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校;资助育人
作为国家推进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已建立多种方式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如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自实施以来,已为数千万贫困生提供帮助,达到了资助育人的目的。然而,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新时代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落实资助育人工作十分重要。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怎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育人作为民办高校资助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构建“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立体化的资助体系,积极主动地结合资助与育人,让受资助学生通过一系列资助帮扶更好地完成学业,树立困难生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是时代赋予民办高校的社会责任与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意义
(一)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这就为民办高校构建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指明了方向。对于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教育是导向,资助属于手段,育人才是体系的根本。
(二)保证教育公平
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公益性,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由于家庭困难而失学,应当且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在资助工作的全过程贯穿育人目标,既能保证困难学生的权利,又可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切实保障。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民办高校在构建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贯穿育人理念与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资助供需不平衡
我国民办高校生源多是农村子弟,他们的家庭收入普遍不高。现阶段民办高校在招生之时会选择性地将大中城市学生避开,多以农村学生为对象进行重点宣传。但是,民办高校资助工作渠道大多只是国家提供的助学金、助学贷款等项目与资金,学校自身以及社会所提供的勤工助学、生活补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项目却少之又少。
(二)资助工作者数量不足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伟大的惠民工程,需要稳定且充足的辅导员队伍为其提供支撑。但目前民办高校专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辅导员数量不足,降低了资助工作的深入性与细致性。
(三)存在争抢、骗取资助的情况
由于缺少政府的实质性扶持,加之巨大的办学投入,致使民办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资助时仅以国家基本资助项目为主,学校自身很难拿出一定资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这就导致发生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供求不平衡的资助而争抢、骗取资助的现象。
三、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准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应不断优化与完善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与条件,细化认定流程,利用大数据技术综合比较与分析学生日常消费,同申请者及其同学交谈核实情况,通过师生评价等方式判定申请学生情况的真实性,保证资助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将资助效果发挥出来。
(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民办高校要建立“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良性循环体系,促进资助形式由保障型向发展型的转变。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关怀、诚信教育,通过举办诚信主题班会、诚信宣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增强其诚信意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民办高校辅导员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及时将错误观念纠正。
(三)吸纳社会力量拓宽资助渠道
民办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及相关活动,不能只将政府与学校的投入作为支撑,还要尝试引入社会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在社会力量的大规模参与下,将全社会资助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不断提出新要求。在资助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改变资助育人方式,丰富资助育人内涵,优化资助育人效果,在新时代谱写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园.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资助育人工作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68-69.
[2]周芳,黄凯,付彪.新时代下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5.
[3]本刊编辑部.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2017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简介[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5):10-13.
[4]巴云奇,刘长春,叶柱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1):149-150.
[5]陈子季.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J].大学素质教育学刊,2018(1):22-28.
[6]崔杰.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实践探索——以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103-104.
【本文系安徽三联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资助工作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SKZD201801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研究”(SK2018A066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作为国家推进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已建立多种方式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如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自实施以来,已为数千万贫困生提供帮助,达到了资助育人的目的。然而,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新时代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落实资助育人工作十分重要。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怎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育人作为民办高校资助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构建“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立体化的资助体系,积极主动地结合资助与育人,让受资助学生通过一系列资助帮扶更好地完成学业,树立困难生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是时代赋予民办高校的社会责任与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意义
(一)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这就为民办高校构建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指明了方向。对于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教育是导向,资助属于手段,育人才是体系的根本。
(二)保证教育公平
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公益性,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由于家庭困难而失学,应当且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在资助工作的全过程贯穿育人目标,既能保证困难学生的权利,又可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切实保障。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民办高校在构建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贯穿育人理念与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资助供需不平衡
我国民办高校生源多是农村子弟,他们的家庭收入普遍不高。现阶段民办高校在招生之时会选择性地将大中城市学生避开,多以农村学生为对象进行重点宣传。但是,民办高校资助工作渠道大多只是国家提供的助学金、助学贷款等项目与资金,学校自身以及社会所提供的勤工助学、生活补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项目却少之又少。
(二)资助工作者数量不足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伟大的惠民工程,需要稳定且充足的辅导员队伍为其提供支撑。但目前民办高校专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辅导员数量不足,降低了资助工作的深入性与细致性。
(三)存在争抢、骗取资助的情况
由于缺少政府的实质性扶持,加之巨大的办学投入,致使民办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资助时仅以国家基本资助项目为主,学校自身很难拿出一定资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这就导致发生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供求不平衡的资助而争抢、骗取资助的现象。
三、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准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应不断优化与完善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与条件,细化认定流程,利用大数据技术综合比较与分析学生日常消费,同申请者及其同学交谈核实情况,通过师生评价等方式判定申请学生情况的真实性,保证资助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将资助效果发挥出来。
(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民办高校要建立“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良性循环体系,促进资助形式由保障型向发展型的转变。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关怀、诚信教育,通过举办诚信主题班会、诚信宣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增强其诚信意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民办高校辅导员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及时将错误观念纠正。
(三)吸纳社会力量拓宽资助渠道
民办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及相关活动,不能只将政府与学校的投入作为支撑,还要尝试引入社会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在社会力量的大规模参与下,将全社会资助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不断提出新要求。在资助过程中,民办高校应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改变资助育人方式,丰富资助育人内涵,优化资助育人效果,在新时代谱写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园.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资助育人工作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68-69.
[2]周芳,黄凯,付彪.新时代下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5.
[3]本刊编辑部.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2017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简介[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5):10-13.
[4]巴云奇,刘长春,叶柱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1):149-150.
[5]陈子季.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J].大学素质教育学刊,2018(1):22-28.
[6]崔杰.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实践探索——以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103-104.
【本文系安徽三联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资助工作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SKZD201801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研究”(SK2018A066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