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开始逐步发生转变,以新型师生关系构建需求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本研究尝试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希望下文中的研究观点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本教学;学生主体意识;初中语文
引言: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要求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教学目标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能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想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既要在教学中全面激发学生兴趣,也要全面落实学科知识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
1.巧妙设置提问,驱动自主学习
设置教学问题是强化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巧妙设置教学问题能够帮助推进学习进程,给学生提供思考方向指引。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提问应该体现趣味性、精准性、分层性等特点,实现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以《白杨礼赞》为例,我们通常在记叙文中要求學生准确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同学不知从何下手。研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其实是找出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方法,如文章二、三段对黄土高原的描写目的,就是交代白杨的生存环境,衬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为下文做铺垫,这里我们就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看见作者对白杨树的赞颂之情,再结合下文就很容易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再比如,在《愚公移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前预设问题,如:文章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的行为产生了质疑,二者的质疑有区别吗?是什么区别呢?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再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就可促进自主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2.教学方式创新,实现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得到重新定位,成为了教学活动指导者,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1]。合作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发挥主体意识的广阔空间,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科学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笔者给学生们提了几个问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中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能改变吗?),然后给学生们十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之后让其中两个小组的同学给出讨论答案,最后让另外几个小组对这两个小组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互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关注学生个性特征,改进教师教学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2]。因此,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坚持平等、民主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改进问题,让教学手段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3]。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针对语文学科的独有特点,结合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学生的个性特征,设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首先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创设出不同的场景,如“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冷嘲热讽”、“范进借盘费,胡屠户凶恶咒骂”、“范进高中,众人簇拥道喜”、“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打醒”、“邻居哄闹,张乡绅来拜”等等,让学生对文中场景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掌握。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改变成场景剧,让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扮演。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和人物语言的仔细揣摩,将课文内容通过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表演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是由语文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的,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刻体会人物语言性格,增进对文章的认识,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生本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作为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信,让学生学会深入探究,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问题,提出他人未曾提出的观点。同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质疑,让同学在肯定中获得自信心,让
课堂上不再只有教师一种声音,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拓展探究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教学时,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和谐美丽、自由平等、民风淳朴的世外桃花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桃花源是真的存在还是陶渊明想象出来的地方?”展开讨论,每个学生肯定都有自己的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回答为什么存在或是为什么不存在。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你觉得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存在?为什么?”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开展一场辩论会,正方以“桃花源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辩题,反方以“桃花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为辩题,双方经过辩论分析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探究,将课文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要关注社会现实,将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更远大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旨在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带给语文课堂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主动权。本文重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路径,希望能够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改革深化。
参考文献
[1]王桂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教学参考,2014,21(30):132-133.
[2]康振志.浅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36(02):230.
[3]白乌兰图雅.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2):10-11.
[4]叶青林.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1(02):48-49.
关键词:生本教学;学生主体意识;初中语文
引言: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要求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教学目标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能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想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既要在教学中全面激发学生兴趣,也要全面落实学科知识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
1.巧妙设置提问,驱动自主学习
设置教学问题是强化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巧妙设置教学问题能够帮助推进学习进程,给学生提供思考方向指引。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提问应该体现趣味性、精准性、分层性等特点,实现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以《白杨礼赞》为例,我们通常在记叙文中要求學生准确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同学不知从何下手。研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其实是找出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方法,如文章二、三段对黄土高原的描写目的,就是交代白杨的生存环境,衬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为下文做铺垫,这里我们就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看见作者对白杨树的赞颂之情,再结合下文就很容易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再比如,在《愚公移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前预设问题,如:文章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的行为产生了质疑,二者的质疑有区别吗?是什么区别呢?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再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就可促进自主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2.教学方式创新,实现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得到重新定位,成为了教学活动指导者,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1]。合作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发挥主体意识的广阔空间,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科学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笔者给学生们提了几个问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中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能改变吗?),然后给学生们十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之后让其中两个小组的同学给出讨论答案,最后让另外几个小组对这两个小组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互作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关注学生个性特征,改进教师教学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2]。因此,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坚持平等、民主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改进问题,让教学手段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3]。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针对语文学科的独有特点,结合自身的能力素质和学生的个性特征,设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首先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创设出不同的场景,如“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冷嘲热讽”、“范进借盘费,胡屠户凶恶咒骂”、“范进高中,众人簇拥道喜”、“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打醒”、“邻居哄闹,张乡绅来拜”等等,让学生对文中场景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掌握。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改变成场景剧,让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扮演。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和人物语言的仔细揣摩,将课文内容通过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表演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是由语文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的,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刻体会人物语言性格,增进对文章的认识,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生本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作为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信,让学生学会深入探究,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问题,提出他人未曾提出的观点。同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质疑,让同学在肯定中获得自信心,让
课堂上不再只有教师一种声音,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拓展探究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教学时,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和谐美丽、自由平等、民风淳朴的世外桃花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桃花源是真的存在还是陶渊明想象出来的地方?”展开讨论,每个学生肯定都有自己的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回答为什么存在或是为什么不存在。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你觉得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存在?为什么?”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开展一场辩论会,正方以“桃花源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辩题,反方以“桃花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为辩题,双方经过辩论分析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探究,将课文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要关注社会现实,将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更远大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旨在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带给语文课堂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主动权。本文重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路径,希望能够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改革深化。
参考文献
[1]王桂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教学参考,2014,21(30):132-133.
[2]康振志.浅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36(02):230.
[3]白乌兰图雅.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2):10-11.
[4]叶青林.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1(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