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的新课改已走过了不短的征程,给高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笔者应邀对新课程给予教学的启示发表拙见,抛砖引玉,以求共识。
启示一:高中教学评价体系有待重建和逐步完善。评价机制改革是新课改的瓶颈。备课有专攻,课型有变通,师生要互动,评价要补充,这是笔者对新课改在高中教学操作层面上的概括总结。实行合理的、科学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高中新课改的关键环节,探索全面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发展状况的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改革的核心。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有关精神,目前的高中新课改方案提倡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模块修习情况评价、基本素质发展状况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高中阶段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四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评价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同伴评、教师评、家长评、服务对象评相结合。从理性的角度看,这是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举措。
马克思曾以“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名言告诫人们: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个性化的,受到社会、家庭、遗传、兴趣及努力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一个人具有的潜质、擅长的职业、发展的方向,通过考试的数据描述出来,便于积极引导,鼓励特长,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物理学科教学可以“鸟巢”的设计原理、开幕式上的点火方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四边形定则,光的全射,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激光的特性及运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体验科技奥运带来的感受。英语学科教学可要求学生在与奥运会有关的新情境文章后的图表中填入最恰当的单词,要求学生用写欢迎辞、答谢辞等英语短文的形式,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让学生模拟奥运的志愿者,讨论志愿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求学生填写坚守岗位、待人礼貌、友好相处、言语得体、维护国格等内容,并对运动员、裁判员赛前赛后的简单会话进行判断和解释。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但不等于评价。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潜能。强化教学过程、弱化教学结果兴许是一条路。高中教学评价不一定仅限于笔和纸,形式可多样。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八个学习领域,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提供发展平台,重点放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个性生长与共性培养的异同、先进的课程标准与实际评价机制滞后的冲突使教育工作陷入两难境地。高中教学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主体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
启示二:高中教师备课质量及模块教学设计必须进一步提升。备课是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提高课堂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用多学科理论来解决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教师备课,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是指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弄清楚了。透,是指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很熟悉,能够运用自如。化,是指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换句话说,是吃透了教材、精通了教材。
在备课中生活,这是备课的浅层次境界。从教育学角度看,传统的基本的流程是钻研教材,阅读有关参考书;了解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和预见;考虑教法,确定如何组织教材教法;最后落实到写出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教案。
在生活中备课,这是备课的中层次境界。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探究是创新的前提。10/网络科技时代/2008.17教师既要认真备课,使教学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又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可以探究学习的途径,以《学校宣言》的作文形式呼唤考生的使命感,以高屋建瓴的境界和审时度势的智慧,高举“科学人文共生共长、中学西学相辅相成”的“和文化”旗帜,强调“业不精者不能科学发展,志不笃者岂可跨越图强”的信念,并在“和衷共生,创意唯新”的精神激励下,努力用理想的教育去实现教育的理想,致力于塑造具有民族灵魂和全球视野的、健康自由的现代人,用“和立、和生、和达”的名校校训激励考生,使他们学会求知与创造、合作与竞争、自立与达人,成为全球化的开放时代里有所作为的弄潮者。
新课程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服务。在学习方式上,以生为本,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备课思路,进入课程模块设计。如政治学科《经济生活》部分(见下表):
生活即是备课,这是备课的高层次境界。站到哲学和艺术的高度看,教学有规律但无定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心中要有三四个教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教案,并能将不同的教案整合起来,灵活运用,形散神聚,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学生是社会中的人,是生活中的人,将来要回到社会生活中去。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使用同一个教材,本身就有不合理性。高明的教师在备课时,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能从“大一统”的“国编”教材中看出不同层次的内容,并使心目中的人与教材的内容有机合成,回归生活。他就像一个优秀的飞行机长,手握操纵杆,随时调控教学的飞行高度,起点低、落点高,定位后、加速跑,风云变化任我翱。
以民生问题为例,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燃气费、水电费涨价等问题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政治学科教学可从市场经济的不足之处入手,强调国家宏观调控。教学不回避热点问题,而是迎着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而上,考查学生对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 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历史学科教学可涉及的知识有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地理学科教学的要点是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征,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各科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观点,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舆论导向。
