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零和博弈”为“双赢机制”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06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压力型体制,指的是一级政治组织(县、乡)为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指标而采取数量化任务分配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如经济增长指标、引资指标等;除了经济指标外,还下达社会政治指标,如安全事故指标、社会治安指标、上访人数指标等。根据指标完成的情况,进行经济、政治方面的奖惩。这些任务和指标采取的评价方式往往是“一票否决制”,即一旦某项任务和指标没有完成,就视其全年成绩为零而受到惩处。因此,各级组织都是在这种评价的压力下运行的。
  在这种压力型体制下,县乡各级政权一方面对上级采取“跑步前进”(跑部钱进),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下级机构采取“加温加压”,驱动前进。这样,就出现了县乡各级政权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优惠的竞争局面。同时,虚报、瞒报、谎报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压力最终会压到基层百姓身上。
  这种压力型体制虽然使各级组织致力于办企业,使经济增长了,但是,造成重复建设、结构失衡、环境污染严重。例如,在一些地方蕴藏着煤炭资源,但各级组织纷纷办小煤窑,造成资源破坏,水资源严重污染。
  这种体制虽然加强对干部的考核,有时进行民主测评,但是,对干部的奖惩权和任命权还是决定于上级的主要负责人。下级干部和群众很难说真话,加上当官同经济利益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出现了跑官、买官、卖官的现象。如一些地方流传的顺口溜所说,“不跑不送,降格使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笔者曾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一书,是对郑州市所辖新密市的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的调查报告。自1998年出版至今,已经整整10年了。在调查之前,同行的中纪委的同志接到了新密前市委书记买官卖官的情况反映。当时我们更关切的是研究产生腐败现象的体制根源。我们的调查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腐败现象主要来源于压力型体制。
  在新密市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实行村民自治后出现的新气象,凡是村委会主任实现民主选举的地方,村干部同群众的关系大大改善。对村干部考核的惟一标准就是群众的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的测评标准也非常简单,就是选票。在实行村民自治的地方,原来必须对干部实行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如计划生育指标反而容易完成,因为干部没有特权,村民可以平等地遵守有关规定。社会治安情况大大改善,村民的意见可以通过村民代表,或在选举过程中表达,不需要上访告状。
  在压力型体制下的一票否决制,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称之为“零和博弈”。零是全输,和是全赢。上级考核合格,全赢,升官提拔,物质奖励。一项不合格,“一票否决”,全输。为了提拔,搞“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这也是一种“零和博弈”。相反,在村民自治体制下,村民和干部实行合作,这是合作博弈,干部和群众可以双赢。
  因此,我们的课题报告主张,把村民自治的体制上延到县乡,把压力型体制转变为民主合作体制,从“零和博弈”的体制转变为“双赢”的体制。
  最近,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加深了我们对如何改变压力型体制的认识。
  从科学执政的角度看,民主选举的成本会低于逐级下达指标和考核的成本,群众直接监督的成本也会低于逐级监督的成本。这种直接信息比较准确,提供虚假信息的机会大大减少,信息效率提高,事前防止干部腐败的效果会比问题暴露、造成严重后果后再惩处干部的效果好。压力型体制不符合科学执政的原理。
  改变县乡压力型体制,是从乡镇开始,还是从县开始?实际上,乡镇往往是县的派出机构。县级体制不变,乡镇先行改变,实际上很难行得通。新密市的一个村改为乡镇后,试图把村民自治体制移植到乡镇,但是,乡镇的财政和干部都依赖于县,在镇政府成立时,县里委派的干部就到位,结果又是忙着争取贷款,盖镇政府大楼,造成新成立的镇政府财政亏损,最终被撤销。看来,体制转变的关键不是乡镇,而是县。
  从民主执政的角度看,改变压力型体制,有利于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是,这也会引起人们的疑虑,会不会引起政党恶斗、地方派系林立,贿选盛行。但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推行民主选举,可以消除这种疑虑。这时党的领导更凸显其重要的作用,完全排斥了政党恶斗,因为选民是在党推荐的候选人中间进行选择的。同时,也排斥了地方主义,因为候选人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服从中央的决策。地方官员接受群众的直接监督,物质利益驱动会减少,而为人民服务,赢得民心的动力会增加。这里重要的还是加强党对选举的领导和监督。
  从依法执政的角度看,压力型体制很难避免许多人治的因素,改变压力型体制,民主和法制的建设一定会大大加强。
  目前,我国面临着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历史性任务。县是处于城乡的结合部,因此,县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创新将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改变压力型体制的突破口是县。(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其他文献
