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阅读教学添乱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一路风尘仆仆走到今天,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目标追求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显然,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基本手段,以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阅读是本、理解是本、体验是本、感悟是本、思考是本、探究是本、发现是本、创新是本。
  然而,眼下不少阅读教学课堂却出现了许多新生的怪现象。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探究、发现,而把所谓的“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其中,美其名曰“阅读教学创新”。稍作审视这压根儿不是创新,分明是给阅读教学添乱。前不久,笔者在一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听了这样两节课:
  一位教师在对五年级学生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题中的话分别是谁说的,学生找出来后,让学生分别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如果听了爸爸、妈妈这样的批评和鼓励后会怎样想,接着,用大量的时间,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分别以慈祥的爱好和厉的爱好为各自的观点举行辩论会。实在地说,由于学生事前没有准备,辩论会既没有辩出形式上的“热烈”,也没有辩出内容上的“精彩”,最后一节课是在教师的草草小结中结束的。
  回顾整节课,可以说是读书不到位,理解不到位,体验不到位,感悟不到位学生无所适从,无所收获。就说那个少数学生忙于自我表现,多数学生被动充当陪客的辩论会,实在没有多大意义。一方面,学生虽然各执一词展开辩论,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内容观点,这难以让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因为辩论,学生很难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到辩论结束,双方学生仍然是各有各的主张。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没有任何帮助,真不明白,这样的辩论放在阅读课上到底有什么作用。退一步说,就算这个辩论会辩论成功了,对学生理解课文又有多大价值,学生游离于课文之外,不读不思,光凭你一言我一语的辩论,他们能得到阅读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吗?没有目的,牛头不对马面的辩论别无他用,无非是给阅读教学添乱。
  一位教师教学四年级的《新型玻璃》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遍思考这种玻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待学生回答后,就要学生马上写一则新闻报道,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这种新型玻璃,接着让学生从余下的课文中自选一段课文读一遍,把自己的收获和认识或用歌曲或用对联、快板、顺口溜、诗歌等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就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为课文中讲到的几种玻璃做广告。在学生初次接触新课文的阅读课堂上,只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后就写新闻报道,或用歌曲、对联、快板、诗歌等形式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这种教学安排不知道是出于何种考虑,暂且不说四年级学生会不会写新闻报道、歌曲、对联、快板、诗歌,就算他们确实能写,只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去写感受和认识,学生能行吗?如果四年级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真有那么强,我们还有必要在小学四至六年级开设阅读教学课吗?稍懂教学的人都会知道如此“有创意”的教学,不是在给阅读教学添乱是什么。
  阅读教学不是不能运用辩论、歌曲、对联、快板、广告这样的新方法、新手段,问题的关键是要用得合理、用得科学、用得有目的、用得有效益,只是为了追求花样翻新而盲目运用,不仅不是创新,反而是给教学添乱。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当学生通过读悟,每个人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时,如果针对某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或需要提升的观点,恰到好处地运用辩论等方法手段,能够促使他们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更丰富的情感熏陶,获得更广泛的思想启迪,这样有目的、有重点地运用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才能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发展与创新。教学的方法手段是为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忽视重点、背离目标、不顾一切地盲目强行使用,只能给教学添乱。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的阅读教学,之所以困惑多多,就是因为为了某种暂时的目的而盲目引用“新法”造成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学习别人,不顾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盲目崇尚前苏联的某些教学方法,致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深陷理性化的,条分缕析式,的教学泥潭。直到今天,许多教师仍然行进在这个阴影之中。 70 年代,受当时政治思潮的影响 ! 阅读教学几经周折后,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 80 年代,为了急于走出政治困扰,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使阅读教学走上真正的“语文”轨道,又盲目地把自然学科中的训练法引用过来,结果使阅读教学的本质性特点和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几乎丧失殆尽,阅读教学成了四不像的训练基地。
  教师教得不知所措,学生学得辛辛苦苦。进入90 年代,为了改革的需要,阅读教学先后推广了“启发式、”“引探式”等方法,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结果使阅读教学一举演绎成了“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招式,阅读教学就是这样,或为了“学习别人”,或为了“突出政治”,或为了“返回故里”,而一直在“添乱”、“减乱”中度过。直到近几年,在多少仁人智士的探索努力下,才使得阅读教学有了自身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標和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静而思之,阅读教学应该吸取历史教训,抓住现阶段这个良好的机遇,让其在本位上挥洒自如地发展起来,完善起来,阅读教学的创新是必需的,改革更不能停止,但必须以利于它自身的健康发展为前提,阅读教学再不能打着某个新的招牌盲目地行“添乱”之举。住现阶段这个良好的机遇,让其在本位上挥洒自如地发展起来,完善起来,阅读教学的创新是必需的,改革更不能停止,但必须以利于它自身的健康发展为前提,阅读教学再不能打着某个新的招牌盲目地行“添乱”之举。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教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忽视课外阅读是当今的一大弊端。为此,我们要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拓展聋生的阅读面,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给聋生阅读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欣赏课;并注重阅读效果,从数量和质量上为他们制定标准。让聋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悟,提高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 阅读;拓展方法效果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聋生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写字
期刊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人类交流、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人类社会从结绳记事发展到今天的网络信息时代,语言功不可没。同时,语文教学也相应要改革、发展。单纯的“读、写”能力培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宏观上探索语文教改的新领域,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从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语文智能素质,语文技能素质和语文道德素质四方面进行培养,使其成长为“素质高,有特长”的21
期刊
课外阅读不但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更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新课标对课外阅读作了量上的规定,要求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如此重的数量,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难以完成的。即使完成了也只是走马观花,劳而无获。那么如使学生真正喜爱阅读,并把此作为自身的学习需要,进行有效的阅读呢?我以为用萨特的一句话来回答是非常恰当的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恰当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讓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
期刊
【摘要】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会反映到教学活动中,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个人知识建构的倾向,而如果教师引导得当,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框架的建构。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去探讨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建构主义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厚重的理論基础上的,没有严格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就无法发展到今天,也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育之上需要理论,而在理论知
期刊
朗诵既是一种重要的言语才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经常朗诵能够增强记忆,丰厚词汇。更重要的是,在朗诵过程中要控制言语规律,培育语感,进步口语表达才能。 下面谈谈我多年来从事着朗诵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观赏名篇,听之感之  初中语文教材可谓名篇荟萃。如何领略到这些经典佳作言语之妙处,我首先让学生观赏艺术家的朗诵录音。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悉心倾听着,在音乐的伴奏下,艺术家的朗诵平铺直叙,
期刊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难以深入领会。教师只有把握学
期刊
【摘要】 文章作者从新课标出发,针对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指出教师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各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一味地注重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完全淡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