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探讨小麦高产栽培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指导小麦栽培。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安徽界首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48-03
1 界首市小麦品种选择使用
小麦要高产,品种选择很关键。因此,在小麦品种选择时,要采取以下几个原则。
1.1 选用审定、适宜界首市区域种植的种子
所谓审定的种子就是必须经过国家农业部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种子。一个优良品种都是要经过地区区试3年、省区试3年、黄淮大面积生产示范2年之后,各试验单位一致认为该品种在综合抗性、丰产性、适应性等方面上表现优良,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才给予审定。国家审定的品种不一定适合界首市区域种植,只有适合界首市区域种植的才能选用。安徽省审定的小麦品种,适合在界首市区域种植。
1.2 选用质量达标的种子
国家农业部对小麦种子质量规定有一个标准:纯度99.9%以上,抽穗以后整齐一致,无杂株。发芽率85%以上,能够满足小麦出苗,有一个好的基本苗。水分低于13%,储藏、运输过程中不易发生霉烂变质,确保种子发芽。
1.3 选用界首市农业部门示范推广的种子、良种补贴的种子
界首市农业部门推广的种子、良种补贴的种子,都是经过农业试验站引种、示范多年,在界首市种植表现较好的种子。由注册资金5 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进行规范繁殖,良种繁育过程、种子质量标准、良种补贴招标程序都是严格把关的,能够确保种子质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1.4 选用茬口对路的种子
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它是由品种春化阶段经过低温时间长短来划分的。冬性品种在0~3 ℃条件下,经过30 d以上可完成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低,经过低温时间长;半冬性品种在0~7 ℃条件下,15~35 d可完成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稍高一点,15 d以上就可以;春性品种在0~12 ℃条件下,5~15 d可以完成春化阶段,春性品种对温度要求不是很严格,时间也很短,1周即可。
早茬如玉米茬、大豆茬、芝麻茬、花生茬等,茬口出来比较早,应选用弱冬性或半冬性的品种。光武、靳寨及城郊周围,有播种早的习惯,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进行播种,可以选用弱冬性品种济麦22、良星66等生育期稍长的品种。10月10—20日播种的应选用半冬性品种周麦22、周麦27、淮麦22等。
晚茬如红芋茬、萝卜茬、白菜茬、棉花茬,应选用生育期短、灌浆速度快的弱春性品种,10月25日以后播种。
1.5 选用与地力水平、浇灌条件匹配的种子
界首市瘠薄土地较少,肥力水平都在中等以上。中等肥力地块应选用高产稳产耐肥品种,如周麥22、周麦27、淮麦22。地力水平较高,浇灌条件较好的地块应选用增产潜力较大的品种如洛麦23等,能够发挥其增产潜力。
1.6 选用与气候条件相适宜的品种
界首市位于黄淮地区的南部,处于南北过渡地带,春季易发生倒春寒,影响小麦幼穗分化,造成产量降低。特别是2013年春季,遭受了60年一遇的倒春寒,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在品种选用上,建议用界首市目前推广的几个品种:淮麦22、周麦22、周麦27、良星66、新麦26、洛麦23。强筋小麦抗倒春寒的能力差,适当缩小种植面积。
1.7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界首市最近几年,纹枯病、全蚀病、赤霉病发生较重,应选用抗或耐这些病害的品种如淮麦22、济麦22。
1.8 选用稳产品种,规避各种风险
界首市土地流转面积较大,涌现出一大批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小麦播种面积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亩。尽量选用2~3个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抗旱、抗寒、抗倒的淮麦22为主。不要选用大穗、晚熟的品种,这些品种对水肥条件、管理条件要求相当高,没有好的良法配套,很难发挥其增产潜力,风险较大。可以合理搭配一些良星66、周麦系列的品种的种植,把风险降到最低。
2 小麦播种
小麦播种要把好“四关”,即地下害虫防治与种子处理关、精细整地关、科学施肥关、播种下地关[1]。
2.1 地下害虫防治与种子处理关
毒饵加毒土的配制:麦麩3~4 kg,放锅内炒香,干细土筛30~40 kg,两者掺匀。用50%辛硫磷乳油0.5 kg,对水2~3 kg放入喷雾器内,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 h,结合整地、施肥随犁撒施。
