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例,探讨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主要运用问卷法,结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对235名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13份。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多偏向于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2)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自信心程度呈显著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自信心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自信是每个人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作为人应具备的基本自我认识能力,自信心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然而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不少大学生的自信程度不高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比如学校、社会、自身、再加上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自信程度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
宁一方面,在国外有关研究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卑,自我效能感等上,而对自信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国内呢,则注重青少年,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国内外都有研究证实了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导致个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信心,但是以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被试,探讨大学生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起其自信心影响的研究暂时还不是很多。但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进行一次有益的探讨。
1.2研究意义
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学者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自信心的相关性主要是以青少年作为被试群体,几乎没有关注到大学生这一群体。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希望多多少少可以增加一些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研究是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首先利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并收集数据,其中量表采用由Perris C编制,修订版本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这两份量表多次被研究者运用于相关调查,都被证实了有较好的信效度。根据问卷回收得到的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信心程度的影响情况与特点。从而探讨大学生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2 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自信心
是一种 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
2.1.1父母教养方式
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况,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2.2相关研究综述
2.2.1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人们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对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致病起因的探讨。而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则主要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们对亲子关系的维度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作出划分,比如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专制、溺爱、放任、民主型。而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Baumrind)则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专制、放纵、忽视型。
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则从1990年开始,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分别将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领域的一些理论用到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中
2.2.2自信心研究综述
不同的研究者对自信的理解和界定不尽相同,Maslow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自信是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Coopersmith(1967)观点指出自信心即个体习惯性地做出并能保持的对自身的评价,表现个体一种在何种程度上认为自己是能干的、有价值的或者说重要的。Basch认为自信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关键在于能力的经验。
2.2.3家庭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相关性的研究
对二者相关性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大学生这一块。但是一些研究者通过调查证实了幼儿和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自信心是有影响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数据,分析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性及不同维度间的差别,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展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也为父母对家庭教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意见。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大一到大四的23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统计得出有效问卷21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8.75%。
3.3 研究工具
3.3.1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这次研究选用的是修订后的中文版本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问卷,题目包括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这个问卷包括了多个题目组,并且每個题目的答案有不同的等级分别是:1代表从不、2代表有时、3代表经常、4代表总是。让被试分别在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等级数字上画○,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这个问卷涉及11个维度,其中6个维度是父亲的,5个维度是母亲的。
3.3.2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
本量表包含的题目共10题,请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最符合自己的一项数字上画○。1表示很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同意,4表示很同意。判断结果的标准为:总分36-40分之间的为超级自信者,总分26-35分之间的为自信者,总分16-25分之间为自我感觉平常者,总分10-15分之间即为自卑者。
3.4 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对共计23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被试答题完毕后,再收回问卷,随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仔细甄别,在使用SPSS21.0 软件进行录入,结合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讨论并得出结论。 3.5 研究假设
在参考已有研究及查阅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多采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较少采用惩罚和严厉的教养方式。
假设二: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自信心程度呈显著相关
4 结果与分析
4.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
4.1.1父亲教养方式基本情况
由表1,父亲教养方式得分为2.06±0.23,并没有达到该量表理论中的值2.5,说明大学生受到父亲的教养行为是比较少的。
4.1.2母亲教养方式基本情况
母亲教养方式得分为2.05±0.24,也没有达到该量表理论中的值2.5,说明大学生受到母亲的教养行为也不多。
综合表1、表2分析可以得出,当代大学生的父亲与母亲在教养方式上虽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基本教养方式是一致的,父亲与母亲基本上都是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并且这两种教养方式的均值均高于理论中的值2.5,说明了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较偏向于采用这种教养方式。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仅有少部分的家庭父亲与母亲在教养方式上有比较突出的差别。
4.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性分析
4.2.1父亲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性分析
表3可以分析得出:大学生自信心与父亲采用的情感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采用的惩罚、严厉型,偏爱被试,拒绝否认教养方式无显著相关。与父亲采用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4.2.2母亲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性分析
表4可以分析出:大学生自信心与母亲采用的情感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采用的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采用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教养方式无显著相关。
4 结论与建议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4.1.1大学生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多偏向于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大多采用的是情感温暖、理解,较少采用惩罚、严厉。
4.1.2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自信心程度呈显著相关
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的话,则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呈显著正相关。父母采用过分干涉型、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的话,则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呈显著负相关。
4.2 建议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不仅能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程度,还会对孩子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因为本文只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对自信心的影响,所以就从如何提高孩子自信程度而言,父母应该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正面的教养方式,少采用惩罚、严厉等负面的教养方式。除了家庭教育外,也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环境给大学生自信心带来的影响。社会的各类文化机构应该把自信心建设内容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功能,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社会媒体应该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全面提供正面引导和教育,为他们提高个人修养、开阔视野、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提供指导。这都有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提高。创建文明、和谐、民主、平等、包容等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有利于自信心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赵亦强.幼儿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文,2011
[2] 康战科.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23-35
[3] 李海君.中學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34-41
