用“布白”艺术给学生留有思维驰骋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
1 “布白”艺术的实施意义
1.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布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充当权威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和教学结果的评判者,而是在民主的氛围中,处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上,共同获取新知,谋求发展。如此,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才能从我们的政治课堂中培育出来,走向社会,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1.2 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布白”艺术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存活剥”的现象。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在“布白”中,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析概念、归纳原理,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掌握内容的具体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3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记忆、背诵,以应付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则是一听到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情绪。而“布白”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布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
1.4 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布白”艺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布白”中,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 “布白”艺术的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空白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这就要求设置空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
2.2 适度原则。提倡“布白”,讲究“布白”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布白”艺术依赖于教育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如果一味“布白”,面对新知旧知,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说,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布白”,更谈不上什么“布白”艺术。教师绝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这才是“布白”艺术的要义。
2.3 实际性原则。设置空白要切合实际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使学生通过深思熟虑,“跳一跳”可以探到。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过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过于空虑,学生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3 “布白”艺术的具体方法
根据教学“布白”前“蓄势”的特征及“布白”具体教学功能的不同,可将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方法作如下概括。
3.1 情境创设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难点一般比较抽象,中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先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入手,通过具体材料、图像、小品、漫画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框时,可播放建国60周年的盛典和“嫦娥二号”实况录像,让学生去感知60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切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千真万确的真理。
3.2 设悬激思法。有位心理学家说“我们体验到,在那些使人困惑的情境中,我们被引起的动机最为强烈……”可见,悬念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在一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考,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个设想后,教师并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真是这样吗?然后留出一定时间,启发学生思考。如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讲清其含义、内容后,再提出下列问题进行设问质疑:实行“一国两制”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吗?“台独”分子提出的“一国两府”与“一国两制”一致吗?这样,通过利用“布白”艺术,设问激思,使学生思维进入“受激发状态”,提高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2 竞赛活跃法。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借鉴他的做法,我在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穿插知识竞赛类的活动。例如在将“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内容时,我已改变过去枯燥的讲授,转化为“你对我国的国情知多少”这一竞赛活动。把全班同学分组,每一组为一个竞赛单位,组与组之间进行。知识竞赛这种形式,使学生忘了学习理论的枯燥和乏味,点燃了学习热情。
3.4 画龙点睛法。指教师在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经验,扫除障碍、做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重点,概括规律得出结论。即“龙”由教师画,“睛”让学生点。“悟”是领会,是理解,是温故知新,是由感知到思辨的升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强,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单凭教师讲解显然不够,至于希望通过“讲得多、讲得细、想得深”达到学生的透彻把握更是缘木求鱼。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悟”。如讲“国家的结构形式”内容时,将马克思关于国家结构的基本观点讲述之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我国的国家结构”这部分内容,并加以归纳,这样可促进学生主动地完成省略未讲的内容,最后教师恰当地点拨一下。这种画龙点睛式的“布白”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比较和分析能力,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巧用“布白”艺术给学生留有思维驰骋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