启示三:高中教学流程与规律有待继续探索。在课堂生动有趣的起点上,力求教学过程严谨、科学、发展、艺术。在教学行进中,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课的结构,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教学理念。在“不能改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不断变化教学的切入点,填补教材的空白点,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寻求师生的共鸣点,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和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学流程,通俗地讲是课堂教学的结构,一般是指一堂课的组成环节及其顺序。一般规律是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效低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堂类型大致分为三大类:程序课、质疑课、应试课。三种课型应交替进行、富于变化。根据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前后单元之间的联系等因素,正确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课,就可以使所教授的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保证整个教学的完整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较为全面、牢固地掌握知识、技巧和技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避免枯燥乏力说教,是广大教师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工作的目标。
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结构主要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所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基本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知、布置练习。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挖掘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做中学”的当代价值,供教师借鉴,解师生之惑,是教学实施者、研究者、领导者的职责和义务。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师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激发教与学的热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明辨道德是非、增强荣辱意识,把握真善美的尺度,提升师生的人生价值。
如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生物科教学可重点把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运用,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重视空气质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发展助力自行车,关注家具环保性能,制止毁林开荒,保护森林资源,营造纸材林基地,明白这些工作的状况和进程事关公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政治学科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生活与哲学》教材中辩证唯物论的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发布“限塑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化学、物理科教学应让学生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会使用试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对有关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能在实验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地球两极的生态考察活动正显示出人类对资源的渴望和贪婪,地理学科应引导学生了解南极、北极的自然状况以及蕴藏的资源,明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的道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科教学要有艺术介入,弱说教灌输,强潜移默化;淡功利色彩,浓人文精神。教师要珍惜与自己的教育对象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接触,创设新情境,寻求新感觉,获取新经验。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学生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就愈大,就愈能有效地实现师生的和谐生长。深厚的理论功底是以理服人的前提。各科教师要适应新课程下新课堂的变化,就要不断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学习教育学、心理学。
启示四:高中教学的主旨目的、要素必须进一步明确与整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在受教育者心田里培植崇高的理想信念。高中教学的意义、目的在于塑造灵魂,即在教育对象的心田里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指标中,价值观层次最高,广大教师任重道远。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定的主旨、目的。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方案明文规定,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教学应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创新精神,强调实践环节,引领学生采用现代技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提高素质。
早在90年前,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就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明确指出:“盖青年者,国家之魂”,“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是否有光明的前途,就要看那里的青年有没有“魂”。这里的“魂”是指一种激烈的、理智的爱国热情,一种自强自立、集体奋斗的精神,一种不屈不挠、战胜敌人的斗志,一种追求真理、勇于牺牲的勇气。
高中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把握两个脉络,即把握教材的编写脉络和学生的思想脉络。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明晰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点,使教材内容在学生心中生根。现代网络技术、传媒工具和手段,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师生可以利用共同的信息平台,选择相互感兴趣的话题,搭建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展现各自个性风采,达到共同开发、共同创造、共生共长的目的。
高中教学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三个相通,即知、情、行相通,教、学、考相通,人、才、官相通。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首先是人,具备人的基本道德、基本素养的人。其次是才,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像历史上的医学家李时珍、近代的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当代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等。再次是官,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中央、地方各级领导人。教育是有层次的,在培养目标上,既要一刀切,又不能一刀切。在做人的层次上,标准是统一的,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现在有部分学校为了升学率,把学生管得太死,偏重考试、分数,学生压力过大,读死书、死读书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学生患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为日后走上社会埋下隐患。在才的层次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模仿、效法,应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有所选择,使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在做人、生存的基础上,再教给一些为官之道,当然其间也有交叉渗透。一般操作步骤是要求学生先做人,再做才,后做官。高中教育,尤其是政治课教育,责任重大,要把好第一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懂、信、用方面下苦功,为人生道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他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让我们以陶先生为榜样,以生活为本,以活生生的人为本,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明确高中教学的主旨和目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一魂二脉三通”的教学理念,整合各种有限的、无限的教学资源,将教学中相关因子有机结合,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虚心向自己的教学对象学习,努力向自己的同行——开拓进取的创造型教师学习,承担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为培养更好更多的劳动者、建设者、领导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启示一:高中教学评价体系有待重建和逐步完善。