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因就业岗位特殊,如何解决会计和财务管理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是所有开设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高校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文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为例,以高职院校发展为前提,提出组建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所的构想,以期突破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推动教师梯队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研究所;可行性分析;组建方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09 . 20 . 04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9)20-0110-03
我系现有36个班,学生总人数1 630人。其中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30个班,占总班数的83.33%,人数为1 394人,占总人数的85.52%;同时会计专业也是我院人数较多的专业之一。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以“应用型、技能型”为培养的主题,将办学与社会、市场、企业紧密结合起来,走“三合”之路,以就业和能力为导向制订培养方案。然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因就业岗位特殊,如何解决会计和财务管理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是所有开设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高校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经全系骨干教师和系领导多次论证和商议,我系拟筹建浙江东方学院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
一、研究所定位和设立意义
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性学术机构和推广服务机构。本所致力于研究中外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以研究所作为学院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对外的窗口,推动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建立工学结合基地,提高学生就业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以研究所为窗口,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推动工学结合。
(2)以研究所为窗口,以服务企业为桥梁,让企业了解学校、认识学校,认知我们学生的能力,提升学院知名度,为学生就业做好服务。
(3)以研究所为平台,组建科研团队,承接纵向、横向课题和课程体系开发,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教师梯队建设。
(4)以研究所为平台,加强我院与外校、企业的学术和实务交流,鼓励教师加入各种学术团体,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专业建设服务,塑造我院专业品牌,打造专业特色。
二、研究所设立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是推动特色专业发展的孵化器。为了带动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发展,各知名本科院校先后在1998-2002年间建立了各类专业研究所,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高职院校建立了以工科专业为主的技术研究所,而组建文史财经类研究所几乎是空白。我们提出组建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所是探索工学结合模式的一种实践和尝试,现从环境、投入要素、预期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
1. 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教育部[2006] 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我院在学院“十一五”规划和2008学年度的工作计划中都明确了要以教育部提出的“三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作为我校办学的方针。因而,“三合”方针不但是教育部明确的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导向,而且是社会现实的迫切要求,基于专业设置研究所正是工学结合的一次实践探索。
(2)经济环境分析。马克思曾说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会计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持证会计人员956万人[1],相当于2004年中国就业人口总数7.52亿的1.27%左右,即每百名中国的就业人口中,就有1.27名会计人员[2]。2001年年底,中国有510.7万个法人单位,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02.6万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59.2%[3]。中国有956万会计人员,分别分布在500多万个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政府机关从事会计与财务专业工作,但持证上岗和有专业背景的财务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单位迫切需要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和有专业背景的应用型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而后者正与高职院校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院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鉴于此,我们提出组建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所的设想。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学院的硬件设施方面,竞争的中心已经转移到软件方面。而软件要素的核心问题是“人”的要素。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孙健敏教授所说,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只有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才能增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院领导班子在学院“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抓教师梯队建设和“三合”研究与实践,这些举措是培育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设立研究所正是对我院“十一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对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
