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的审美底蕴解读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m7411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多方面的影响下,民族民间舞也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民族底蕴,包含地域之美、形象之美、意境之美等,对审美底蕴的解读,可以对其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为民族民间舞创作、表演和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审美 地域 思考
  一、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发展
  在解读民族民间舞的审美底蕴之前,必须先对其起源和发展有所了解。作为中国独有的舞蹈艺术形式,民族民间舞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关于其起源,则包含情感说、劳动说、宗教说等。情感说将舞蹈视为一个情由心生,情之所至的过程。当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受到情感触动后,会不自觉地手舞之,足蹈之。后来,又在音乐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动作,成为舞蹈的雏形。劳动说认为舞蹈产生于劳动过程中。人们在劳动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后来经过模仿、加工和整理后成为舞蹈动作,而在庆祝丰收等活动时,就会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宗教说认为在原始社会,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要祈求神灵,期望得到神灵的庇护,这些宗教活动程式和动作,正是民族民间舞的最初来源。从一些延续至今的活动看,宗教说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并在一些民间绘画中有着明确的体现。
  虽然关于起源的认定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民族民间舞随后的发展。加之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更是百花齐放。至今,民族民间舞已经成为一个丰富的文化体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例如,东北秧歌、云南花灯、鼓子秧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努力下,很多珍贵的民族民间舞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民间舞人才,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二、民族民间舞的审美底蕴
  (一)地域之美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间民族舞同样也是如此。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而这种地域文化的不同,则直接构成了民族民间舞地域之美。以蒙古族舞蹈为例,蒙古族舞蹈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大气舒展的,这自然与其世代繁衍生息的大草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北疆,有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蒙古族人民择水草而居,骑着骏马纵情驰骋。到了晚间,人们围坐在篝火前,喝上一碗马奶酒,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将蒙古族人民热情、爽朗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傣族舞蹈,傣族主要聚居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这里属于热带气候,降水丰富。傣族女性喜欢穿一种筒裙,所以在蹚水过河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裙子稍稍向上撩起,这便是傣族舞蹈典型动作——勾踢步的由来。而且傣族人民普遍将孔雀视为圣物,舞蹈中有很多对孔雀进行模仿的动作,整个舞蹈也给人以轻巧和灵动之美。所以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舞审美风格是迥异的,也直接构成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整体的多样性。
  (二)形象之美
  形象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象来传情达意,反映历史和社会生活,也是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这一点对于民族民间舞来说也不例外。特别是舞蹈本身就是以身体律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在形象塑造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少数民族舞蹈中,都有对部落图腾、氏族祭祀活动的模仿,在彰显独特审美风格的同时,也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以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为例,其在以往孔雀舞表演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通过对典型体态“三道弯”的重新演绎,以及手指、颈部等细节的刻画,再现了孔雀高贵典雅的姿态,并将孔雀迎着晨露梳洗羽毛的情景予以惟妙惟肖地再现。而且还在全新舞美技术的帮助下,重点突出孔雀的灵动和热情,表现出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礼赞,在形象化的基础上更加个性化和现代化。江西南丰的傩舞、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则是对祭祀和宗教活动的全景展示,通过舞蹈便可以对整个场景进行复现,人们也可以通过舞蹈对历史、社会和民俗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所以这一个个生动、鲜活而具体的形象,正是民族民间舞审美核心所在。
