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评改的一些思考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ow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花费了很多时间评改的作文,学生拿到时最急于看到的是分数,有一部分学生或许看看评语,相当一部分学生什么都不看就丢在一边,这让教师觉得评改作文全是“徒劳无功”。鉴于这种情况,教师改起来没有动力,长此以往,也就敷衍了事;而学生写作文也仅是应付而已,打消了写作的积极性。
  作文的评改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就是如上所述的教师评改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种是由学生评改。我认为这两种评改方法都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教师评改,教师付出太多,却没有什么功效,这种评改方式总以教师为主角,“一言堂”,势必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评改方法又存在粗糙的问题,有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不知从哪里入手、怎样批,最后应付了事,这对其他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好不容易写出的文章,就让同学这样“处理”了,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同学写作也就没有了兴趣。
  针对这种作文评改存在的弊端,怎样进行作文评改为好呢?我认为可采取教师批阅与学生互相评改相结合的方法——多评综合、师生互动,这样的评改方式或许才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作文评改方式能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怎样进行多评综合、师生互动呢?
  关于文章选材、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内容的评改,学生单独进行较困难,我们是走师生共同评改的路子。教师先抽出一、二篇作文,提前阅读,然后印好,学生人手一份,通读后一起来指出不足的地方并改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大家讨论文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不全面、不准确的由教师补充。这种师生共同评改的作法,主要是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起到示范作用。
  接下来,开始分组互评。各小组的作文水平应基本均衡,作文评改都是本小组成员的作文,相互交换批改,便于讨论。让学生依照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实在弄不清的问题可向同学或教师请教,切忌一问就答,应启发学生先思考。学生看自己的文章往往找不出毛病,可是看别的同学的文章很快就能找出毛病所在,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作文的机会,时间长了,对自己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评改时要求认真仔细、实事求是,最后,按教师的指导从选材、内容、结构等方面写一个总评,评语字迹要工整。这样学生自己当了“小老师”,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下一步就是把评改好的作文返到本人手中,然后认真仔细看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同学评改是否认可,有不同意见跟评改的同学讨论,讨论不能通过的问题找教师评判。最后由学生推荐本组的优秀作文,尤其在选材、形式上有创新的文章。
  多种评改法的综合运用,增加了学生们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同时师生间的互动既增强了师生的感情交流,又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为检查学生的批改质量,教师还要对作文进行复评。复评时要把学生的修改情况考虑进去,把个别不妥之处做出记录,然后课下单独指导,把确实优秀的文章记录下来,以备和全班同学见面。
  教师在复评时评语一定要肯定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写得较差的文章,哪怕只用了一个好词、写出了一个好句子都要进行表扬与鼓励,如“这个词用得很恰当”、“想象力真丰富”、“比喻真形象”、“我已经被作文中表述的真情所打动”等等;还可以对一些写作较差的同学写一些鼓励的话,如“教师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的”等。实践证明,有较强鼓舞激励性的评语,能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比起那种一味批评的评语,效果显然要好很多,能大大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综合评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但“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并认为散文最足以“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背影》是一篇回忆抒情的散文,虽然只有1500多字,但它的公开发表,使许多人久久传颂,并把它永远和朱自清这个人凝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体。《背影》一文的动人之处在于真实情感的表现。  选入中学课本的朱自清的散文还有《荷塘月色》、《绿》、《春》
期刊
新课改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幸福。什么是学生的幸福?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应该就是学生的幸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课堂充满快乐和神秘地不确定性开放,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一、运用“期望心理”,给学生以被赏识的希望    运用“期望心理”,可以增强学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这套新教材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质。新教材的实施已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旧观念转到新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
期刊
在学习二次根式时,经常会遇到二次根式的化简,因此弄清a2=|a|=这一性质,就有利于正确无误地化简二次根式。对于a2化简的教学,关键在于弄清a的条件,然而条件的给出却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具有明显的条件  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中,有的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含有明显的条件,可根据指明的条件运用a2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明显的条件主要有下列几点:  1、带有范围的条件  例
期刊
在生物学教学中,把握生物学的思想,如类比、归纳、层次结构等思想,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然而,这些思想在教材中往往不是特别地提出来加以说明的,而是隐含在教材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关键。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掌握这些思想,对生物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思想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类比思想。教材中处处都贯穿了类比的思想,有对一些理论的比较,如“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期刊
唐代大诗人韩愈的《芍药歌》里有这样一句诗:“娇痴婢子无灵性,竟挽春衫来比并。”其中的“灵性”是聪明的意思,整句诗是指:韩愈钟爱芍药,他认为丫环们没法同芍药花相媲美。我们要建立有“灵性”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把“灵性”用在历史课堂上,当然不能单单指聪明了,它应该是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既不是指背书的有效性,也不是指惟分数的有效性,更不是指教师讲课的有效程
期刊
创新源于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有可能发挥人的创新才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悬念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悬念,能引起好奇和探究的强烈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在讲“气压与沸点”时,可以做一个实验:加热,使烧瓶里
期刊
有首诗说得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暴雨相比,我更喜欢这种绵绵细雨。暴雨,不可否认,它能在顷刻之间强烈冲刷地表,这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偏好绵绵细雨,表面看起来,细雨对地表影响甚微,但一滴一滴,全部渗入了泥土中,慢慢浸渗,影响深远。  教育,也应具有同样的功效。不仅应具有瞬间让人心灵产生震撼的功效,也应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上面那种绵绵细雨精神,应用到教育中来,我将其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教师成长,依法执教    作为教师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要了解一定的数学背景,讲基础知识时可以以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古罗马一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