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科学的美和语言的美,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活动的各个环节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审美教育悬念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84-02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之一。因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则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实践中,把传授语文知识和思想情感教育统一起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1以教材内容为主,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鉴于当代中学生具有求新、求奇、求美、求快、求乐的心理,教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事实上,教材中反映美存在的领域是十分宽广的。有自然美,写山水鱼虫、日月星辰等等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如学生可以从鲁彦的《听潮》中感受大海的潮声雄伟壮阔,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感受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等等。有社会美的,写生产劳动、革命斗争、科学文化生活等等。如陈毅的《梅岭三章》表达了革命烈士“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至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华罗庚在《统筹方法》一文中用匀称的图形简明地介绍了优化工作程序的统筹方法,展现了科学理论的应用美。有建筑美,如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孙世恺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等,作者用艺术语言描写了不同建筑物各自的形体美、质地美、色彩美,创造了立体组合的空间艺术形象和意境,引起师生的联想和共鸣,尤其应重视建筑艺术形象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民族特色。还有其他艺术门类的美育内容,如工艺美、音乐美、绘画美、雕塑美、舞蹈美等。同时语文教材中关于美学理论知识、文学作品鉴赏知识,也有一定数量。这些理性色彩的美学文字,对引导学生认识美的本质、美感特征和各种艺术形式起着导向作用,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审美观。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内容,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内容,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要尽可能地讲出“味”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强调要“乐中求知”。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和语文训练中要以教材为主,同时注重情感熏陶、寓教于乐。
2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形式美、进行情理交融的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比如通过范读、设计问题、图画及简笔画、模拟朗读、有趣的游戏、巧妙的板书等唤起学生的想像,进而感染学生。
而语文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创造语文教育的形式———教学艺术形象,才能美化学生的直接感知,愉快地获得丰厚的教育内容。教师作为艺术形象的主体,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融进自己的认识、感知和评价,在再现教学内容的同时,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要讲求美的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使无声的文字教材与音、色、像相互配合,丰富语文课教育的形式美,使教学内容得到突出和强化,力求使语文教育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相统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真、善、美的王国里探幽揽胜,自由翱翔!
3运用精彩的悬念和语文教育现实美的创造进行审美教育
根据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通过设置悬念,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悬念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期待情境,产生学习兴趣和急于求知的迫切心情。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可先提出“杨修聪颖过人,又正值曹操用人之际,却为何被曹操所杀”的问题来设置悬念,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描写杨修的七个事件,弄清曹操对杨修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样导入新课,先声夺人,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乐学、乐知”的欲望。一个精彩而成功的悬念能达到“投石冲破井中天”的最佳教学境界,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得有滋有味。
大语文教育的实践要求研究语文教育现实美的创造,把学生带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培养高尚的审美理想,激发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
首先语文教育要密切结合教材中关于自然美的描写,引導学生参加实践,进行联想,加深对课文语言美的理解力,同时提高运用语言表现自然美的能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写北方的雪景,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自己的抱负,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就要使学生明确在显性的自然美的创造中往往隐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对自然美的欣赏、创造要与内容美和形式美相统一。更多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关于社会美的描写,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课内课外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结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如服饰、美容、美发怎样做到美观、大方、得体;教室、家庭环境如何布置得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突出自己热爱学习、追求理想的主旨。指导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的和谐美。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亲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要自觉地净化自己的心理环境,做到随和、融洽、坦荡、纯洁。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用发自灵魂的真情达到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目的。在课文分析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全面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和心灵,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而且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使他们摆脱一切低级的、庸俗的东西,充满积极向上的感情,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怀。
无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科学的美和语言的美,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活动的各个环节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有趣的活动开展能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
总之,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审美教育研究来说,人们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人们虽然认识到进行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就实施的方法而言,还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探讨任重道远。
审美教育悬念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84-02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之一。因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则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实践中,把传授语文知识和思想情感教育统一起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1以教材内容为主,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鉴于当代中学生具有求新、求奇、求美、求快、求乐的心理,教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事实上,教材中反映美存在的领域是十分宽广的。有自然美,写山水鱼虫、日月星辰等等千姿百态,应有尽有,如学生可以从鲁彦的《听潮》中感受大海的潮声雄伟壮阔,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感受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等等。有社会美的,写生产劳动、革命斗争、科学文化生活等等。如陈毅的《梅岭三章》表达了革命烈士“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至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华罗庚在《统筹方法》一文中用匀称的图形简明地介绍了优化工作程序的统筹方法,展现了科学理论的应用美。有建筑美,如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孙世恺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等,作者用艺术语言描写了不同建筑物各自的形体美、质地美、色彩美,创造了立体组合的空间艺术形象和意境,引起师生的联想和共鸣,尤其应重视建筑艺术形象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民族特色。还有其他艺术门类的美育内容,如工艺美、音乐美、绘画美、雕塑美、舞蹈美等。同时语文教材中关于美学理论知识、文学作品鉴赏知识,也有一定数量。这些理性色彩的美学文字,对引导学生认识美的本质、美感特征和各种艺术形式起着导向作用,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审美观。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内容,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些内容,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要尽可能地讲出“味”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强调要“乐中求知”。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和语文训练中要以教材为主,同时注重情感熏陶、寓教于乐。
2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形式美、进行情理交融的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比如通过范读、设计问题、图画及简笔画、模拟朗读、有趣的游戏、巧妙的板书等唤起学生的想像,进而感染学生。
而语文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创造语文教育的形式———教学艺术形象,才能美化学生的直接感知,愉快地获得丰厚的教育内容。教师作为艺术形象的主体,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融进自己的认识、感知和评价,在再现教学内容的同时,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要讲求美的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使无声的文字教材与音、色、像相互配合,丰富语文课教育的形式美,使教学内容得到突出和强化,力求使语文教育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相统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真、善、美的王国里探幽揽胜,自由翱翔!
3运用精彩的悬念和语文教育现实美的创造进行审美教育
根据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通过设置悬念,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悬念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期待情境,产生学习兴趣和急于求知的迫切心情。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可先提出“杨修聪颖过人,又正值曹操用人之际,却为何被曹操所杀”的问题来设置悬念,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描写杨修的七个事件,弄清曹操对杨修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样导入新课,先声夺人,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乐学、乐知”的欲望。一个精彩而成功的悬念能达到“投石冲破井中天”的最佳教学境界,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得有滋有味。
大语文教育的实践要求研究语文教育现实美的创造,把学生带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培养高尚的审美理想,激发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
首先语文教育要密切结合教材中关于自然美的描写,引導学生参加实践,进行联想,加深对课文语言美的理解力,同时提高运用语言表现自然美的能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写北方的雪景,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自己的抱负,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就要使学生明确在显性的自然美的创造中往往隐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对自然美的欣赏、创造要与内容美和形式美相统一。更多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关于社会美的描写,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课内课外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结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如服饰、美容、美发怎样做到美观、大方、得体;教室、家庭环境如何布置得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突出自己热爱学习、追求理想的主旨。指导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的和谐美。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亲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要自觉地净化自己的心理环境,做到随和、融洽、坦荡、纯洁。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用发自灵魂的真情达到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目的。在课文分析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全面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和心灵,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而且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使他们摆脱一切低级的、庸俗的东西,充满积极向上的感情,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怀。
无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科学的美和语言的美,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活动的各个环节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有趣的活动开展能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
总之,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审美教育研究来说,人们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人们虽然认识到进行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就实施的方法而言,还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探讨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