(4)技术环境分析。我系教师中,高级职称9人,注册会计师(CPA)5人,中级职称14人,涉及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法、工商管理、资产评估等学科,并有10人拥有多年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审计相关工作经验;在我系教师中,有16人参加过课题研究,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有8人参加过教材编写和课程体系开发,也具备一定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设立研究所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我们将邀请浙江、上海、北京、陕西等地重点高校知名教授担任名誉所长或顾问,指导我所研究工作。
2. 投入要素分析
(1)需要学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领导大力支持,为研究所的设立提供一个坚实的后盾。
(2)需要学院协助办理非营利研究所牌照,为研究所开展业务提供一个“通行证”。
(3)需要学院提供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施;
(4)学院政策扶持和少量必要的启动经费。
3. 预期效益分析
(1)通过研究所的平台,建立多家校企合作单位,以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为主体,带动全院其他专业建立工学结合集群。
(2)以研究所为主体,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纵向课题,同时为学院承揽横向研究课题,为社会、企业、学院解决实际应用难题。
(3)研究高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发展方向,加快专业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以用人单位为导向,培育专业特色;同时进行课程体系研发和适合我院专业特色教材研发。
(4)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成果将以专题报告、著作、学术论文等形式公开发表。通过研究所,加强和其他院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我院社会影响力。
通过以上分析,组建研究所是专业所需、形势所迫,它符合教育部和我院办学方针,符合当前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同时有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保障,而且投入小、产出高,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组建方案
1. 研究所设立的组织结构
研究所以我系为主体,辐射全院其他专业,是一个非营利性学术机构和推广服务机构。研究所设所长1名,由院长担任,主持全面工作;名誉所长1名,外请专家担任;研究所顾问若干名,外请专家担任;研究所副所长2名,由系科研骨干教师担任,一名负责主持日常工作,一名负责外联事宜;研究所成员由研究所所长和副所长根据研究项目、专业方向择优全院选拔,全属于兼职。
为研究所工作顺利得以进行,研究所还需设立“理事会”,是本所决策机构之一,也是学术界和业界联系的桥梁,组织、领导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圆桌会议、讲座、研讨会和论坛。设理事长1人,理事若干人。理事长由教学副院长担任;理事由各系主任、教务处长、财务处处长、人事处长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以便研究所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 研究所研究内容
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探讨;特色教材编写和研发;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理论与实践;承揽管理科学工程类学科课题;企业财务咨询和诊断;组织编辑会计与财务管理著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理论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
四、结 论
总之,设立研究所是当前解决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我系教师梯队建设的重大举措。通过组建研究所,不仅将我系教学、研究、实践结为一体,是提升科研能力的一种实践,而且还是塑造专业品牌、彰显专业特色、提升学院影响力的尝试。我们坚信,研究所的设立必将促进我系工学结合、科研水平、教学改革、教师梯队建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1] 金人庆.认真履行《会计法》,推动会计改革事业发展[J]. 会计研究,2005(5).
[2] 曹建安,张禾,廖燕. 企业规模与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关系与预测模型[J]. 经济师,2008(2).
[3] 国家统计局.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 2003.
[关键词] 高职院校;研究所;可行性分析;组建方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09 . 20 . 04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9)20-0110-03
我系现有36个班,学生总人数1 630人。其中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30个班,占总班数的83.33%,人数为1 394人,占总人数的85.52%;同时会计专业也是我院人数较多的专业之一。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以“应用型、技能型”为培养的主题,将办学与社会、市场、企业紧密结合起来,走“三合”之路,以就业和能力为导向制订培养方案。然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因就业岗位特殊,如何解决会计和财务管理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是所有开设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高校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经全系骨干教师和系领导多次论证和商议,我系拟筹建浙江东方学院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
一、研究所定位和设立意义
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性学术机构和推广服务机构。本所致力于研究中外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以研究所作为学院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对外的窗口,推动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建立工学结合基地,提高学生就业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以研究所为窗口,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推动工学结合。
(2)以研究所为窗口,以服务企业为桥梁,让企业了解学校、认识学校,认知我们学生的能力,提升学院知名度,为学生就业做好服务。
(3)以研究所为平台,组建科研团队,承接纵向、横向课题和课程体系开发,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教师梯队建设。
(4)以研究所为平台,加强我院与外校、企业的学术和实务交流,鼓励教师加入各种学术团体,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专业建设服务,塑造我院专业品牌,打造专业特色。
二、研究所设立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是推动特色专业发展的孵化器。为了带动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发展,各知名本科院校先后在1998-2002年间建立了各类专业研究所,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高职院校建立了以工科专业为主的技术研究所,而组建文史财经类研究所几乎是空白。我们提出组建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所是探索工学结合模式的一种实践和尝试,现从环境、投入要素、预期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
