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大诗人韩愈的《芍药歌》里有这样一句诗:“娇痴婢子无灵性,竟挽春衫来比并。”其中的“灵性”是聪明的意思,整句诗是指:韩愈钟爱芍药,他认为丫环们没法同芍药花相媲美。我们要建立有“灵性”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把“灵性”用在历史课堂上,当然不能单单指聪明了,它应该是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既不是指背书的有效性,也不是指惟分数的有效性,更不是指教师讲课的有效程度,而是指历史课堂教学要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关注和注重学生。教学有效性首先是针对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教得是否有效,也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漂亮,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没有学到什么、是否能够保证学生有质量地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教授强调:教师的讲不能伤害到学生的学,因为讲就不知不觉地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但并不是说教师不能讲,离开教师的课堂那还能叫历史课吗?充其量只能称为自习。那教师到底怎样处理教材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知历史问题,在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进而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也是课改的目的所在。
现以人民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为例,对历史教学有效性进行粗浅探讨,敬请指正:
一、点清本节三维目标,使学生对教材有初步认识
要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分识记、理解和运用等三个层次,并且层层递进;使学生了解过程的处理与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生学会审视外交政策体现着国家利益,能体会出改革开放对中国外交的推动力,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引导学生借助导言、图片及已有知识,在自学能力上有所突破
要以前两节中国外交背景、外交成就、意义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内容的掌握。对于后两个目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因教材条理清晰,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人民版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并由此对新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地位的原因及影响加以探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体会,集中反映疑难问题,由教师协同组长解决
通过这种形式主要是使学生独立发现自己究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稀里糊涂的没有掌握好或没有掌握住,与其他同学相比,自身有哪些优势或不足,进而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这比教师一天到晚强迫其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有些问题教师必须加以指点,有时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其实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愚蠢做法。比如中国积极参与到联合国的外交活动,除了体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外,其核心因素是国家利益。再如历史上中俄两国刀兵相见有之,亲密无间有之,其分分合合原因何在?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指点,否则学生根本无法掌握。
四、以课本为基础,适当添加时事材料,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知识本身就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忆,如果教师单纯地就史论史,那么不仅学生难以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还会使历史教学枯燥无味,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此同时,历史教材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具有很大的滞后性。
这个缺点在本课中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课本教材仅涉及到了20世纪90年代到2001年左右的历史,2001年以后的情况基本没有涉及,如果我们在讲授中只讲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会由于与现实联系不大,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在讲授本课的时候适当地加入了当前“金融危机”、全球各国应对“甲流”等时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学生了解了历史的“趣味性”,更使学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和把握。
那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既不是指背书的有效性,也不是指惟分数的有效性,更不是指教师讲课的有效程度,而是指历史课堂教学要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关注和注重学生。教学有效性首先是针对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教得是否有效,也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漂亮,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没有学到什么、是否能够保证学生有质量地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教授强调:教师的讲不能伤害到学生的学,因为讲就不知不觉地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但并不是说教师不能讲,离开教师的课堂那还能叫历史课吗?充其量只能称为自习。那教师到底怎样处理教材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知历史问题,在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进而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也是课改的目的所在。
现以人民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为例,对历史教学有效性进行粗浅探讨,敬请指正:
一、点清本节三维目标,使学生对教材有初步认识
要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分识记、理解和运用等三个层次,并且层层递进;使学生了解过程的处理与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生学会审视外交政策体现着国家利益,能体会出改革开放对中国外交的推动力,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引导学生借助导言、图片及已有知识,在自学能力上有所突破
要以前两节中国外交背景、外交成就、意义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内容的掌握。对于后两个目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因教材条理清晰,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人民版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并由此对新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地位的原因及影响加以探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体会,集中反映疑难问题,由教师协同组长解决
通过这种形式主要是使学生独立发现自己究竟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稀里糊涂的没有掌握好或没有掌握住,与其他同学相比,自身有哪些优势或不足,进而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这比教师一天到晚强迫其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有些问题教师必须加以指点,有时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其实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愚蠢做法。比如中国积极参与到联合国的外交活动,除了体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外,其核心因素是国家利益。再如历史上中俄两国刀兵相见有之,亲密无间有之,其分分合合原因何在?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指点,否则学生根本无法掌握。
四、以课本为基础,适当添加时事材料,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知识本身就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忆,如果教师单纯地就史论史,那么不仅学生难以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还会使历史教学枯燥无味,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此同时,历史教材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具有很大的滞后性。
这个缺点在本课中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课本教材仅涉及到了20世纪90年代到2001年左右的历史,2001年以后的情况基本没有涉及,如果我们在讲授中只讲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会由于与现实联系不大,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在讲授本课的时候适当地加入了当前“金融危机”、全球各国应对“甲流”等时事,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学生了解了历史的“趣味性”,更使学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