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不够,在具体操作时仍出现了组合随意、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全面性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合作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呢?
一、激发合作的欲望
在情境中激发合作意识。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而与人合作的意识,却要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逐渐萌芽和生成。因为个体竞争与群体竞争相比较,个体竞争条件下,人们多数只关心自己的工作,相互间不够支持,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不高,而群体竞争,群体内成员相互支持,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很高。因此,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这一点,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我要合作”。
在活动中保持合作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建构起新的、深层的理解,同时,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因此,积极有趣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保持合作兴趣的最佳措施。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笔者让学生依据一堆三角形学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三角形分类和命名。最终,经过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学生们顺利解决了三角形的分类和命名。这样的合作活动使学生由衷地认识到“合作真好”,其合作兴趣自然也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在成功中增强合作观念。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在合作学习中,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负责,从而往往能达成学生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己获得了成功,也看到了同学的成功,研究表明,这会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的认识从“要我合作”进步到“我要合作”。
二、指导合作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时,首先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的指导,然后进行如何讨论、有效交流等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间相互了解、沟通,激发各自的兴趣爱好,增进友谊和团结,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融洽顺利。
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提出个人的困惑,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切磋争辩中过滤问题,去伪存真,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老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收集的材料中选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对辩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地启示,给他们“航标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一般来说,对于一个问题,由于各人的原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考虑问题时的角度不同,就会出现分歧。特别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小组成员之间肯定会出现分歧。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复倾听、琢磨、体会同学的意见,引导学生据“理”力争,在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三、搭建合作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多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合作学习中发展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课标”不仅指出了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还强调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活动的经验。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努力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经常有误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必须做到两个防止、两个关注:防止冷场、防止过度依赖、关注消极学生、关注优秀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或指导合作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为学困生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小学)
一、激发合作的欲望
在情境中激发合作意识。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而与人合作的意识,却要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逐渐萌芽和生成。因为个体竞争与群体竞争相比较,个体竞争条件下,人们多数只关心自己的工作,相互间不够支持,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不高,而群体竞争,群体内成员相互支持,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很高。因此,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这一点,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我要合作”。
在活动中保持合作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建构起新的、深层的理解,同时,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因此,积极有趣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保持合作兴趣的最佳措施。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笔者让学生依据一堆三角形学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三角形分类和命名。最终,经过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学生们顺利解决了三角形的分类和命名。这样的合作活动使学生由衷地认识到“合作真好”,其合作兴趣自然也得到了保持和增强。
在成功中增强合作观念。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在合作学习中,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负责,从而往往能达成学生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己获得了成功,也看到了同学的成功,研究表明,这会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的认识从“要我合作”进步到“我要合作”。
二、指导合作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时,首先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的指导,然后进行如何讨论、有效交流等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间相互了解、沟通,激发各自的兴趣爱好,增进友谊和团结,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融洽顺利。
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提出个人的困惑,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切磋争辩中过滤问题,去伪存真,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老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收集的材料中选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对辩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地启示,给他们“航标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一般来说,对于一个问题,由于各人的原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考虑问题时的角度不同,就会出现分歧。特别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小组成员之间肯定会出现分歧。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复倾听、琢磨、体会同学的意见,引导学生据“理”力争,在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三、搭建合作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多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合作学习中发展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课标”不仅指出了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还强调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活动的经验。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努力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经常有误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必须做到两个防止、两个关注:防止冷场、防止过度依赖、关注消极学生、关注优秀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或指导合作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为学困生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