种子处理:50 kg的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 mL、2%戊唑醇湿拌剂75 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 kg搅匀,边喷边拌种。拌后堆闷3~4 h,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
2.2 精细整地关
精细整地,做到“深、细、透、平、实、足中”。整地质量要求。整地是小麦播种质量的基础,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基本要求。整地作业应选用36.75 kW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耕整地机械进行。精细整地要达到畦面平整、无明显坷垃、耕后耙碎保墒、上松下实的要求[2]。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坚持足墒播种,保证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
(1)旋耕整地。旋耕整地作业应选用带镇压器的机械,适时适墒进行,要求土壤表层松碎,根茬、杂草被粉碎后,均匀地混于表土层,旋耕15 cm以上,旋耕碎土率≥50%,切忌烂耕或耕后待播时间过长;长期旋耕整地必须2~3年进行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松)深23~25 cm。中小型机械作业旋耕,耙实后再播种,确保适宜播种深度。
(2)提倡玉米秸秆还田。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玉米秸秆粉碎长度应≤10 cm;秸秆粉碎合格率≥90%;抛撒不均匀率≤20%。选择玉米秸秆翻埋还田前,增施尿素75~90 kg/hm2,促进秸秆腐烂,翻埋应严实,避免秸秆架空现象,畦面达到整地质量要求。 2.3 科学施肥关
单产7 500~9 000 kg/hm2的小麦,坚持底增施优质土杂肥30~45 t/hm2、纯N 105~120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90~120 kg/hm2、硫酸锌15 kg/hm2、硼肥15 kg/hm2。拔节期结合浇水、趁雨撒尿素210~225 kg/hm2。
2.4 播种下地关
(1)播期。弱冬性品种,10月5—10日;半冬性品种,10月10—15日,弱春性品种,10月20—25日。
(2)播量。一般弱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砂姜黑土地、淤土地播180~195 kg/hm2;两合土、砂壤土地播150~180 kg/hm2。弱春性品种:砂姜黑土地、淤土地播195~210 kg/hm2。两合土、砂壤土地播210~225 kg/hm2。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用播幅20~23 cm的播种机播种。
3 田间管理
3.1 出苗—返青前小麦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疏苗移栽。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有缺苗断垄的(一般认为10 cm无苗为缺苗,20 cm无苗为断垄),应立即用统一品种催芽补种,发现疙瘩苗的应疏苗。缺苗断垄来不及补种的,待本田麦苗长到1~2个分蘖时,取较稠地方的麦苗,带水移栽缺苗断垄处[3-4]。
(2)中耕划锄,化学除草。中耕可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抗旱保墒,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一般弱苗要浅中耕、勤中耕,促进根系生长,由弱转壮;旺苗要深中耕断根抑制生长,由旺转壮;壮苗中耕深浅要适宜。
化学除草一般在3~5叶时进行,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 ℃以上、地表较为湿润、杂草全部出土、无风晴暖天气时要及时开展化学除草。根据草相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对阔叶类的麦田杂草,一般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750~900 mL/hm2对水450 kg/hm2田间喷雾。对单子叶类的麦田杂草,一般用6.9%骠马乳油600~750 mL/hm2对水450 kg/hm2田间喷雾。喷除草剂时要确保不重喷、不漏喷,提高防除效果。
(3)防治纹枯病。纹枯病有2个发病高峰期:一是在3~5叶时,病菌以侵染叶鞘为主,在鞘叶上形成条梭状的病斑,进入越冬期病菌停止侵染;二是在拔节期,随着春季温度的升高,土壤湿度较大,田间荫蔽,病菌以第2次再侵染基部茎秆为主,破坏茎秆的输导组织,小麦易形成死苗,倒伏,直至后期形成枯白穗,影响小麦产量。一般3~5叶时,与化学除草间隔1周左右,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对水450 kg/hm2喷麦基部防治纹枯病。年后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再用同样方法补喷1次。防治纹枯病时,药液一定要喷到小麦的茎基部,以提高防治效果。
(4)冬前旺苗镇压。对于小麦播种过早,播量偏大,冬前雨水调匀,温度偏高,总茎蘖数超过百万的田块,越冬期遇低温易遭受严重冻害,可以适时镇压,破碎土块弥合土缝,保墒增温,防冻保苗,抑制茎蘖生长,对苗情转化形成壮苗十分有利。镇压的方法:待麦田露水干后,用镇压磙顺着同一方向进行镇压1次或2次[5]。
