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功能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llowMyHeart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首诗说得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暴雨相比,我更喜欢这种绵绵细雨。暴雨,不可否认,它能在顷刻之间强烈冲刷地表,这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偏好绵绵细雨,表面看起来,细雨对地表影响甚微,但一滴一滴,全部渗入了泥土中,慢慢浸渗,影响深远。
  教育,也应具有同样的功效。不仅应具有瞬间让人心灵产生震撼的功效,也应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上面那种绵绵细雨精神,应用到教育中来,我将其称为“细化”功能。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体会,现与大家分享。
  
  一、“细化”功能在教师备课当中的应用
  
  教师要从内心认识到“细化”功能的重要性,并将认识贯彻到备课各环节之中,从而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如,我们在学中国地形地势特点时,从图中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教师可再请学生设想一下:这时如果有一条河,从第一阶梯流到第二阶梯,流经阶梯交界处时,会怎样?学生想到了“落差大,水能丰富”。师生共同总结出: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适合建水电站,这便为为地势特点对中国河流的影响打下了伏笔。
  
  二、“细化”功能在具体数字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常会提到面积、密度、流量等。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数字单位,他们能够理解;对于不常接触的数字单位,则需要教师的帮助。例如,我们在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时,它的面积为0.44平方千米,站在这个国家的中央,开一枪,子弹都会飞到邻国意大利去。可以想见,它很小。但到底有多么小?一般学生都不会对0.44平方千米有概念。这时,我告诉他们,0.44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三中那么大。他们天天生活在三中,对于三中的面积大小有切身感受,通过三中这个参照物,理解梵蒂冈0.44平方千米的面积就简单多了。
  
  三、“细化”功能在生态环境教育中的应用
  
  关于环境问题,学生是耳濡目染,都知道应该保护环境,应该重视,但大多数学生认为那是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的事情,与个人无多大的关系,他自己起不到什么作用。说到底,是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没有植根于大脑之中。为此,我们地理教师在涉及到这些内容时,不要泛泛而谈,而应侧重于一些细节,让他们了解将每个人的力量集合起来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例如,在讲青藏高原珍稀动物时,我侧重强调了藏羚羊这种被称为高原精灵的动物。我先铺垫了一些材料,让他们认识到在海拔如此高、气候环境如此恶劣的地方,能够顽强生存下来的生命,是多么的不容易,应该献上我们的敬意。再告诉他们一些猎杀藏羚羊以谋取暴利的行为。一条藏羚羊披肩(质地柔软,能从戒指中穿过)可卖3万美金;做一条披肩,则需猎杀5只成年的藏羚羊。当时,我问他们:如果你们将来有钱了是否会买、是否会吃野生动物的肉?有些同学承诺:不买不吃。我走过去与这些同学击掌,让他们记住今天的承诺。
  
  四、“细化”功能在读图中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学习地理需要地图的帮助。我们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常会这样做,让它们在地图上,找出我们需要的矿产、河流等,记住他们的位置,就没事了。于是,在学生的头脑中,仅仅留下了几个城市、几条河流的位置,而更深层次的东西都没有留下,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这时,我们教师就应该来将图“细化”。例如:可让学生观察河流的流向,让他们根据河流的流向,推导出有用的东西,学生就会动脑筋思考。结果,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说出根据流向,大致可以推导出地势由高到低的变化。再让他们找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的什么部位。他们继续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很多城市分布在河流的支流和干流交汇处,因为这里交通便利、航运发达。通过类似的引导,他们将学会观察利用地图,得出更多的有用信息来,形成良好的看图、析图的习惯,知其所以然,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将“细化”功能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中去,从而达到将教育功能最大化的目的,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养成反思并随时记录的习惯。做好这些水磨功夫,才能知道如何“细化”、怎么“细化”。
其他文献
初中地理中经纬网的教学是一个重难点。原因是这个教学内容太过于抽象,初一学生空间观念不强,而且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没有接触到,无法理解。其次,是知识层次的问题。学生对球体的抽象思维还停留在直观生活的印象中。所以,学生接触到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都感到非常难。部分学生存在畏惧的心理,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从教以来,我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效果不明显,在讲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很多农村小学,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农村学生大多没有外出旅游的经历,从小到大见到的都是自己周围的这些事物,跟  外面世界接触比较少,加上可阅读的课外读物甚少,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知识面当然就不广。   二、家长不够重视。许多的农村家长自己文化不高,再加上忙于干活,根本
期刊
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但“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并认为散文最足以“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背影》是一篇回忆抒情的散文,虽然只有1500多字,但它的公开发表,使许多人久久传颂,并把它永远和朱自清这个人凝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体。《背影》一文的动人之处在于真实情感的表现。  选入中学课本的朱自清的散文还有《荷塘月色》、《绿》、《春》
期刊
新课改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幸福。什么是学生的幸福?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应该就是学生的幸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课堂充满快乐和神秘地不确定性开放,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一、运用“期望心理”,给学生以被赏识的希望    运用“期望心理”,可以增强学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这套新教材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质。新教材的实施已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旧观念转到新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
期刊
在学习二次根式时,经常会遇到二次根式的化简,因此弄清a2=|a|=这一性质,就有利于正确无误地化简二次根式。对于a2化简的教学,关键在于弄清a的条件,然而条件的给出却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具有明显的条件  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中,有的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含有明显的条件,可根据指明的条件运用a2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明显的条件主要有下列几点:  1、带有范围的条件  例
期刊
在生物学教学中,把握生物学的思想,如类比、归纳、层次结构等思想,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然而,这些思想在教材中往往不是特别地提出来加以说明的,而是隐含在教材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关键。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掌握这些思想,对生物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思想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类比思想。教材中处处都贯穿了类比的思想,有对一些理论的比较,如“用进废退学说”与“自然选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期刊
唐代大诗人韩愈的《芍药歌》里有这样一句诗:“娇痴婢子无灵性,竟挽春衫来比并。”其中的“灵性”是聪明的意思,整句诗是指:韩愈钟爱芍药,他认为丫环们没法同芍药花相媲美。我们要建立有“灵性”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把“灵性”用在历史课堂上,当然不能单单指聪明了,它应该是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既不是指背书的有效性,也不是指惟分数的有效性,更不是指教师讲课的有效程
期刊
创新源于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才有可能发挥人的创新才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悬念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悬念,能引起好奇和探究的强烈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在讲“气压与沸点”时,可以做一个实验:加热,使烧瓶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