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状态是一个人学习时心态、身体、学习方法等综合作用下所处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时的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参与程度、学习的持久性、学习的稳定性、学习的意志力等。提高学习状态是个长期的过程 ,往往需要数月、数年的不懈努力。好的学习状态必须有好的心态和好的身体做支撑。关注学习状态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具体途径,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新课改核心理念,是当今课改的主旋律。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教师关注学生发展的具体行为,它要求教师切实改变以往的 “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建立“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习状态既是时代发展、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应有之意。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是接受教育的容器?是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是以学论教的因材施教思想,它符合“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学习时的情绪”的情商理论,符合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思想。因此,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
一、 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其积极的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可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情绪反应中外显出来,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前提,积极的学习心理准备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去。
1.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要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反应入手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待课堂提问是否积极回应,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是否融洽,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独立性如何等等。
2.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就是设法把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心理需要,当学习成为学生自身需求时,学生容易接受并乐于参与其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表扬激励措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需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学起点要低,便于学生接受,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建构;教学方法要活,便于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3.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分别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由于学生的年龄差异,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也不相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差异,巧妙运用学生的阶段性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4.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得到成长,并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是教学活动应有的价值追求。那么,怎样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呢?(1)目标引领:就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实现一个个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2)榜样示范:就是用学生身边的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评价激励:就是抓住学生喜欢被表扬的心理特点,通过表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4)趣味刺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制造新奇、刺激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促进有效的学习参与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善后,他们的成绩与各方面能力才能相应提高。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就是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方式,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不是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如何?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的能力如何?学习过程中抗干扰的能力怎么样?有无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动作的坏习惯?课堂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如何?包括课堂上是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等等。这些课堂表现值得每位老师的重视,是衡量学生是否有效参与学习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往往只顾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对课堂上学生的种种表现无暇顾及,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实际上主要体现为教师能适时调整课堂状态、激发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中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灵动的课堂。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老师要有关注意识,随时注意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其次老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再次老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及时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创建快乐课堂,让学生一上课就兴奋、一上课就高兴。
三、 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
学生的作业质量往往能综合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品质,所以,人们常说“作业是一面镜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是非常认真的,他们做的作业大都字迹工整、过程全面、条理清楚、正确率高,而且按时、按量。通过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我们就能看出学生的学习品质,所以,从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学习品质分为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作用影响,互相促进发展的。态度是行为、能力的反映;行为是态度、能力的表现;能力是行为、态度的结果。学生学习不理想至少是由于一方面乃至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分析学习态度和能力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对学习行为的考查来完成的。而学生的作业质量正好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的表现,恰恰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要从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入手,比如:学生作业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作业的书写是否工整,作业的涂改现象多不多,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怎么样等等。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作业过程,提高作业质量。可以通过举行作业展览、优秀作业评比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正面引导、表彰激励等手段,让学生转变对作业的态度,通过改善学生的作业状况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提升。
四、 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但是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也不容忽视。事实上,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课外学习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学生课外学习状况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意志力,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学生课外学习状况也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反映,它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控力和责任心,小学生往往对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好动贪玩、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到学习以外的事情干扰,课外学习效果较差。
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就是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并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要和家长保持沟通与联系,建立学生校内外学习状况反馈系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和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关注学习状态既是时代发展、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应有之意。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是接受教育的容器?是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是以学论教的因材施教思想,它符合“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学习时的情绪”的情商理论,符合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思想。因此,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焦点。
一、 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其积极的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可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情绪反应中外显出来,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前提,积极的学习心理准备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去。
1.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要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反应入手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待课堂提问是否积极回应,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是否融洽,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独立性如何等等。
2.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就是设法把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心理需要,当学习成为学生自身需求时,学生容易接受并乐于参与其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表扬激励措施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需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学起点要低,便于学生接受,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建构;教学方法要活,便于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3.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分别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由于学生的年龄差异,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也不相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差异,巧妙运用学生的阶段性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4.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得到成长,并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是教学活动应有的价值追求。那么,怎样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呢?(1)目标引领:就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实现一个个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2)榜样示范:就是用学生身边的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评价激励:就是抓住学生喜欢被表扬的心理特点,通过表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4)趣味刺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制造新奇、刺激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促进有效的学习参与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善后,他们的成绩与各方面能力才能相应提高。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就是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方式,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不是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如何?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的能力如何?学习过程中抗干扰的能力怎么样?有无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动作的坏习惯?课堂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如何?包括课堂上是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等等。这些课堂表现值得每位老师的重视,是衡量学生是否有效参与学习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往往只顾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对课堂上学生的种种表现无暇顾及,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实际上主要体现为教师能适时调整课堂状态、激发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中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灵动的课堂。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老师要有关注意识,随时注意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其次老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再次老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及时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创建快乐课堂,让学生一上课就兴奋、一上课就高兴。
三、 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
学生的作业质量往往能综合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品质,所以,人们常说“作业是一面镜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是非常认真的,他们做的作业大都字迹工整、过程全面、条理清楚、正确率高,而且按时、按量。通过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我们就能看出学生的学习品质,所以,从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学习品质分为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作用影响,互相促进发展的。态度是行为、能力的反映;行为是态度、能力的表现;能力是行为、态度的结果。学生学习不理想至少是由于一方面乃至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分析学习态度和能力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对学习行为的考查来完成的。而学生的作业质量正好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的表现,恰恰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要从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入手,比如:学生作业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作业的书写是否工整,作业的涂改现象多不多,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怎么样等等。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作业过程,提高作业质量。可以通过举行作业展览、优秀作业评比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正面引导、表彰激励等手段,让学生转变对作业的态度,通过改善学生的作业状况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提升。
四、 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但是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也不容忽视。事实上,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课外学习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学生课外学习状况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意志力,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学生课外学习状况也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反映,它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控力和责任心,小学生往往对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好动贪玩、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受到学习以外的事情干扰,课外学习效果较差。
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就是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并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要和家长保持沟通与联系,建立学生校内外学习状况反馈系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和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