(5)适时冬灌。适时冬灌能够稳定地温,提高耕作活土层的含水量,保证小麦越冬返青时对水分的需要,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冬灌要注意“三看一适”,即看墒情、看温度、看苗情,适量浇水,否则会适得其反或效果不明显。小麦冬灌首先看墒情:凡冬前田间持水量低于80%,且有水浇条件的麦田,都应进行冬灌。其次是看苗情:单株分蘖数在2个以上的麦田,冬灌比较适宜。弱苗麦田特别是晚播的单根独苗麦田,最好不要冬灌,否则易发生冻害。生长过旺的麦田,可推迟或不进行冬灌,以便控旺促壮[5]。最后是看气温:冬灌的适宜时间,一般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8 ℃时开始,到5 ℃左右时结束。群众的经验是“夜冻昼消,冬灌正好”。冬灌过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冬灌过晚,土壤冻结,水分不能及时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在冰层下容易窒息死亡,或地面形成冰凌,抬起土块,拉断麦根,吊死麦苗。冬灌的顺序,一般是先灌渗水性差的黏土地、低洼地,后灌渗水性强的砂土地;先灌底墒不足或表墒较差的二、三类麦田,后灌墒情较好、播种较早并有旺长趋势的麦田。
此外,小麦冬灌还应注意适量浇水。一般灌水750~900 m3/hm2。为了节约用水,一定要做到渠畦配套,防止大水漫灌。冬灌后要及时划锄松土,弥合裂缝,以利于保墒增温,防止透风伤根造成死苗。
(6)增施腊肥。小麦越冬期间增施腊肥,既能补充基肥、苗肥的不足,巩固和增加冬前分蘖,促进根系发育,达到根健苗壮、安全越冬的目的,又能保持和稳定小麦根部土壤温度,通过冬季肥料缓慢分解被根系吸收,积聚储存大量的营养,为小麦春发健长奠定基础。
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施用腊肥,在施肥适期内越早施用越好。小麦腊肥的施用要因苗制宜,分类进行,一、二类苗施用温性的优质土杂肥15~30 t/hm2为宜,三类苗普施优质土杂肥15~30 t/hm2,并施速效氮肥尿素60~75 kg/hm2为宜,基肥足、地力好、播种早、长势旺的麦田,要控制腊肥用量,以土杂肥15 kg/hm2为宜,少施或不施化肥。
3.2 返青—挑旗小麦田间管理
(1)化控降秆防倒与化学除草。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茎蘖数超过1 650万个/hm2的麦田及倒伏能力差的品种,用壮丰安450~600 mL/hm2对水375~4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务求喷匀。对冬前化学除草不好或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也可结合化学除草分别进行。
(2)追施返青肥与拔节肥。对于苗情弱、群体不足的田块,冬前总茎蘖低于750万个/hm2,应酌情追施返青肥,一般用尿素37.5~75.0 kg/hm2。应普施拔节肥,追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褪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已过,第1节间定长时。群体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到旗叶露尖时施用[6],结合浇水或趁雨撒施尿素210~225 kg/hm2。
(3)早春冻害及补救措施。早春冻害主要是主茎、大分蘖幼穗受冻,形成空心蘖,叶部干枯。寒潮前灌水或旺长麦田早春镇压、起身前喷施壮丰安等有利于防御早春冻害。一旦小麦受冻需要肥来补,施用尿素75~105 kg/hm2,巩固大分蘖壮穗,争取小分蘖成穗,促麦苗快速恢复生长。
3.3 抽穗—成熟期小麦田间管理
在此期间主要有“四病”、“四虫”和西南干热风对小麦产量造成影响。“四病”指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四虫”指穗蚜、粘虫、麦叶蜂、吸浆虫。小麦抽穗后要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即把殺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微肥按照一定比例复配一起,一次喷药达到防病虫、防早衰、防西南干热风之目的。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 20%三唑酮乳油750~1 125 mL/hm2 美洲星450~1 350 mL/hm2 尿素15 kg/hm2 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525~750 kg/hm2叶面喷雾,10 d喷1次,连续2次即可。
4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 鲁磊.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4):11-12.
[3] 慕美财,张曰秋,李兴佐,等.冬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S1):167-172.
[4] 黄建兵.皖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21):8973-8974.
[5] 王学峰,王俊兴,杨富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9):21-22.
