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西省平息地震谣传事件是我国近期发生的一起典型事件。在事件中,民众因误信谣言造成恐慌,政府在应对这一突发事件时,利用了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辟谣,解除了危机。本文主要以该典型事件为例,指出信息社会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影响:政府要提供互动平台,重视公民的利益表达;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要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善治目标的实现;依法管理,促进网络治理法制化。
关键词信息社会 政府治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2010年2月20日下午到21日凌晨,山西省的晋中、太原、吕梁、长治、阳泉、榆次、清徐等地出现“地震谣言”,并造成群众情绪紧张,走出家门,露宿街头。针对“地震谣言”引发的社会恐慌情绪,各市、山西省地震局及时地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持续播发澄清信息,迅速平息谣言,确保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山西要求公安部门迅速查出“地震谣言”来源,依法采取处理措施。①在该事件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首先是地震谣言传播的途径,谣言初现是在网络,接着手机短信、电话等通讯手段的运用,使这一谣言迅速传遍山西省,而汶川地震带来的影响也使公众对地震这一词非常敏感,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情况下,公众纷纷外出避震,造成社会恐慌;而政府在了解这一情况后,较及时地运用了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辟谣,使公众及时了解到真实情况,最终顺利解除了地震谣传危机。而在地震谣传这一事件背后,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比如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为什么会发生地震谣言事件,在该事件中,政府与公众的的沟通有何问题,政府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等。简而言之,就是在信息社会这一大背景下,政府自身受到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1 提供互动平台,重视公民利益表达
我国《宪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等表达权利,但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意表达的渠道极其有限,拥有话语权的只是少数人。有论者指出:“那些社会经济地位高、社会关系强的能更多地表达自己的利益,从而得到国家的保护;而那些社会经济地位低、社会关系弱的人,则无法表达自身利益,只能充当‘沉默的大多数’。”但是,在信息社会下,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极不平衡的传播格局,为弱势群体的个人表达和集体表达创造了条件,让“大多数”不再沉默。②在这里,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以网缘为联系纽带的网络社会,是高开放、高流动的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在企业和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传播方式包含BBS、博客、播客、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多种媒介新形式。在山西避震这一起事件中,公众起初在面对地震谣传时,曾经登陆政府网站,打电话到地震局进行确认,可是政府网站无法登陆,地震局的电话打不通,公众没有其它渠道和方法获得确实的相关信息。可见,创建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刻不容缓。而在政府解决此次危机的过程中,政府也是利用了手机短信、网络、电话等信息化的手段对此次事件进行澄清,最后解除了谣传危机。
首先,政府要发挥好主导者的作用,积极构建互动平台。政府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积极主动地给民众创建一个利益表达的平台。并且要重视和善于运用这个新平台,与传统媒体有效结合,及时有效地发布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积极倾听并认真疏导民意。同时,这个互动平台要保证政府回应的及时性。对于公民提出的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政府要与公民进行及时透明的交流和沟通,不能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而是真正地了解公民的利益诉求,为公民切实地解决问题和困难。
其次,要促进公民参与互动。政府信息公开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既有赖于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的自觉和主动,更取决于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公众应该要好好珍惜这样一个机会,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主动参与到利益表达中来,主动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意见。只有广大公众积极参与,不断提出申请和诉求,才能推动各级政府放弃封闭落后的传统行政习惯,使政府变得越来越开放,信息越来越畅通及时。
2 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就是力量。人们有权利从政府这一社会里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中获得信息。所谓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机关依照法律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所有信息,并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收听、观看、下载等形式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的行为与制度。③简言之就是让公众对政府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知情。但是这项国家政策推行多年,不少政府部门还是害怕信息公开,很多时候是懒得信息公开。在山西省平息地震谣言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是造成公众相信谣言,造成社会恐慌的一个重要原因。山西省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多部门进行地震应急演练,事情却进行得十分“保密”,让公众对此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认为政府部门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地震做准备工作,但出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并未对外公布。政府部门才来“采取措施应对,迅速平息地震谣言”。面对谣言,政府最规范的应对措施应该是召开新闻发布会。但山西省地震局却“理性”得出奇,只是在自己网站上“公告”辟谣。④而且政府发布的大部分公告内容都过于简单,只是一个直接的否定,并没有给出任何科学的解释和更具体的说明。最终公众才相信了山西将发生地震这一谣言。
