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1]有关部门也推出多种利于职业学校发展的优惠措施和有力举措。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中,职业学校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边江山”。在职业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中,德育教育的作用愈加凸显,对于培育合格毕业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专业技能的学习、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亟需加强,必须与时俱进、实现德育策略的转变,求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教育 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8-02
一、职业学校德育策略的重要性
(一)培育学生德性
德育的目的首先是培育学生的德性,使他们具备完善的人格、正确的道德观念,实现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与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包括职业学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逐渐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公民”转化,但是并不意味着德育工作标准仅仅是“大众化”和普通性质的水平、仅仅和普通中学教育出来的学生一样只获得一些困惑与冲突的能力。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仍然必须把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观念的提升、道德性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应然的使命和任务。除了具备全面、完善的道德品质与人格,还应“包含对他们进行高于现实的理想人格的引导和培养”,[2]成为合格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二)促进专业学习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的人才资源,职业学校学生作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未来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学习是他们在职业学校中的主要任务。同时,德育工作使得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刻苦学习的品质、奉献企业发展的积极信念。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祖国的建设有赖于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守纪律的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
(三)服务社会建设
职业学校是未来技术人员的汇聚地,是服务社会建设的人才资源与科技进步的基地;另外,职业学校还具有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是实现合作的主要场所,是新技术的发源地。但是,仅仅掌握技术是不够的,作为社会建设者,除了智力因素外,道德品质也是社会建设者所需具备的应有因素。因此,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学校、延伸社会,增强工作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成效,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建设者。
二、职业学校德育策略的特点
(一)职业学校德育的接受主体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具有强烈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更关心经济建设的发展形势,更易于接受新技术、新观念,主体意识强烈,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敢于质疑,不迷信權威,对于自己的前途有明确方向,能够自主地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具有较为实际的评估与认知。但同时也有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在道德观指导下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希望自己成为学习与生活的强者,注重自我选择、自我创造、自我发展。
(二)职业学校德育的发展多重性
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多重性,是自身发展、学校发展、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多维的聚合。学生德育必须应对学生自身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以后进入企业、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德育工作还要实现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塑造校园学习氛围、提升学校质量的任务;对于企业发展,要求职业学校学生掌握精湛的技术能力与操作能力,满足企业吸收高素质员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需要;对于社会,要求职业学校学生有我国奉献的思想和能力、有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品格与本领。
(三)职业学校德育的选择现实性
在当前多元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学生行为的现实性成为德育工作所必须面对的明显特征。他们不再空谈理想、虚谈现实,[3]而是注重学习技能、适应社会、迎接挑战、规划行动。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他们大多数选择现实的利益,重现实、重实效;“假、大、空”的德育工作不再具有市场,他们乐于接受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形成平衡、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
三、职业学校德育的策略选择与实施
(一)主体性特点下的交往谈心策略选择
以往的德育只注重“硬性灌输”,在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情况下,德育工作者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德育只要求发挥单极主体的作用,教师处于交往的“话语霸权”的地位,这就限制甚至泯灭了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活动是单极的、被动的、独白式的,学生是受到规训的,遮蔽了师生之间本应具有的交往,形成“事务型”、“公务型”的德育范式。在当前针对学生主体性彰显的时代,要重视学生与德育工作者的平等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即实现交往的“双主体性”抑或“主体间性”方式。平等交往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师生之间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谈心,畅所欲言。德育工作者能够通过交往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交往谈心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样、气氛越和谐,就越能取得实效。德育工作者在交往谈心中,要寻求社会规范、德育规律与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心理、思想、行为的结合点,开辟对话渠道,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兴趣要求,讲求谈心交往策略的科学化与艺术性,构建互动的、对话的、和谐的德育生态新的范式。
(二)多重性特点下的德育与职业生涯结合策略选择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极其重视的,因为职业素养的培育、就业指导的接受关乎他们毕业后的切身利益。在新的德育模式、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模式中,是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紧密相连、相互融合的,是与学生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创新,满足了学生成才的需要,也满足了企业、社会发展对于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需要;其主要内容包含职业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就业观教育、礼仪修养教育;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新德育策略引导职业学校学生以科学、合理地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努力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发展自己的特长,为以后的多重发展奠定心理、思想、道德的基础。
(三)现实性特点下的榜样示范策略选择
榜样的先进事迹就是原本抽象的德育策略的现实的具体化,使得学生个体看到形象化、生动性、直观性的道德人格范式,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外化于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实践中,能够形成良性的社会效益和正能量,“是教育者通过典型示范,以他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去影响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的一种方法”,[4]具有形象、生动、感染性强、可接受性强、效果明显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具有现实性是很必要的,但我们不能以现实性利益遮蔽了道德教育的超越现实、精神升华、理想塑造维度的体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过于现实、一切以现实利益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学生的道德境界注定难以实现自我超越、满足社会需要。因此,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正视、正确评价学生思想的现实性,通过德育实现超越性,实现先进文化、高尚精神的有效教育,带动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使榜样的先进性得以拓展,例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感动中国”中的先进典型,都可以成为榜样示范的策略选择;同时,也不要忘记生活中的榜样示范,尤其是学生中间的先进典型,他们的行为与思想更为贴近学生的现实,也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德育教育就是适应、关照这些特征,采取相应的策略,争取实现个体成长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C].//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鲁洁.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4]袁元,郑航.德育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安然,山东济宁人,职称: 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德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教育 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8-02