[6] 刘云,张宁,程静.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88-89.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安徽界首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48-03
1 界首市小麦品种选择使用
小麦要高产,品种选择很关键。因此,在小麦品种选择时,要采取以下几个原则。
1.1 选用审定、适宜界首市区域种植的种子
所谓审定的种子就是必须经过国家农业部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种子。一个优良品种都是要经过地区区试3年、省区试3年、黄淮大面积生产示范2年之后,各试验单位一致认为该品种在综合抗性、丰产性、适应性等方面上表现优良,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才给予审定。国家审定的品种不一定适合界首市区域种植,只有适合界首市区域种植的才能选用。安徽省审定的小麦品种,适合在界首市区域种植。
1.2 选用质量达标的种子
国家农业部对小麦种子质量规定有一个标准:纯度99.9%以上,抽穗以后整齐一致,无杂株。发芽率85%以上,能够满足小麦出苗,有一个好的基本苗。水分低于13%,储藏、运输过程中不易发生霉烂变质,确保种子发芽。
1.3 选用界首市农业部门示范推广的种子、良种补贴的种子
界首市农业部门推广的种子、良种补贴的种子,都是经过农业试验站引种、示范多年,在界首市种植表现较好的种子。由注册资金5 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进行规范繁殖,良种繁育过程、种子质量标准、良种补贴招标程序都是严格把关的,能够确保种子质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1.4 选用茬口对路的种子
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它是由品种春化阶段经过低温时间长短来划分的。冬性品种在0~3 ℃条件下,经过30 d以上可完成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低,经过低温时间长;半冬性品种在0~7 ℃条件下,15~35 d可完成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稍高一点,15 d以上就可以;春性品种在0~12 ℃条件下,5~15 d可以完成春化阶段,春性品种对温度要求不是很严格,时间也很短,1周即可。
早茬如玉米茬、大豆茬、芝麻茬、花生茬等,茬口出来比较早,应选用弱冬性或半冬性的品种。光武、靳寨及城郊周围,有播种早的习惯,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进行播种,可以选用弱冬性品种济麦22、良星66等生育期稍长的品种。10月10—20日播种的应选用半冬性品种周麦22、周麦27、淮麦22等。
晚茬如红芋茬、萝卜茬、白菜茬、棉花茬,应选用生育期短、灌浆速度快的弱春性品种,10月25日以后播种。
1.5 选用与地力水平、浇灌条件匹配的种子
界首市瘠薄土地较少,肥力水平都在中等以上。中等肥力地块应选用高产稳产耐肥品种,如周麥22、周麦27、淮麦22。地力水平较高,浇灌条件较好的地块应选用增产潜力较大的品种如洛麦23等,能够发挥其增产潜力。
1.6 选用与气候条件相适宜的品种
界首市位于黄淮地区的南部,处于南北过渡地带,春季易发生倒春寒,影响小麦幼穗分化,造成产量降低。特别是2013年春季,遭受了60年一遇的倒春寒,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在品种选用上,建议用界首市目前推广的几个品种:淮麦22、周麦22、周麦27、良星66、新麦26、洛麦23。强筋小麦抗倒春寒的能力差,适当缩小种植面积。
1.7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界首市最近几年,纹枯病、全蚀病、赤霉病发生较重,应选用抗或耐这些病害的品种如淮麦22、济麦22。
1.8 选用稳产品种,规避各种风险
界首市土地流转面积较大,涌现出一大批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小麦播种面积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亩。尽量选用2~3个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抗旱、抗寒、抗倒的淮麦22为主。不要选用大穗、晚熟的品种,这些品种对水肥条件、管理条件要求相当高,没有好的良法配套,很难发挥其增产潜力,风险较大。可以合理搭配一些良星66、周麦系列的品种的种植,把风险降到最低。
2 小麦播种
小麦播种要把好“四关”,即地下害虫防治与种子处理关、精细整地关、科学施肥关、播种下地关[1]。
2.1 地下害虫防治与种子处理关
毒饵加毒土的配制:麦麩3~4 kg,放锅内炒香,干细土筛30~40 kg,两者掺匀。用50%辛硫磷乳油0.5 kg,对水2~3 kg放入喷雾器内,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 h,结合整地、施肥随犁撒施。
种子处理:50 kg的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 mL、2%戊唑醇湿拌剂75 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 kg搅匀,边喷边拌种。拌后堆闷3~4 h,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