首先,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政府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过程中,应该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要从制度上保证政府机构履行法定的公开信息的义务,各级政府和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广大公民公布自身职责、办事范围、内容、标准、时限等,及时披露与公民相关的信息,确保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让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同时政府应重视和加强政府网站建设,通过对其网站的日常监测,发现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社会关注度高、公众需求量大的政府信息,变被动等待申请改为主动公开。
其次,政府要提高公信力。在这起事件中,公众选择了相信谣言,而不是政府发出的公告。这就证明了公众对政府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政府应该反思如何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不能消极地等待事件发生后,再去要求严查源头、惩戒相关人员。而是要在平时的作为中,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的公信力,让政府所说的话,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人相信。这样,才能将公众的恐慌降到最低,也最大限度地遏制谣言的传播。
3 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善治目标的实现
在信息社会下,信息化技术以其方便、快捷的通信能力拉近了公民与政府间的距离,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变化。而治理理论中的善治理论更是体现了这一思想。俞可平在《治理与善治》中综合各家观点,整理出善治的六个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⑤事实上,善治的很多標准本身就是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在该事件中,政府不仅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出现问题,而且政府的责任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也是发生谣言事件的一个大重要原因。在案件中,政府失语了近四个小时,政府为什么没有及时采取行动,而让公众在夜间露宿街头?针对这一事件,毛寿龙教授说道:“政府,你得永远醒着!这永远醒着的意思是,政府其实是没有上下班时间的,也不应该有节假日的。对于任何可能的事件,政府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可见,政府应该要做到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要主动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做好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沟通,为实现善治的目标而努力。
首先,政府要加强服务和责任意识,创建服务型政府。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向信息时代的服务型政府代表了政府职能定位的趋势,它是人类二十世纪政府管理不断突出服务这一职能的结果,也是二十一世纪政府改革的一个目标。服务型政府将会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管区内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更好地采集公民的偏好,及时对公民的个性偏好进行处理,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政府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在公众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应该站在最前面,给予及时的回应和解决。
其次,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应该是双向和互动的,在政府作出回应的同时,公众也应该要尽可能的选择相信政府。政府是最权威的发言人。在谣言发生的第二天,政府就开始进行辟谣,政府选择了手机短信、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公告。在没有其它渠道得知地震是否会发生的情况下,公众应该选择相信政府,而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地震谣言。
4 依法管理,促进网络治理法制化
信息社会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法制化任重而道远。在该事件中,对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有着明确的规定,可以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但是,对于散布地震谣言是否涉嫌犯罪的问题,应该说存在不小的争议。虚假地震信息到底是否属于恐怖信息,目前的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刑拘地震传谣者的确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对于故意编造和恶意传播谣言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是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需要,这一点既是法律精神也是普遍共识。⑥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立法的滞后令人担忧。因此,我国应从依法管理的角度,加强立法,除了发布行政法律法规,规制网络整体发展外,在涉及诸如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公开、信息安全、政务活动、政府采购诸方面,均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行动的指南。⑦只有有法可依,网络治理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注释
①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毛寿龙 单光鼐:政府,您得永远醒着[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69680.2010-02-22/2010-02-25.
②卢家银,孙旭培.新媒体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以厦门PX 事件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13.
③郑书娟.走出公民参与行政决策阻滞之困境——基于行政信息不对称视觉下的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6):67-68.
④杨于泽.有一种政绩叫平息地震谣言[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69753.2010-02-23/2010-02-25.
⑤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10.