张永高的几个身份,一直是青海湖畔的高源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从一名小员工到今天京科集团的掌舵人,他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乐土上留下了自己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也谱写了一段充满传奇的创业故事。  张永高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东郊农村,从小闯荡市场,经商办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是一位锐意进取、敢闯敢干的实干家。张永高的创业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他认为,民营企业家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诚信为立业之本,以质量
期刊
《710位乡镇“一把手”的心声》,透露了乡镇书记们的近忧远虑,也将税费改革以来乡镇政府工作的变化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调查中不难看出,税费改革以来,乡镇机构和人员进一步精简,“乡财县管乡用”普遍实行,“催粮催款”不再是乡村工作的重点,维持稳定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困难是乡镇政府最头痛的问题,而越来越多的乡镇干部成为“走读干部”,等等。这些都表明乡镇体制、工作内容、县乡关系及干部工作和生活方式等已
期刊
财政部机关党委巡视员 马卫红:之所以有“干部压力是个伪命题” 的说法和讨论,这是因为,领导干部除了面临“发展与责任”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压力外,与其他职业压力不同之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普遍面临诱惑的压力。所有腐败的干部无一例外,都是因为最终没能抵御住诱惑所致。   领导干部如何化解以诱惑压力为主的心理压力?除了学会驾驭压力,善于采取心理暗示和情绪控制的方法,寻求社会支持,善于调节情绪外,更应该
期刊
官欲太重的官员,心理很难健康;贪欲太重的官员,心理最难健康    当代社会中,官员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有很大关系,包括环境变化对工作能力提出的挑战、知识社会对学习能力提出的挑战、形势发展对依法行政能力提出的考验、利益牵挂对个人公仆意识提出的考验、以人为本对科学执政能力提出的考验等。  随着挑战不断增加,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焦虑、抑郁等症状,甚至严重的心理
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 李俊伟:2008年以来的若干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受到免职和撤职处分,再次引发了政坛关于干部压力的惊叹。诚然,问责制的推行对于习惯传统体制的干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但问责制确实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在其位,谋其政”。干部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直接表现。然而,近年来,个别干部缺乏责任意识,在事故发生后,还在迎来送往,甚至欺上瞒
期刊
随着社会的转型,各类群体面临的压力在不断变化,领导干部究竟面临怎么样的压力境况呢?普通民众是怎么看待干部压力的?干部们“夜不能寐”的压力真正与公众诉求契合吗?近日,人民论坛杂志联合新浪网、人民论坛网联合展开干部压力调查,共有5837人参与调查。与此同时,人民论坛记者采访调查了189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普通群众。共计6026人参与调查。1月5日,调查在新浪网一推出,即得到网友热烈响应,短短3个小
期刊
走出衰退须依赖新兴经济体  发展中国家投资热带来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过去10年全球经济的快速扩张,一些工业化国家能否避免通缩和萧条,将取决于能否保持这个增长势头。尽管迅速采取行动应对危机,但仍面临的一个巨大风险是,如果信贷危机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就有可能进入类似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的通货紧缩。在这样的背景下,标准的货币政策对于发达国家很可能不会产生效果。各国采取的各种财政刺激计划,
期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 袁幼新:首先,我们必须看到,领导干部感到压力大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否则的话,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上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他的压力又从何而来呢?因此,要认识到没有压力才不是好事情。  然后,我们才来谈谈如何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减轻压力的问题。直接减压就是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领导干部都应该学习管理学提高工作艺术。间接
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副教授 高中华:领导干部压力除了领导责任、岗位责任以及由此延伸的职责,集中表现在社会负面因素的诱惑。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心理焦虑,工作上急功近利;二是心理失衡,认为贡献大、付出多,但是回报少、社会承认度低;三是心理恐惧,特别是那些手脚不干净的领导干部,由于担心腐败问题暴露,经常是高度紧张,忧心冲冲;四是心理麻木,或者在受到挫折、责难、非议之后不思进取,或者对群众的困难疾苦视而不见
期刊
贵州省长顺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李实权:面对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基层领导干部感受的压力主要有:对履职的敬畏和忧虑,上级意志贯彻和上级随意问责与人民群众反映诉求愿望不断增强的双重压力,使基层干部面临艰难选择;对履职行为方式的生疏和迷惑,偏重于完成上级安排任务,难有条件或惰于面对现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对行政行为方式难以辨明是非,陷入深深的迷惑;对新时期履职心理准备和心理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