评价机制改革是新课改的瓶颈。备课有专攻,课型有变通,师生要互动,评价要补充,这是笔者对新课改在高中教学操作层面上的概括总结。实行合理的、科学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高中新课改的关键环节,探索全面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发展状况的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改革的核心。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有关精神,目前的高中新课改方案提倡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模块修习情况评价、基本素质发展状况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高中阶段综合素质终结性评价四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评价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同伴评、教师评、家长评、服务对象评相结合。从理性的角度看,这是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举措。
马克思曾以“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名言告诫人们: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个性化的,受到社会、家庭、遗传、兴趣及努力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一个人具有的潜质、擅长的职业、发展的方向,通过考试的数据描述出来,便于积极引导,鼓励特长,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物理学科教学可以“鸟巢”的设计原理、开幕式上的点火方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四边形定则,光的全射,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激光的特性及运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体验科技奥运带来的感受。英语学科教学可要求学生在与奥运会有关的新情境文章后的图表中填入最恰当的单词,要求学生用写欢迎辞、答谢辞等英语短文的形式,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让学生模拟奥运的志愿者,讨论志愿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求学生填写坚守岗位、待人礼貌、友好相处、言语得体、维护国格等内容,并对运动员、裁判员赛前赛后的简单会话进行判断和解释。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但不等于评价。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潜能。强化教学过程、弱化教学结果兴许是一条路。高中教学评价不一定仅限于笔和纸,形式可多样。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八个学习领域,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提供发展平台,重点放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个性生长与共性培养的异同、先进的课程标准与实际评价机制滞后的冲突使教育工作陷入两难境地。高中教学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主体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
启示二:高中教师备课质量及模块教学设计必须进一步提升。备课是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提高课堂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用多学科理论来解决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教师备课,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是指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弄清楚了。透,是指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很熟悉,能够运用自如。化,是指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换句话说,是吃透了教材、精通了教材。
在备课中生活,这是备课的浅层次境界。从教育学角度看,传统的基本的流程是钻研教材,阅读有关参考书;了解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和预见;考虑教法,确定如何组织教材教法;最后落实到写出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教案。
在生活中备课,这是备课的中层次境界。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探究是创新的前提。10/网络科技时代/2008.17教师既要认真备课,使教学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又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可以探究学习的途径,以《学校宣言》的作文形式呼唤考生的使命感,以高屋建瓴的境界和审时度势的智慧,高举“科学人文共生共长、中学西学相辅相成”的“和文化”旗帜,强调“业不精者不能科学发展,志不笃者岂可跨越图强”的信念,并在“和衷共生,创意唯新”的精神激励下,努力用理想的教育去实现教育的理想,致力于塑造具有民族灵魂和全球视野的、健康自由的现代人,用“和立、和生、和达”的名校校训激励考生,使他们学会求知与创造、合作与竞争、自立与达人,成为全球化的开放时代里有所作为的弄潮者。
新课程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服务。在学习方式上,以生为本,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备课思路,进入课程模块设计。如政治学科《经济生活》部分(见下表):
生活即是备课,这是备课的高层次境界。站到哲学和艺术的高度看,教学有规律但无定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心中要有三四个教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教案,并能将不同的教案整合起来,灵活运用,形散神聚,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学生是社会中的人,是生活中的人,将来要回到社会生活中去。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使用同一个教材,本身就有不合理性。高明的教师在备课时,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能从“大一统”的“国编”教材中看出不同层次的内容,并使心目中的人与教材的内容有机合成,回归生活。他就像一个优秀的飞行机长,手握操纵杆,随时调控教学的飞行高度,起点低、落点高,定位后、加速跑,风云变化任我翱。
以民生问题为例,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燃气费、水电费涨价等问题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政治学科教学可从市场经济的不足之处入手,强调国家宏观调控。教学不回避热点问题,而是迎着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而上,考查学生对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 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历史学科教学可涉及的知识有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地理学科教学的要点是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征,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各科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观点,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舆论导向。
启示三:高中教学流程与规律有待继续探索。在课堂生动有趣的起点上,力求教学过程严谨、科学、发展、艺术。在教学行进中,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课的结构,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教学理念。在“不能改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不断变化教学的切入点,填补教材的空白点,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寻求师生的共鸣点,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和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学流程,通俗地讲是课堂教学的结构,一般是指一堂课的组成环节及其顺序。一般规律是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效低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堂类型大致分为三大类:程序课、质疑课、应试课。三种课型应交替进行、富于变化。根据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前后单元之间的联系等因素,正确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课,就可以使所教授的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保证整个教学的完整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较为全面、牢固地掌握知识、技巧和技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避免枯燥乏力说教,是广大教师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工作的目标。
