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资源的整合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作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p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来源和实施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和外延作了明确界定,将其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物质资源包括历史教材、影视资料、教学资料、乡土资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人力资源包括历史教师、学生及专家等。
  根据这一分类,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②不能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应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下面我就以“冷战与热战”相关教学为例,浅谈课程资源的整合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作用。
  一、 整合教师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学科素养。在教学中整合教师资源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优化教学内容。
  汤因比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虽然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人们在研究和学习历史时,总会带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以及《国际关系史》、《冷战国际史研究》、《冷战史》等关于冷战的书籍。通过研读,我认识到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教材通过讲解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及序幕;通过讲解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的形成;通过讲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说明冷战中的世界没能实现和平。
  通过优化,我对教学内容做出如下设计:①通过复习导入新课;②探究冷战形成背景;③冷战的概念及冷战形成和发展的过程;④深入了解“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⑤了解两极格局,并分析此格局对世界的影响。
  2.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方式,以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对此,教师可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下面是我的“冷战的概念及冷战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学片断。
  教师(创设情境):小吴同学在了解二战后的局势后,感慨地说道:“美苏以及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还在加深,可能还会再爆发一次世界大战。”同学们,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世界大战会不会再爆发呢?
  学生(激发兴趣):不会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因为二战后人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教师追问:那这些矛盾怎么解决呢。
  学生:不打仗,采取冷战。
  教师继续追问:那什么是冷战呢,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学生: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其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教师(创设情境):我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冷战历史非常感兴趣,打算撰写有关冷战历史的小论文,论文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章《揭开序幕》,第二章《冷战开始》,第三章《冷战行动》,第四章《冷战结束》。同学们,咱们正好在学习冷战这段历史,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信息呢?
  展示“冷战简史”表格。
  三、整合教学资料
  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论从史出,但由于篇幅所限,教材上的文字、图片、地图等资料不足以用来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仅根据教材进行讲解,就无法充分发挥历史教学作用。这样的教学是片面的、低效的。
  因此,教师要补充、拓展教学资料,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化解难点。而且从考试角度看,史料分析题也是考试的主要题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教学资料,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面是我的“冷战形成背景的探究”教学片断。
  教师:同学们,学习一个新的历史事件首先应该从哪方面开始探讨?
  学生:历史背景。
  教师:好,我们首先来探讨冷战的背景。
  教师展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性优势。在军事上美国拥有庞大的军队,还拥有原子弹技术。美国总统曾说:我们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二战后,苏联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军队装备精良。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一系列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
  学生总结: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增强,确立了其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推行全球称霸政策。同时,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下面是我的“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教学片断。
  教师: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展示资料:①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美苏核战争,当时世界危在旦夕。②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一道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柏林墙。修建它的目的是阻止东德居民进入西德。③北约和华约处于战略对峙状态,美国和苏联的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但由于忌惮于核武器的威力,谁也不敢贸然发动世界大战。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合作探讨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对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作用的初步探索。在探索中,我总结出了以下不足: 影视资源的运用不够充分;乡土资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整合较少;历史教师、学生及专家等人力资源需要进一步丰富。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和学生进行多向的互动,做学生的朋友,既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探讨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激发兴趣  1.情感引趣。  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是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地对具备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剧增,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对人才培养和开发的核心要素,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高职英语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语言学科,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其中。本文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探索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重塑策略。  【关键词】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作者简
【摘要】英语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语言,更是价值着帮助学生通过教育来了解世界的文化,有一定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现已成为初中生英语素养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之一,从幼儿园开始,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是被动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教育都是美好的、光明的,很少会有人告诉他们人生社会的艰难,未来的路蜿蜒曲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探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文化;培养品格  一、学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虽特点各异,但都体现了高考考查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毫无疑问,对高考地理试题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典型特点分析  1.无图不成题。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也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中,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地图数量增加,双图、多图题比较普遍。双图、多图题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读图、分析、提取信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过程性目标中要求学生“经历”特定的教学活动,“探索”一定的教学规律,“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正是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必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一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围绕这一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与发展状况,创设民主、开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学力出发,同时又必须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归宿。思想品德教学要想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历史教学高效益,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调动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历史课堂。基于此,我通过开展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设计意图与构建  我采用了“二乘三”的分组形式,一個小组由6个人组成,前后每排3个人,每个大
【摘要】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图式理论在高中阅读与写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在初中英语学习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较少。本文以初中阅读课文为例,探究形式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阐述建构形式图式对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形式图式;初中阅读  【作者简介】孙妍,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随着近两年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能力成为老师们上课的教学目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现行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还增加探究题,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彰显素质教育的特色,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然而,由于农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教材过多的容量、专业性强的表述,导致“探究”形同虚设,加上近年来试题趋难,问题越来越“细”,越来越“活”,教师似乎都在“依卷施教”。笔者在教学中不断遭遇“雾霾笼罩”的困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实际(以下简称社会课)
一、备课介绍  结合高考考纲和近年高考命题导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难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  二、教学展示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处于状态。  (2)关于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入“两个凡是”的思想分析)  2.内容探
章永生同志在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学习兴趣产生于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兴趣源源不断地产生于“学习行动—学习成就感—学习兴趣—学习行动”的良性循环中。如果这种良性循环内化为学生的规范性学习习惯,将对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高效教学大有裨益。  笔者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实验,依据不同主体对象,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策略。  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本科目的学习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