一、职业学校德育策略的重要性
(一)培育学生德性
德育的目的首先是培育学生的德性,使他们具备完善的人格、正确的道德观念,实现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与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包括职业学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逐渐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公民”转化,但是并不意味着德育工作标准仅仅是“大众化”和普通性质的水平、仅仅和普通中学教育出来的学生一样只获得一些困惑与冲突的能力。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仍然必须把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观念的提升、道德性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应然的使命和任务。除了具备全面、完善的道德品质与人格,还应“包含对他们进行高于现实的理想人格的引导和培养”,[2]成为合格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二)促进专业学习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的人才资源,职业学校学生作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未来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学习是他们在职业学校中的主要任务。同时,德育工作使得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刻苦学习的品质、奉献企业发展的积极信念。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祖国的建设有赖于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守纪律的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
(三)服务社会建设
职业学校是未来技术人员的汇聚地,是服务社会建设的人才资源与科技进步的基地;另外,职业学校还具有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是实现合作的主要场所,是新技术的发源地。但是,仅仅掌握技术是不够的,作为社会建设者,除了智力因素外,道德品质也是社会建设者所需具备的应有因素。因此,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学校、延伸社会,增强工作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成效,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建设者。
二、职业学校德育策略的特点
(一)职业学校德育的接受主体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具有强烈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更关心经济建设的发展形势,更易于接受新技术、新观念,主体意识强烈,敢于创新、敢于冒险、敢于质疑,不迷信權威,对于自己的前途有明确方向,能够自主地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具有较为实际的评估与认知。但同时也有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在道德观指导下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希望自己成为学习与生活的强者,注重自我选择、自我创造、自我发展。
(二)职业学校德育的发展多重性
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多重性,是自身发展、学校发展、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多维的聚合。学生德育必须应对学生自身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以后进入企业、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德育工作还要实现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塑造校园学习氛围、提升学校质量的任务;对于企业发展,要求职业学校学生掌握精湛的技术能力与操作能力,满足企业吸收高素质员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需要;对于社会,要求职业学校学生有我国奉献的思想和能力、有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品格与本领。
(三)职业学校德育的选择现实性
在当前多元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学生行为的现实性成为德育工作所必须面对的明显特征。他们不再空谈理想、虚谈现实,[3]而是注重学习技能、适应社会、迎接挑战、规划行动。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他们大多数选择现实的利益,重现实、重实效;“假、大、空”的德育工作不再具有市场,他们乐于接受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形成平衡、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
三、职业学校德育的策略选择与实施
(一)主体性特点下的交往谈心策略选择
以往的德育只注重“硬性灌输”,在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情况下,德育工作者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德育只要求发挥单极主体的作用,教师处于交往的“话语霸权”的地位,这就限制甚至泯灭了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活动是单极的、被动的、独白式的,学生是受到规训的,遮蔽了师生之间本应具有的交往,形成“事务型”、“公务型”的德育范式。在当前针对学生主体性彰显的时代,要重视学生与德育工作者的平等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即实现交往的“双主体性”抑或“主体间性”方式。平等交往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师生之间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谈心,畅所欲言。德育工作者能够通过交往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交往谈心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样、气氛越和谐,就越能取得实效。德育工作者在交往谈心中,要寻求社会规范、德育规律与职业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心理、思想、行为的结合点,开辟对话渠道,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兴趣要求,讲求谈心交往策略的科学化与艺术性,构建互动的、对话的、和谐的德育生态新的范式。
(二)多重性特点下的德育与职业生涯结合策略选择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极其重视的,因为职业素养的培育、就业指导的接受关乎他们毕业后的切身利益。在新的德育模式、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模式中,是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紧密相连、相互融合的,是与学生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创新,满足了学生成才的需要,也满足了企业、社会发展对于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需要;其主要内容包含职业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就业观教育、礼仪修养教育;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新德育策略引导职业学校学生以科学、合理地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努力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发展自己的特长,为以后的多重发展奠定心理、思想、道德的基础。
(三)现实性特点下的榜样示范策略选择
榜样的先进事迹就是原本抽象的德育策略的现实的具体化,使得学生个体看到形象化、生动性、直观性的道德人格范式,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外化于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实践中,能够形成良性的社会效益和正能量,“是教育者通过典型示范,以他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去影响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的一种方法”,[4]具有形象、生动、感染性强、可接受性强、效果明显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具有现实性是很必要的,但我们不能以现实性利益遮蔽了道德教育的超越现实、精神升华、理想塑造维度的体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过于现实、一切以现实利益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学生的道德境界注定难以实现自我超越、满足社会需要。因此,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正视、正确评价学生思想的现实性,通过德育实现超越性,实现先进文化、高尚精神的有效教育,带动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使榜样的先进性得以拓展,例如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感动中国”中的先进典型,都可以成为榜样示范的策略选择;同时,也不要忘记生活中的榜样示范,尤其是学生中间的先进典型,他们的行为与思想更为贴近学生的现实,也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德育教育就是适应、关照这些特征,采取相应的策略,争取实现个体成长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C].//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鲁洁.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4]袁元,郑航.德育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安然,山东济宁人,职称: 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