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结构主要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所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基本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知、布置练习。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挖掘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做中学”的当代价值,供教师借鉴,解师生之惑,是教学实施者、研究者、领导者的职责和义务。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师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激发教与学的热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明辨道德是非、增强荣辱意识,把握真善美的尺度,提升师生的人生价值。
如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生物科教学可重点把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运用,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重视空气质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发展助力自行车,关注家具环保性能,制止毁林开荒,保护森林资源,营造纸材林基地,明白这些工作的状况和进程事关公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政治学科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生活与哲学》教材中辩证唯物论的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发布“限塑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化学、物理科教学应让学生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会使用试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对有关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能在实验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地球两极的生态考察活动正显示出人类对资源的渴望和贪婪,地理学科应引导学生了解南极、北极的自然状况以及蕴藏的资源,明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的道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科教学要有艺术介入,弱说教灌输,强潜移默化;淡功利色彩,浓人文精神。教师要珍惜与自己的教育对象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接触,创设新情境,寻求新感觉,获取新经验。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学生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就愈大,就愈能有效地实现师生的和谐生长。深厚的理论功底是以理服人的前提。各科教师要适应新课程下新课堂的变化,就要不断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学习教育学、心理学。
启示四:高中教学的主旨目的、要素必须进一步明确与整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在受教育者心田里培植崇高的理想信念。高中教学的意义、目的在于塑造灵魂,即在教育对象的心田里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指标中,价值观层次最高,广大教师任重道远。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定的主旨、目的。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方案明文规定,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教学应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创新精神,强调实践环节,引领学生采用现代技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面提高素质。
早在90年前,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就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明确指出:“盖青年者,国家之魂”,“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是否有光明的前途,就要看那里的青年有没有“魂”。这里的“魂”是指一种激烈的、理智的爱国热情,一种自强自立、集体奋斗的精神,一种不屈不挠、战胜敌人的斗志,一种追求真理、勇于牺牲的勇气。
高中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把握两个脉络,即把握教材的编写脉络和学生的思想脉络。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明晰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点,使教材内容在学生心中生根。现代网络技术、传媒工具和手段,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师生可以利用共同的信息平台,选择相互感兴趣的话题,搭建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展现各自个性风采,达到共同开发、共同创造、共生共长的目的。
高中教学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三个相通,即知、情、行相通,教、学、考相通,人、才、官相通。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首先是人,具备人的基本道德、基本素养的人。其次是才,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像历史上的医学家李时珍、近代的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当代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等。再次是官,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中央、地方各级领导人。教育是有层次的,在培养目标上,既要一刀切,又不能一刀切。在做人的层次上,标准是统一的,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现在有部分学校为了升学率,把学生管得太死,偏重考试、分数,学生压力过大,读死书、死读书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学生患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为日后走上社会埋下隐患。在才的层次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模仿、效法,应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有所选择,使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在做人、生存的基础上,再教给一些为官之道,当然其间也有交叉渗透。一般操作步骤是要求学生先做人,再做才,后做官。高中教育,尤其是政治课教育,责任重大,要把好第一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懂、信、用方面下苦功,为人生道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他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让我们以陶先生为榜样,以生活为本,以活生生的人为本,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明确高中教学的主旨和目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一魂二脉三通”的教学理念,整合各种有限的、无限的教学资源,将教学中相关因子有机结合,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虚心向自己的教学对象学习,努力向自己的同行——开拓进取的创造型教师学习,承担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为培养更好更多的劳动者、建设者、领导者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