⑥周东飞.抓了传谣者能否告别等地震[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70020.2010-2-25/2010-02-26.
⑦佟德志.從“管理”到“治理”——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创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14.
关键词信息社会 政府治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2010年2月20日下午到21日凌晨,山西省的晋中、太原、吕梁、长治、阳泉、榆次、清徐等地出现“地震谣言”,并造成群众情绪紧张,走出家门,露宿街头。针对“地震谣言”引发的社会恐慌情绪,各市、山西省地震局及时地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持续播发澄清信息,迅速平息谣言,确保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山西要求公安部门迅速查出“地震谣言”来源,依法采取处理措施。①在该事件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首先是地震谣言传播的途径,谣言初现是在网络,接着手机短信、电话等通讯手段的运用,使这一谣言迅速传遍山西省,而汶川地震带来的影响也使公众对地震这一词非常敏感,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情况下,公众纷纷外出避震,造成社会恐慌;而政府在了解这一情况后,较及时地运用了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辟谣,使公众及时了解到真实情况,最终顺利解除了地震谣传危机。而在地震谣传这一事件背后,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比如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为什么会发生地震谣言事件,在该事件中,政府与公众的的沟通有何问题,政府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等。简而言之,就是在信息社会这一大背景下,政府自身受到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1 提供互动平台,重视公民利益表达
我国《宪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等表达权利,但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意表达的渠道极其有限,拥有话语权的只是少数人。有论者指出:“那些社会经济地位高、社会关系强的能更多地表达自己的利益,从而得到国家的保护;而那些社会经济地位低、社会关系弱的人,则无法表达自身利益,只能充当‘沉默的大多数’。”但是,在信息社会下,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极不平衡的传播格局,为弱势群体的个人表达和集体表达创造了条件,让“大多数”不再沉默。②在这里,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以网缘为联系纽带的网络社会,是高开放、高流动的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在企业和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传播方式包含BBS、博客、播客、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多种媒介新形式。在山西避震这一起事件中,公众起初在面对地震谣传时,曾经登陆政府网站,打电话到地震局进行确认,可是政府网站无法登陆,地震局的电话打不通,公众没有其它渠道和方法获得确实的相关信息。可见,创建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刻不容缓。而在政府解决此次危机的过程中,政府也是利用了手机短信、网络、电话等信息化的手段对此次事件进行澄清,最后解除了谣传危机。
首先,政府要发挥好主导者的作用,积极构建互动平台。政府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积极主动地给民众创建一个利益表达的平台。并且要重视和善于运用这个新平台,与传统媒体有效结合,及时有效地发布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积极倾听并认真疏导民意。同时,这个互动平台要保证政府回应的及时性。对于公民提出的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政府要与公民进行及时透明的交流和沟通,不能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而是真正地了解公民的利益诉求,为公民切实地解决问题和困难。
其次,要促进公民参与互动。政府信息公开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既有赖于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的自觉和主动,更取决于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公众应该要好好珍惜这样一个机会,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主动参与到利益表达中来,主动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意见。只有广大公众积极参与,不断提出申请和诉求,才能推动各级政府放弃封闭落后的传统行政习惯,使政府变得越来越开放,信息越来越畅通及时。
2 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就是力量。人们有权利从政府这一社会里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中获得信息。所谓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机关依照法律程序以法定形式公开与社会成员利益相关的所有信息,并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摘录、收听、观看、下载等形式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的行为与制度。③简言之就是让公众对政府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知情。但是这项国家政策推行多年,不少政府部门还是害怕信息公开,很多时候是懒得信息公开。在山西省平息地震谣言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是造成公众相信谣言,造成社会恐慌的一个重要原因。山西省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多部门进行地震应急演练,事情却进行得十分“保密”,让公众对此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认为政府部门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地震做准备工作,但出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并未对外公布。政府部门才来“采取措施应对,迅速平息地震谣言”。面对谣言,政府最规范的应对措施应该是召开新闻发布会。但山西省地震局却“理性”得出奇,只是在自己网站上“公告”辟谣。④而且政府发布的大部分公告内容都过于简单,只是一个直接的否定,并没有给出任何科学的解释和更具体的说明。最终公众才相信了山西将发生地震这一谣言。
