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和城市发展的基础。2018年,山西将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在优化国资布局的同时,实施“腾笼换鸟”。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山西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煤—电—铝(镁)—材、煤—焦—化(钢)等一体化发展为方向,打造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有色、焦炭、食品、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高端突破。以乘用车、全铝汽车应用为突破口,实现铝镁材料链条向高端延伸。退出煤炭、钢铁过剩产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咨询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咨询服务业的政策创设和支持力度,加快智库建设。积极发展供应链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打造会展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稳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创新险资入晋机制,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全面提高供给质量,打造山西制造、山西建造、山西服务优质品牌。实施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发展。
今年,山西还将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板块推动,以各类开發区为重点,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抓好起步区建设,做好“九通一平”,确保入区项目熟地供应。抓好招商引资,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围绕产业链安排创新链、配置供应链、保障要素链、制定政策链。保障开发区项目用地。工业项目一律入园进区。支持转型综改示范区加快发展、先行先试,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率先在转型综改示范区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向全省开发区推广、复制示范区改革试点做法。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实施“腾笼换鸟”。推进专业化重组,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省属企业与央企开展战略合作。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有效参与混改。开展科技类子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有效化解国企历史包袱,完成“三供一业”移交。降低省属企业负债率。加快“僵尸企业”退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建好用好跨省输电通道,扩大晋电外送市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落实减费降税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山西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煤—电—铝(镁)—材、煤—焦—化(钢)等一体化发展为方向,打造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有色、焦炭、食品、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高端突破。以乘用车、全铝汽车应用为突破口,实现铝镁材料链条向高端延伸。退出煤炭、钢铁过剩产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咨询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咨询服务业的政策创设和支持力度,加快智库建设。积极发展供应链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打造会展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稳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创新险资入晋机制,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全面提高供给质量,打造山西制造、山西建造、山西服务优质品牌。实施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发展。
今年,山西还将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板块推动,以各类开發区为重点,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抓好起步区建设,做好“九通一平”,确保入区项目熟地供应。抓好招商引资,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围绕产业链安排创新链、配置供应链、保障要素链、制定政策链。保障开发区项目用地。工业项目一律入园进区。支持转型综改示范区加快发展、先行先试,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率先在转型综改示范区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向全省开发区推广、复制示范区改革试点做法。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实施“腾笼换鸟”。推进专业化重组,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省属企业与央企开展战略合作。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有效参与混改。开展科技类子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有效化解国企历史包袱,完成“三供一业”移交。降低省属企业负债率。加快“僵尸企业”退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建好用好跨省输电通道,扩大晋电外送市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落实减费降税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