[4] 穆苗苗.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 万国强.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32-50
作者简介:于翔,1992.10,男,民族:藏,籍贯:四川省泸定县,成都师范学院 2013级心理学本科毕业生, 研究方向: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指导教师:刘洋)
关键词:大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自信心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自信是每个人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作为人应具备的基本自我认识能力,自信心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然而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不少大学生的自信程度不高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比如学校、社会、自身、再加上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自信程度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
宁一方面,在国外有关研究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卑,自我效能感等上,而对自信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国内呢,则注重青少年,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国内外都有研究证实了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导致个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信心,但是以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被试,探讨大学生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起其自信心影响的研究暂时还不是很多。但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进行一次有益的探讨。
1.2研究意义
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学者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自信心的相关性主要是以青少年作为被试群体,几乎没有关注到大学生这一群体。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希望多多少少可以增加一些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研究是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首先利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并收集数据,其中量表采用由Perris C编制,修订版本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这两份量表多次被研究者运用于相关调查,都被证实了有较好的信效度。根据问卷回收得到的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信心程度的影响情况与特点。从而探讨大学生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2 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自信心
是一种 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
2.1.1父母教养方式
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况,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2.2相关研究综述
2.2.1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人们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对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致病起因的探讨。而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则主要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们对亲子关系的维度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作出划分,比如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专制、溺爱、放任、民主型。而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Baumrind)则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专制、放纵、忽视型。
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则从1990年开始,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分别将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等领域的一些理论用到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中
2.2.2自信心研究综述
不同的研究者对自信的理解和界定不尽相同,Maslow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自信是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Coopersmith(1967)观点指出自信心即个体习惯性地做出并能保持的对自身的评价,表现个体一种在何种程度上认为自己是能干的、有价值的或者说重要的。Basch认为自信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关键在于能力的经验。
2.2.3家庭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相关性的研究
对二者相关性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大学生这一块。但是一些研究者通过调查证实了幼儿和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自信心是有影响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数据,分析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性及不同维度间的差别,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展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也为父母对家庭教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意见。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大一到大四的23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统计得出有效问卷21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8.75%。
3.3 研究工具
3.3.1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这次研究选用的是修订后的中文版本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问卷,题目包括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这个问卷包括了多个题目组,并且每個题目的答案有不同的等级分别是:1代表从不、2代表有时、3代表经常、4代表总是。让被试分别在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等级数字上画○,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这个问卷涉及11个维度,其中6个维度是父亲的,5个维度是母亲的。
3.3.2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
本量表包含的题目共10题,请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最符合自己的一项数字上画○。1表示很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同意,4表示很同意。判断结果的标准为:总分36-40分之间的为超级自信者,总分26-35分之间的为自信者,总分16-25分之间为自我感觉平常者,总分10-15分之间即为自卑者。
3.4 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对共计23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被试答题完毕后,再收回问卷,随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仔细甄别,在使用SPSS21.0 软件进行录入,结合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讨论并得出结论。 3.5 研究假设
在参考已有研究及查阅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多采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较少采用惩罚和严厉的教养方式。
假设二: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自信心程度呈显著相关
4 结果与分析
4.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
4.1.1父亲教养方式基本情况
由表1,父亲教养方式得分为2.06±0.23,并没有达到该量表理论中的值2.5,说明大学生受到父亲的教养行为是比较少的。
4.1.2母亲教养方式基本情况
母亲教养方式得分为2.05±0.24,也没有达到该量表理论中的值2.5,说明大学生受到母亲的教养行为也不多。
综合表1、表2分析可以得出,当代大学生的父亲与母亲在教养方式上虽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基本教养方式是一致的,父亲与母亲基本上都是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并且这两种教养方式的均值均高于理论中的值2.5,说明了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较偏向于采用这种教养方式。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仅有少部分的家庭父亲与母亲在教养方式上有比较突出的差别。
4.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性分析
4.2.1父亲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性分析
表3可以分析得出:大学生自信心与父亲采用的情感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采用的惩罚、严厉型,偏爱被试,拒绝否认教养方式无显著相关。与父亲采用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4.2.2母亲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性分析
表4可以分析出:大学生自信心与母亲采用的情感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采用的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采用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教养方式无显著相关。
4 结论与建议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4.1.1大学生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多偏向于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大多采用的是情感温暖、理解,较少采用惩罚、严厉。
4.1.2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自信心程度呈显著相关
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的话,则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呈显著正相关。父母采用过分干涉型、过度保护型教养方式的话,则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呈显著负相关。
4.2 建议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不仅能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程度,还会对孩子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因为本文只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对自信心的影响,所以就从如何提高孩子自信程度而言,父母应该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正面的教养方式,少采用惩罚、严厉等负面的教养方式。除了家庭教育外,也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环境给大学生自信心带来的影响。社会的各类文化机构应该把自信心建设内容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功能,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社会媒体应该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全面提供正面引导和教育,为他们提高个人修养、开阔视野、了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提供指导。这都有利于大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提高。创建文明、和谐、民主、平等、包容等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有利于自信心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赵亦强.幼儿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文,2011
[2] 康战科.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23-35
[3] 李海君.中學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34-41
[4] 穆苗苗.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 万国强.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32-50
作者简介:于翔,1992.10,男,民族:藏,籍贯:四川省泸定县,成都师范学院 2013级心理学本科毕业生, 研究方向: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指导教师: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