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奇思妙想的灵感对发明创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爱迪生就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可见,灵感是孕育发明创造之母,没灵感的灵感,发明创造就无从谈起,那灵感是什么,她从何而来,是否可以培养?我摸索着前行,发现着总结。
关键词:奇思妙想;灵感;发明创造
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灵感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激发机制如何奇特,总是有孕育、发展、突现规律可寻的,而研究这些客观规律,将有助于教学创新,更有助于发明创造,诱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我从创新教学实践中归纳策略如下:
一、有效破除定式思维——思维导图训练
在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有“我不会,我不能”的想法存在,正是因为这种潜意识的限制,学生的自由想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等也受到限制,要破除这种思维定势,思维导图的思维训练是有效的方法,即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比如:以“冬季如何预防寒冷?”为题,请同学们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图)。同学们通过头脑风暴,思维相互碰撞,奇思想法也不断迸发出来;我不断以关键词最为进行二级、三级的思维导图训练,变模糊可能为具体可操作的细节,把以往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以实现。
二、摄入海量信息,诱发创意灵感
奇思妙想的灵感是思想者大脑内信息搜索提取并产生的认知结构重新排序。通过联想,将各种在传统观念看来不相关的各种信息巧妙组合起来。信息触发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界信息,一是头脑中的内部信息,二者交融,促成了灵感的迸发。比如: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研究苍蝇的触角是有效信息,通过迁移制造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再如:可以用蝴蝶身上的保护色信息和野外作战的军队联系,发明出迷彩服,进而发明迷彩坦克。因此,通过仿生学原理,将动物的有效信息迁移到生活中,也是创造发明的奇思妙想的来源。
三、创建轻松、自由开放的情境土壤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具有重要的智能暗示作用。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学生置身情境当中,情感体验自然真切,灵感自然会激发出来。比如:在体育课上,女生穿裙子进行体育锻炼,不方便怎么办?让同学进入情境,解决问题,考虑到女生喜欢穿裙子,一为美观,二图凉爽,但穿裙子参加某些活动又非常不方便,便只好另带短裤。学生们想到:把裙子和短裤的优点“切割”下来,再组合成一种由裙和裤合而为一的整体,难道不比裙子和短裤各自分开更好些吗?这样,式样大方、穿着舒适的时装——“女式两用裙裤”就诞生了。创新教学中,教师创设这种情境,并在这种情境下,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灵感思维。
四、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后的柳暗花明
奇思妙想往往是基于多方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长时间的紧张思考之后,灵感会在瞬间突现。例如,阿基米德是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的。因此,每一种发明创造都是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不断修正得来。明白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在遇到思维瓶颈时,缓解自己的情绪,放松思维,继续探索。比如:日本一家公司征求厨房用具创新设计方案:将上口宽的锅与洒水方便的茶壶巧妙地切割组合,似锅似壶,一物多用,尤其适合烧煮面食之用,被人称为 “茶壶锅”,对于非驴非马的设计,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但增加了厨房一物两用的功能。在组合创造法进行思考创造发明时,有很多新奇的想法:照相机加闪光灯、录象机加遥控器、可视电话、可以计数的刮胡刀、日历式笔架、闹钟式收音机、龙凤笔等,将结构要素分割截取,然后进行组合,其目的是获取某种功能组合式新产品。
五、洞察生活,细致入微的思考力
罗丹说:“所谓大师,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見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洞察过程中,观察者不断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或假设联系起来思考,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重复现象进行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如:马克创办Facebook(脸谱网站)起初不过是为了方便校园“泡妞”而已;Ipad的触屏竟然可以用手指头把字体撑大缩小。在教学中,让学生举出住在学校有哪些不方便之处或生活中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可以有哪些办法解决。进而培养学生洞察力,对客观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事物的认识常具有独创性,不拘泥于现有的生活条件。
21世纪,创新是全社会的主题,灵感还是创新的核心和灵魂。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培养新一代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关键词:奇思妙想;灵感;发明创造
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灵感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激发机制如何奇特,总是有孕育、发展、突现规律可寻的,而研究这些客观规律,将有助于教学创新,更有助于发明创造,诱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我从创新教学实践中归纳策略如下:
一、有效破除定式思维——思维导图训练
在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有“我不会,我不能”的想法存在,正是因为这种潜意识的限制,学生的自由想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等也受到限制,要破除这种思维定势,思维导图的思维训练是有效的方法,即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比如:以“冬季如何预防寒冷?”为题,请同学们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图)。同学们通过头脑风暴,思维相互碰撞,奇思想法也不断迸发出来;我不断以关键词最为进行二级、三级的思维导图训练,变模糊可能为具体可操作的细节,把以往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以实现。
二、摄入海量信息,诱发创意灵感
奇思妙想的灵感是思想者大脑内信息搜索提取并产生的认知结构重新排序。通过联想,将各种在传统观念看来不相关的各种信息巧妙组合起来。信息触发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界信息,一是头脑中的内部信息,二者交融,促成了灵感的迸发。比如: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研究苍蝇的触角是有效信息,通过迁移制造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再如:可以用蝴蝶身上的保护色信息和野外作战的军队联系,发明出迷彩服,进而发明迷彩坦克。因此,通过仿生学原理,将动物的有效信息迁移到生活中,也是创造发明的奇思妙想的来源。
三、创建轻松、自由开放的情境土壤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具有重要的智能暗示作用。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学生置身情境当中,情感体验自然真切,灵感自然会激发出来。比如:在体育课上,女生穿裙子进行体育锻炼,不方便怎么办?让同学进入情境,解决问题,考虑到女生喜欢穿裙子,一为美观,二图凉爽,但穿裙子参加某些活动又非常不方便,便只好另带短裤。学生们想到:把裙子和短裤的优点“切割”下来,再组合成一种由裙和裤合而为一的整体,难道不比裙子和短裤各自分开更好些吗?这样,式样大方、穿着舒适的时装——“女式两用裙裤”就诞生了。创新教学中,教师创设这种情境,并在这种情境下,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灵感思维。
四、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后的柳暗花明
奇思妙想往往是基于多方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长时间的紧张思考之后,灵感会在瞬间突现。例如,阿基米德是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的。因此,每一种发明创造都是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不断修正得来。明白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在遇到思维瓶颈时,缓解自己的情绪,放松思维,继续探索。比如:日本一家公司征求厨房用具创新设计方案:将上口宽的锅与洒水方便的茶壶巧妙地切割组合,似锅似壶,一物多用,尤其适合烧煮面食之用,被人称为 “茶壶锅”,对于非驴非马的设计,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但增加了厨房一物两用的功能。在组合创造法进行思考创造发明时,有很多新奇的想法:照相机加闪光灯、录象机加遥控器、可视电话、可以计数的刮胡刀、日历式笔架、闹钟式收音机、龙凤笔等,将结构要素分割截取,然后进行组合,其目的是获取某种功能组合式新产品。
五、洞察生活,细致入微的思考力
罗丹说:“所谓大师,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見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洞察过程中,观察者不断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或假设联系起来思考,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重复现象进行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获得新的发现和发明。如:马克创办Facebook(脸谱网站)起初不过是为了方便校园“泡妞”而已;Ipad的触屏竟然可以用手指头把字体撑大缩小。在教学中,让学生举出住在学校有哪些不方便之处或生活中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可以有哪些办法解决。进而培养学生洞察力,对客观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事物的认识常具有独创性,不拘泥于现有的生活条件。
21世纪,创新是全社会的主题,灵感还是创新的核心和灵魂。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培养新一代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