2.2 精细整地关
精细整地,做到“深、细、透、平、实、足中”。整地质量要求。整地是小麦播种质量的基础,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基本要求。整地作业应选用36.75 kW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耕整地机械进行。精细整地要达到畦面平整、无明显坷垃、耕后耙碎保墒、上松下实的要求[2]。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坚持足墒播种,保证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
(1)旋耕整地。旋耕整地作业应选用带镇压器的机械,适时适墒进行,要求土壤表层松碎,根茬、杂草被粉碎后,均匀地混于表土层,旋耕15 cm以上,旋耕碎土率≥50%,切忌烂耕或耕后待播时间过长;长期旋耕整地必须2~3年进行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松)深23~25 cm。中小型机械作业旋耕,耙实后再播种,确保适宜播种深度。
(2)提倡玉米秸秆还田。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玉米秸秆粉碎长度应≤10 cm;秸秆粉碎合格率≥90%;抛撒不均匀率≤20%。选择玉米秸秆翻埋还田前,增施尿素75~90 kg/hm2,促进秸秆腐烂,翻埋应严实,避免秸秆架空现象,畦面达到整地质量要求。 2.3 科学施肥关
单产7 500~9 000 kg/hm2的小麦,坚持底增施优质土杂肥30~45 t/hm2、纯N 105~120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90~120 kg/hm2、硫酸锌15 kg/hm2、硼肥15 kg/hm2。拔节期结合浇水、趁雨撒尿素210~225 kg/hm2。
2.4 播种下地关
(1)播期。弱冬性品种,10月5—10日;半冬性品种,10月10—15日,弱春性品种,10月20—25日。
(2)播量。一般弱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砂姜黑土地、淤土地播180~195 kg/hm2;两合土、砂壤土地播150~180 kg/hm2。弱春性品种:砂姜黑土地、淤土地播195~210 kg/hm2。两合土、砂壤土地播210~225 kg/hm2。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用播幅20~23 cm的播种机播种。
3 田间管理
3.1 出苗—返青前小麦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疏苗移栽。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有缺苗断垄的(一般认为10 cm无苗为缺苗,20 cm无苗为断垄),应立即用统一品种催芽补种,发现疙瘩苗的应疏苗。缺苗断垄来不及补种的,待本田麦苗长到1~2个分蘖时,取较稠地方的麦苗,带水移栽缺苗断垄处[3-4]。
(2)中耕划锄,化学除草。中耕可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抗旱保墒,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一般弱苗要浅中耕、勤中耕,促进根系生长,由弱转壮;旺苗要深中耕断根抑制生长,由旺转壮;壮苗中耕深浅要适宜。
化学除草一般在3~5叶时进行,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 ℃以上、地表较为湿润、杂草全部出土、无风晴暖天气时要及时开展化学除草。根据草相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对阔叶类的麦田杂草,一般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750~900 mL/hm2对水450 kg/hm2田间喷雾。对单子叶类的麦田杂草,一般用6.9%骠马乳油600~750 mL/hm2对水450 kg/hm2田间喷雾。喷除草剂时要确保不重喷、不漏喷,提高防除效果。
(3)防治纹枯病。纹枯病有2个发病高峰期:一是在3~5叶时,病菌以侵染叶鞘为主,在鞘叶上形成条梭状的病斑,进入越冬期病菌停止侵染;二是在拔节期,随着春季温度的升高,土壤湿度较大,田间荫蔽,病菌以第2次再侵染基部茎秆为主,破坏茎秆的输导组织,小麦易形成死苗,倒伏,直至后期形成枯白穗,影响小麦产量。一般3~5叶时,与化学除草间隔1周左右,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对水450 kg/hm2喷麦基部防治纹枯病。年后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再用同样方法补喷1次。防治纹枯病时,药液一定要喷到小麦的茎基部,以提高防治效果。
(4)冬前旺苗镇压。对于小麦播种过早,播量偏大,冬前雨水调匀,温度偏高,总茎蘖数超过百万的田块,越冬期遇低温易遭受严重冻害,可以适时镇压,破碎土块弥合土缝,保墒增温,防冻保苗,抑制茎蘖生长,对苗情转化形成壮苗十分有利。镇压的方法:待麦田露水干后,用镇压磙顺着同一方向进行镇压1次或2次[5]。