  (三)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的独有内容,与西方美学中的典型相并列,是指艺术作品中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审美境界。这个境界的生成,不仅可以让作品主题得到更加深刻的彰显,也可以使观众感同身受。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发展始终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所以也自然带有了意境美感特征。如彝族舞蹈《阿诗玛》,作品中始终有一条白色的绸带,虽然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具,却在意境营造方面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一开始这条绸带代表着一朵祥云,阿诗玛驾着祥云翩翩而至。舞蹈的中间部分,阿诗玛则挥舞着绸带载歌载舞,营造出了欢快的气氛。到了最后,阿诗玛频频将绸带向远方抛出,象征着已经听到了彝族阿哥的热情召唤,最后则把绸带缠在身上,带着阿哥的深情厚谊远去。通过一条简单的绸带,起到了导向和引领的作用,也让情境更加鲜活。近年来,伴随着舞美技术的进步,民族民间舞在意境营造方面更是得心应手。舞蹈《小二黑结婚》中,舞台上没有任何道具,而是利用大屏幕进行展示,呈现观众眼前的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远处是群山,近处是小溪,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河面上,小芹便在这里边洗衣服,边等着自己的心上人二黑哥。“意”是一首诗,“境”是一幅画,诗情画意,韵味绵长。这种独特的审美感受,正是民族民间舞所特有审美特征。
  (四)情感之美
  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灵魂,而舞蹈的形式和内容特点,也决定了这是一门长于抒情的艺术。特别是民族民间舞,其主题多是十分明确的,将这个主题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后,再加上音乐、舞美等方面的配合,可以充分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以蒙古族舞蹈《东归英雄》为例,作品表现的是十八世纪土尔扈特蒙古部族,由于不堪忍受沙俄的种族灭绝政策东归故土的传奇故事。作品的最后,大部队已经回到了大草原上,舞台上一侧是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另一侧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手中端着一碗美酒。但是经过努力寻找之后,她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这意味着她的孩子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这时候她手中的美酒摔落到了地上,音乐声和交谈声戛然而止,舞台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位母亲。地上破裂的已經不再是一只碗,而是一个母亲破碎的心。每个观众的眼中都噙满了泪水。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创作的《一个扭秧歌的人》中,在一个空旷的舞台上,一个双鬓斑白的老艺人正有气无力地坐着。忽然,远处传来了夹杂着几分伤感和凄凉的二胡声,这位老艺人像是听到了冲锋号,挺身跃起,兴高采烈地舞动起来。是秧歌让他再一次年轻起来,舞台上的他已经进入忘我的境界,自由自在地舞动着。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当二胡声渐渐远去后,老艺人无奈地回到了现实,让人唏嘘和感叹,更为他对秧歌的痴情而感动,是一种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五)创新之美
  中国民族民间舞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这不意味着其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相反,伴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其一直走在一条不断创新的道路上。特别是在当代,伴随着舞蹈艺术事业的整体发展,诸多民族民间舞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审美风貌,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比如在形式上,以往的作品主题虽然十分突出,但是也存在着单一性和重复性的问题。对此,当代的很多创作者都在保留其基本风格的基础上,为其注入了几分现代色彩,或者将动作编排更加紧凑,或者对体态进行幅度和力度上的调整等,在带给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的同时,也让主题得到了深化。又比如在动作上。当代民族民间舞在动作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幅度的加大。这源于创作者在编创的过程中,将现代舞和民族民间舞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范式,在不变中寻求变化。比如在《溜溜的康定溜溜的城》中,作品原本是藏族舞蹈,但是却运用了具有现代气息的造型、舞美和服饰,既充分保留了藏族舞蹈的原汁原味,也拉近了當代人和传统艺术之间的距离。又比如在舞美上,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舞美表现较之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之感。如上演于2012年的傣族舞蹈《雀之恋》,表现的是两只孔雀相恋的故事,设计者大胆启用了多媒体装置技术,让一片热带雨林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个森林奇境中,有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有着翩翩起舞的蝴蝶,更有两只相互依偎的孔雀。情到浓时,雄孔雀还展开了自己绚丽的尾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正是这种创新,为古老的民族民间舞艺术注入了不竭的艺术生命力。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凸显,珍视和传承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民族民间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集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理应得到充分重视和系统研究。特别是在一些舞种在遇到传承危机的情况下,更应该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其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民族民间舞的审美底蕴进行了思考和解读,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民族民间舞,让其在当代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实现永续传承。
  参考文献:
  [1]龚娟.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探讨[J].北极光,2019(02):12.
