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不仅仅只是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认识常态,更要将阅读教学与美学理念有机结合,运用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去咀嚼、品味与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寻踪语言的精准传神,寻踪构思的新颖合理,寻踪立意的高远隽永。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美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28-01
散文是一种“集诸美于一身”的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散聚中和,直击读者内心深处。入选语文教材的散文,更是有着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的最高境界。那么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寻觅美点踪迹,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去体会文本情感呢?
一、寻踪语言的精准传神
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通俗,尤其是选入教材的散文更是语言优美、凝练、畅达的精品之作。在教学中,教师应恰当点拨,引导学生去探寻文本中精准传神的语言,细细咀嚼,自主品悟,体会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透过文本极富美感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内涵。
例如,七年级上册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情辞并茂地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不仅仅只是流连于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将景物当成是一个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讲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描写树尖、山尖、山坡、山腰时用到的顶、镶、穿、露的字词,在描写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时用到了“小摇篮”的比喻,在描写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时用到的“小水墨画”。并且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很有温情的一圈小山,情态可掬的夕阳,秀美动人的山坡等,尽现语言的魅力四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踪这些字句在语言表述方面的精准传神之处,以语言为突破口感悟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二、寻踪构思的新颖合理
散文有着“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散文的特点,弄清文章的脉络,善于通过“形”抓住“神”,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构思和形象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阿里山纪行》一文,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为读者呈现了阿里山的如画美景。为了帮助学生感悟到作者构思的合理与新颖,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导入课件的方法。伴随着屏幕上出现“阿里山纪行”的课文题目,课件为学生自动呈现了阿里山优美的风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饱览了这一台湾著名风光。随即我抛出问题:“如果你已浏览了阿里山风景,又想把这样的美景通过文字告诉别人,你准备怎样构思?”在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让他们阅读课文,去寻找反映作者行踪线索的语句。经过合作讨论,学生很快指出了“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到了台湾中部城市嘉义”“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到了阿里山站”“穿过一片林区”“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等句子,整个美景仿佛置于眼前,并归纳出了课文运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构思方法。而且,这样的构思是合理巧妙的,因为只有以行踪为线索,阿里山的美景才能被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只有以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才能描绘出阿里山的动态美和整体美,呈现阿里山的风貌神韵。
三、寻踪立意的高远隽永
一篇情感真挚的散文,其主题总是能够给人向上的力量,也能够带给人很多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参考资料上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散文的形式、语言等特征,寻觅文章立意的高远隽永,从而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文章主旨,感悟散文的哲思美。
例如,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一文,作者扣住一个“泉”字、围绕一个“听”字来组合材料,行文走笔,对泉水的喜爱之情逐渐升华,最后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機的。但这样的人生感悟绝非贴标签式的,而是通过鼎湖山之旅的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描摹,才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既是作家的高明之处,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我紧扣主题提出探究性疑问:风景美不胜收,作家偏偏只写听泉,难道是在为泉而写听泉吗?找出作家感情嬗变的历程语句,想想这些心态的变化与表现主旨有怎样密切的关联?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本的主旨。经过合作探究和反复阅读,学生发现了“初闻泉声—进山见泉—爱上山泉—枕泉而眠”的线索,逐渐明晰了主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散文阅读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寻踪语言的精准传神、构思的新颖合理和立意的高远隽永。“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只要教师能够把握散文的特点,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散文的语言鉴赏分析,就一定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美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28-01
散文是一种“集诸美于一身”的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散聚中和,直击读者内心深处。入选语文教材的散文,更是有着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的最高境界。那么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寻觅美点踪迹,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去体会文本情感呢?
一、寻踪语言的精准传神
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通俗,尤其是选入教材的散文更是语言优美、凝练、畅达的精品之作。在教学中,教师应恰当点拨,引导学生去探寻文本中精准传神的语言,细细咀嚼,自主品悟,体会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透过文本极富美感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内涵。
例如,七年级上册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情辞并茂地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不仅仅只是流连于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将景物当成是一个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讲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描写树尖、山尖、山坡、山腰时用到的顶、镶、穿、露的字词,在描写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时用到了“小摇篮”的比喻,在描写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时用到的“小水墨画”。并且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很有温情的一圈小山,情态可掬的夕阳,秀美动人的山坡等,尽现语言的魅力四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踪这些字句在语言表述方面的精准传神之处,以语言为突破口感悟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二、寻踪构思的新颖合理
散文有着“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散文的特点,弄清文章的脉络,善于通过“形”抓住“神”,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构思和形象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阿里山纪行》一文,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为读者呈现了阿里山的如画美景。为了帮助学生感悟到作者构思的合理与新颖,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导入课件的方法。伴随着屏幕上出现“阿里山纪行”的课文题目,课件为学生自动呈现了阿里山优美的风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饱览了这一台湾著名风光。随即我抛出问题:“如果你已浏览了阿里山风景,又想把这样的美景通过文字告诉别人,你准备怎样构思?”在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让他们阅读课文,去寻找反映作者行踪线索的语句。经过合作讨论,学生很快指出了“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到了台湾中部城市嘉义”“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到了阿里山站”“穿过一片林区”“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等句子,整个美景仿佛置于眼前,并归纳出了课文运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构思方法。而且,这样的构思是合理巧妙的,因为只有以行踪为线索,阿里山的美景才能被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只有以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才能描绘出阿里山的动态美和整体美,呈现阿里山的风貌神韵。
三、寻踪立意的高远隽永
一篇情感真挚的散文,其主题总是能够给人向上的力量,也能够带给人很多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参考资料上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散文的形式、语言等特征,寻觅文章立意的高远隽永,从而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文章主旨,感悟散文的哲思美。
例如,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一文,作者扣住一个“泉”字、围绕一个“听”字来组合材料,行文走笔,对泉水的喜爱之情逐渐升华,最后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機的。但这样的人生感悟绝非贴标签式的,而是通过鼎湖山之旅的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描摹,才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既是作家的高明之处,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我紧扣主题提出探究性疑问:风景美不胜收,作家偏偏只写听泉,难道是在为泉而写听泉吗?找出作家感情嬗变的历程语句,想想这些心态的变化与表现主旨有怎样密切的关联?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本的主旨。经过合作探究和反复阅读,学生发现了“初闻泉声—进山见泉—爱上山泉—枕泉而眠”的线索,逐渐明晰了主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散文阅读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寻踪语言的精准传神、构思的新颖合理和立意的高远隽永。“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只要教师能够把握散文的特点,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散文的语言鉴赏分析,就一定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