(5)适时冬灌。适时冬灌能够稳定地温,提高耕作活土层的含水量,保证小麦越冬返青时对水分的需要,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冬灌要注意“三看一适”,即看墒情、看温度、看苗情,适量浇水,否则会适得其反或效果不明显。小麦冬灌首先看墒情:凡冬前田间持水量低于80%,且有水浇条件的麦田,都应进行冬灌。其次是看苗情:单株分蘖数在2个以上的麦田,冬灌比较适宜。弱苗麦田特别是晚播的单根独苗麦田,最好不要冬灌,否则易发生冻害。生长过旺的麦田,可推迟或不进行冬灌,以便控旺促壮[5]。最后是看气温:冬灌的适宜时间,一般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8 ℃时开始,到5 ℃左右时结束。群众的经验是“夜冻昼消,冬灌正好”。冬灌过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冬灌过晚,土壤冻结,水分不能及时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在冰层下容易窒息死亡,或地面形成冰凌,抬起土块,拉断麦根,吊死麦苗。冬灌的顺序,一般是先灌渗水性差的黏土地、低洼地,后灌渗水性强的砂土地;先灌底墒不足或表墒较差的二、三类麦田,后灌墒情较好、播种较早并有旺长趋势的麦田。
此外,小麦冬灌还应注意适量浇水。一般灌水750~900 m3/hm2。为了节约用水,一定要做到渠畦配套,防止大水漫灌。冬灌后要及时划锄松土,弥合裂缝,以利于保墒增温,防止透风伤根造成死苗。
(6)增施腊肥。小麦越冬期间增施腊肥,既能补充基肥、苗肥的不足,巩固和增加冬前分蘖,促进根系发育,达到根健苗壮、安全越冬的目的,又能保持和稳定小麦根部土壤温度,通过冬季肥料缓慢分解被根系吸收,积聚储存大量的营养,为小麦春发健长奠定基础。
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施用腊肥,在施肥适期内越早施用越好。小麦腊肥的施用要因苗制宜,分类进行,一、二类苗施用温性的优质土杂肥15~30 t/hm2为宜,三类苗普施优质土杂肥15~30 t/hm2,并施速效氮肥尿素60~75 kg/hm2为宜,基肥足、地力好、播种早、长势旺的麦田,要控制腊肥用量,以土杂肥15 kg/hm2为宜,少施或不施化肥。
3.2 返青—挑旗小麦田间管理
(1)化控降秆防倒与化学除草。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茎蘖数超过1 650万个/hm2的麦田及倒伏能力差的品种,用壮丰安450~600 mL/hm2对水375~45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务求喷匀。对冬前化学除草不好或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也可结合化学除草分别进行。
(2)追施返青肥与拔节肥。对于苗情弱、群体不足的田块,冬前总茎蘖低于750万个/hm2,应酌情追施返青肥,一般用尿素37.5~75.0 kg/hm2。应普施拔节肥,追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褪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已过,第1节间定长时。群体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到旗叶露尖时施用[6],结合浇水或趁雨撒施尿素210~225 kg/hm2。
(3)早春冻害及补救措施。早春冻害主要是主茎、大分蘖幼穗受冻,形成空心蘖,叶部干枯。寒潮前灌水或旺长麦田早春镇压、起身前喷施壮丰安等有利于防御早春冻害。一旦小麦受冻需要肥来补,施用尿素75~105 kg/hm2,巩固大分蘖壮穗,争取小分蘖成穗,促麦苗快速恢复生长。
3.3 抽穗—成熟期小麦田间管理
在此期间主要有“四病”、“四虫”和西南干热风对小麦产量造成影响。“四病”指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四虫”指穗蚜、粘虫、麦叶蜂、吸浆虫。小麦抽穗后要及时开展“一喷三防”,即把殺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肥、微肥按照一定比例复配一起,一次喷药达到防病虫、防早衰、防西南干热风之目的。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 20%三唑酮乳油750~1 125 mL/hm2 美洲星450~1 350 mL/hm2 尿素15 kg/hm2 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525~750 kg/hm2叶面喷雾,10 d喷1次,连续2次即可。
4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 鲁磊.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4):11-12.
[3] 慕美财,张曰秋,李兴佐,等.冬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S1):167-172.
[4] 黄建兵.皖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21):8973-8974.
[5] 王学峰,王俊兴,杨富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9):21-22.
[6] 刘云,张宁,程静.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