  [2]朱思同.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的特点[J].艺术品鉴,2019(03):1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 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以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为驱动的民族舞蹈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0377)。
  (作者简介:王永燕,女,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舞表演和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在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来表现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戏剧表演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愈发注重在表演中对于肢体动作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许多戏剧作品通过借助一些智能设备来代替表演中的一些肢体动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形式愈发单一,观众对其动作的认同感也在逐渐降低,严重影响戏剧表演的发展与传承。本
摘要:5G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互联网信息技术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语言。现如今,各种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对传统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网络语言因其便捷性、交互性且能彰显使用者个性等特征,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和追捧。但是,又因其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受到很多人的抵触甚至是声讨,网络语言备受争议。本文将从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利弊进行分
摘要: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遗产,其中,传统木偶戏作为我国具有独特艺术色彩的传统技艺,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在我国,三国时期就有木偶戏杂技,并从那时起继续发展。传统木偶戏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在艺术表现上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木偶戏 内涵 艺术特征 传统文化  一、木偶戏的起源与发展  木偶戏在古代被称之为“傀儡戏”。根据记载,最早的木偶戏出现在秦汉时
摘要:红色旅游是我国的一项特色文化工程,在传承我国红色文化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红色旅游项目来说,当前需要在明确其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对策。这样不仅能够为红色旅游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支持,也可以促使我国红色文化更加长久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红色旅游 红色文化 资源开发  我国从2004年开始积极部署了三个阶段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并且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明确提
摘要:音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音乐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不断发展。音乐艺术也被运用到影视艺术上,严格来说,没有音乐的影视不是真正的影视。影视艺术是由声音和画面组成,优秀的音乐可以很好地配合故事主题、节奏转折、人物情节,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本文将通过多个案例来深入剖析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 影视音乐 作用  一、音乐与影视的交叉  (一)音乐的概念  音乐是一种艺术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空余时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较为常见的娱乐方式便是宅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使人们得到了很多知识,使人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同样,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也改变了人们对电视内容的看法,电视剪辑又影响了电视的整体内容。本文对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时期 电视剪辑艺
摘要:戏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成为百姓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其通过生动的表演,表达了对所处世界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观念。但大众经常将戏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混为一谈,这不利于艺术本身的转型、升级、发展。因此,对戏剧表演及影视剧表演展开深入研究,理解其自身特性和双方之间的差异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戏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为着力点,通过细致分析,探讨双方之间的不同,进而为两者更好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摘要:话剧表演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一部话剧从构思到演出,再到最终完成,要依靠形体表现力。在表演艺术中,形体表现力也就是舞台语言的一种表达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形体来丰富人物形象,提升台词所传达出来的话语情感和思想内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从而使演员的表演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之中,以实现话剧的艺术价值,升华主题意义。  关键词:话剧表演 艺术 形体表现力  在话剧表演艺术中,形体表现力是非常
摘要:乡村农产品包装要具有艺术设计的审美,实现文化价值认同、设计价值认同和品牌价值认同,最终引发情感共鸣,促进消费,达到产品溢价空间。本文以芜湖南陵县长乐村“长乐鳄”牌大米包装设计为例,通过挖掘长乐村地域特色,以鳄鱼、米造型、村落等元素为切入点,对元素进行提取,用插画表现手法将其进行艺术化处理,设计出符合长乐村特色的系列米包装,为乡村农产品包装提供可行性参照。  关键词:品牌构建 农产品“长乐鳄”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健身舞蹈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健身舞蹈的种类、元素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国标舞融合了各国多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是多种舞蹈文化融合与发展的结晶,所以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提升艺术感知、陶冶情操、强身健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标舞的文化内涵入手,阐释国标舞文化在健身舞蹈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国标舞元素在健身舞蹈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国标舞 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