首先,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政府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过程中,应该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要从制度上保证政府机构履行法定的公开信息的义务,各级政府和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广大公民公布自身职责、办事范围、内容、标准、时限等,及时披露与公民相关的信息,确保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让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同时政府应重视和加强政府网站建设,通过对其网站的日常监测,发现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社会关注度高、公众需求量大的政府信息,变被动等待申请改为主动公开。
其次,政府要提高公信力。在这起事件中,公众选择了相信谣言,而不是政府发出的公告。这就证明了公众对政府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政府应该反思如何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不能消极地等待事件发生后,再去要求严查源头、惩戒相关人员。而是要在平时的作为中,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的公信力,让政府所说的话,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人相信。这样,才能将公众的恐慌降到最低,也最大限度地遏制谣言的传播。
3 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善治目标的实现
在信息社会下,信息化技术以其方便、快捷的通信能力拉近了公民与政府间的距离,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变化。而治理理论中的善治理论更是体现了这一思想。俞可平在《治理与善治》中综合各家观点,整理出善治的六个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⑤事实上,善治的很多標准本身就是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在该事件中,政府不仅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出现问题,而且政府的责任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也是发生谣言事件的一个大重要原因。在案件中,政府失语了近四个小时,政府为什么没有及时采取行动,而让公众在夜间露宿街头?针对这一事件,毛寿龙教授说道:“政府,你得永远醒着!这永远醒着的意思是,政府其实是没有上下班时间的,也不应该有节假日的。对于任何可能的事件,政府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可见,政府应该要做到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要主动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做好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沟通,为实现善治的目标而努力。
首先,政府要加强服务和责任意识,创建服务型政府。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向信息时代的服务型政府代表了政府职能定位的趋势,它是人类二十世纪政府管理不断突出服务这一职能的结果,也是二十一世纪政府改革的一个目标。服务型政府将会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管区内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更好地采集公民的偏好,及时对公民的个性偏好进行处理,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政府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在公众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应该站在最前面,给予及时的回应和解决。
其次,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应该是双向和互动的,在政府作出回应的同时,公众也应该要尽可能的选择相信政府。政府是最权威的发言人。在谣言发生的第二天,政府就开始进行辟谣,政府选择了手机短信、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公告。在没有其它渠道得知地震是否会发生的情况下,公众应该选择相信政府,而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地震谣言。
4 依法管理,促进网络治理法制化
信息社会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法制化任重而道远。在该事件中,对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有着明确的规定,可以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但是,对于散布地震谣言是否涉嫌犯罪的问题,应该说存在不小的争议。虚假地震信息到底是否属于恐怖信息,目前的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刑拘地震传谣者的确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对于故意编造和恶意传播谣言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是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需要,这一点既是法律精神也是普遍共识。⑥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立法的滞后令人担忧。因此,我国应从依法管理的角度,加强立法,除了发布行政法律法规,规制网络整体发展外,在涉及诸如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公开、信息安全、政务活动、政府采购诸方面,均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行动的指南。⑦只有有法可依,网络治理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注释
①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毛寿龙 单光鼐:政府,您得永远醒着[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69680.2010-02-22/2010-02-25.
②卢家银,孙旭培.新媒体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以厦门PX 事件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13.
③郑书娟.走出公民参与行政决策阻滞之困境——基于行政信息不对称视觉下的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6):67-68.
④杨于泽.有一种政绩叫平息地震谣言[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69753.2010-02-23/2010-02-25.
⑤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10.
⑥周东飞.抓了传谣者能否告别等地震[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70020.2010-2-25/2010-02-26.
⑦佟德志.從“管理”到“治理”——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创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