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文章中阐述的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动情,为之动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正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之所在。
情感教育;健全人格;组织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92-02
新大纲的颁布,教材改革的进行,是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比例显著提高,更鲜明地体现着语文科的特点。“文以载道”,语文的育人功能,使我们必须重新确立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地位。从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上看,任何认知过程的完成,始终离不开认的情绪、情感:如果没有情感活动的配合和促进,认知活动将无法进行。把语文教学看成只是教授字詞、分解段落、归纳主题,为考试升学架设的梯子,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剧。
倘若无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它排斥在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外,语文教学是极不完整的。而事实上任何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课上,总是有意无意地渗透自己的情感的,完全没有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客观上是不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更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意识,努力做到有心、有序、有效,真正确立它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一些课本剧、戏剧表演、形象模拟都能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下进行,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麦琪的礼物》、《皇帝的新装》等一些生动感人的童话小说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可采用形象模拟的形式,在表演的过程中,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解决了。
1在时事政治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他们已经开始悄悄地用自己的方法看世界,想世界,周围的世界也在悄悄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于是教师就应该时刻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及时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情感教育。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成功实现他的“和平之旅”,从而实现国共两党最高层的再次会面。这应该是中学生关心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为此而激动自豪,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顾埋头苦读,而不闻天下大事。我运用了语文学科的优势—课前三分钟演讲,让这几个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的学生做这次演讲的主持人。他们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就想方设法去寻找与之有关的资料、关注每天的中央新闻联播和地方新闻联播、报纸等。从中可以让他们获得一些时事知识,同时讲演者精彩的表演也感染了他们。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多进行几次,如我刚才所举的学生肯定会被慢慢地感染,渐渐地了解国家大事,生出一片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
2情感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文章中阐述的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动情,为之动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正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之所在。
教材中的情感再现,只能说学生认知了这种情感,但是否能“学以致用”,还应学会情感转移,让学生的学习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能发展上去。既要理解掌握,又要活学活用。例如教《杨修之死》一课时,有个学生在大多数同学根据课文前几个小故事一致认为,杨修是因没遇上贤主,以致因才遭嫉,最终被杀时,大胆提出这种看法不全面。他认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多次感慨“知我者,郭公也”,郭公,指的是郭嘉,曹操很重用他。为什么对郭嘉就不“忌”、“恶”,甚至起杀心呢?可见,杨修并非是因才遭嫉,而是因为他只是卖弄小聪明,没能在行军打仗上真正帮到曹操。他的死,曹操实在不该负主要责任。这个学生新颖的观点,对所有同学乃至老师都是一个启发,进而使大家加深了对“杨修之死主要是性格上的弱点所引致”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具有比成年人更大的可塑性,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是处于人类自然本性的冲动,如果用正确的观念、方法去诱导启发熏陶他,就能使其积淀为理性的东西,进而指导其人生发展方向,形成稳定的情感,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运用语文教学这一手段,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感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使其进入教育创设的情感氛围,获得情感体验,使其获得愉快、健康向上的情感共鸣,借助这种共鸣,并通过不断的强化加深,促使其人生观、自我信仰、个性人格等逐步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道德价值观念,道德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迸发出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虽然也能使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够使他们更确切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再好的文章也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综上所述,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迸发出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是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
三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去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作品,领悟知识;
四是有利于教师用正确的观念、方法去诱导启发熏陶学生,进而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情感教育;健全人格;组织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92-02
新大纲的颁布,教材改革的进行,是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比例显著提高,更鲜明地体现着语文科的特点。“文以载道”,语文的育人功能,使我们必须重新确立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地位。从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上看,任何认知过程的完成,始终离不开认的情绪、情感:如果没有情感活动的配合和促进,认知活动将无法进行。把语文教学看成只是教授字詞、分解段落、归纳主题,为考试升学架设的梯子,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剧。
倘若无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它排斥在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外,语文教学是极不完整的。而事实上任何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课上,总是有意无意地渗透自己的情感的,完全没有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客观上是不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更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意识,努力做到有心、有序、有效,真正确立它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一些课本剧、戏剧表演、形象模拟都能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下进行,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麦琪的礼物》、《皇帝的新装》等一些生动感人的童话小说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可采用形象模拟的形式,在表演的过程中,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解决了。
1在时事政治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他们已经开始悄悄地用自己的方法看世界,想世界,周围的世界也在悄悄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于是教师就应该时刻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及时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情感教育。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成功实现他的“和平之旅”,从而实现国共两党最高层的再次会面。这应该是中学生关心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为此而激动自豪,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顾埋头苦读,而不闻天下大事。我运用了语文学科的优势—课前三分钟演讲,让这几个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的学生做这次演讲的主持人。他们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就想方设法去寻找与之有关的资料、关注每天的中央新闻联播和地方新闻联播、报纸等。从中可以让他们获得一些时事知识,同时讲演者精彩的表演也感染了他们。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多进行几次,如我刚才所举的学生肯定会被慢慢地感染,渐渐地了解国家大事,生出一片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
2情感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文章中阐述的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动情,为之动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正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之所在。
教材中的情感再现,只能说学生认知了这种情感,但是否能“学以致用”,还应学会情感转移,让学生的学习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能发展上去。既要理解掌握,又要活学活用。例如教《杨修之死》一课时,有个学生在大多数同学根据课文前几个小故事一致认为,杨修是因没遇上贤主,以致因才遭嫉,最终被杀时,大胆提出这种看法不全面。他认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多次感慨“知我者,郭公也”,郭公,指的是郭嘉,曹操很重用他。为什么对郭嘉就不“忌”、“恶”,甚至起杀心呢?可见,杨修并非是因才遭嫉,而是因为他只是卖弄小聪明,没能在行军打仗上真正帮到曹操。他的死,曹操实在不该负主要责任。这个学生新颖的观点,对所有同学乃至老师都是一个启发,进而使大家加深了对“杨修之死主要是性格上的弱点所引致”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具有比成年人更大的可塑性,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是处于人类自然本性的冲动,如果用正确的观念、方法去诱导启发熏陶他,就能使其积淀为理性的东西,进而指导其人生发展方向,形成稳定的情感,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运用语文教学这一手段,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感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使其进入教育创设的情感氛围,获得情感体验,使其获得愉快、健康向上的情感共鸣,借助这种共鸣,并通过不断的强化加深,促使其人生观、自我信仰、个性人格等逐步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道德价值观念,道德语文教学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迸发出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虽然也能使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够使他们更确切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再好的文章也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综上所述,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迸发出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是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
三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去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作品,领悟知识;
四是有利于教师用正确的观念、方法去诱导启发熏陶学生,进而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