1. 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教育部[2006] 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我院在学院“十一五”规划和2008学年度的工作计划中都明确了要以教育部提出的“三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作为我校办学的方针。因而,“三合”方针不但是教育部明确的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导向,而且是社会现实的迫切要求,基于专业设置研究所正是工学结合的一次实践探索。
(2)经济环境分析。马克思曾说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会计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持证会计人员956万人[1],相当于2004年中国就业人口总数7.52亿的1.27%左右,即每百名中国的就业人口中,就有1.27名会计人员[2]。2001年年底,中国有510.7万个法人单位,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02.6万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59.2%[3]。中国有956万会计人员,分别分布在500多万个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政府机关从事会计与财务专业工作,但持证上岗和有专业背景的财务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单位迫切需要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和有专业背景的应用型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而后者正与高职院校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院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鉴于此,我们提出组建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所的设想。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学院的硬件设施方面,竞争的中心已经转移到软件方面。而软件要素的核心问题是“人”的要素。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孙健敏教授所说,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只有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才能增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院领导班子在学院“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抓教师梯队建设和“三合”研究与实践,这些举措是培育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设立研究所正是对我院“十一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对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
(4)技术环境分析。我系教师中,高级职称9人,注册会计师(CPA)5人,中级职称14人,涉及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法、工商管理、资产评估等学科,并有10人拥有多年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审计相关工作经验;在我系教师中,有16人参加过课题研究,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有8人参加过教材编写和课程体系开发,也具备一定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设立研究所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我们将邀请浙江、上海、北京、陕西等地重点高校知名教授担任名誉所长或顾问,指导我所研究工作。
2. 投入要素分析
(1)需要学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领导大力支持,为研究所的设立提供一个坚实的后盾。
(2)需要学院协助办理非营利研究所牌照,为研究所开展业务提供一个“通行证”。
(3)需要学院提供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施;
(4)学院政策扶持和少量必要的启动经费。
3. 预期效益分析
(1)通过研究所的平台,建立多家校企合作单位,以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为主体,带动全院其他专业建立工学结合集群。
(2)以研究所为主体,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纵向课题,同时为学院承揽横向研究课题,为社会、企业、学院解决实际应用难题。
(3)研究高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发展方向,加快专业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以用人单位为导向,培育专业特色;同时进行课程体系研发和适合我院专业特色教材研发。
(4)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成果将以专题报告、著作、学术论文等形式公开发表。通过研究所,加强和其他院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我院社会影响力。
通过以上分析,组建研究所是专业所需、形势所迫,它符合教育部和我院办学方针,符合当前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同时有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保障,而且投入小、产出高,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组建方案
1. 研究所设立的组织结构
研究所以我系为主体,辐射全院其他专业,是一个非营利性学术机构和推广服务机构。研究所设所长1名,由院长担任,主持全面工作;名誉所长1名,外请专家担任;研究所顾问若干名,外请专家担任;研究所副所长2名,由系科研骨干教师担任,一名负责主持日常工作,一名负责外联事宜;研究所成员由研究所所长和副所长根据研究项目、专业方向择优全院选拔,全属于兼职。
为研究所工作顺利得以进行,研究所还需设立“理事会”,是本所决策机构之一,也是学术界和业界联系的桥梁,组织、领导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圆桌会议、讲座、研讨会和论坛。设理事长1人,理事若干人。理事长由教学副院长担任;理事由各系主任、教务处长、财务处处长、人事处长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以便研究所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 研究所研究内容
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探讨;特色教材编写和研发;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理论与实践;承揽管理科学工程类学科课题;企业财务咨询和诊断;组织编辑会计与财务管理著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理论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
四、结 论
总之,设立研究所是当前解决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我系教师梯队建设的重大举措。通过组建研究所,不仅将我系教学、研究、实践结为一体,是提升科研能力的一种实践,而且还是塑造专业品牌、彰显专业特色、提升学院影响力的尝试。我们坚信,研究所的设立必将促进我系工学结合、科研水平、教学改革、教师梯队建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1] 金人庆.认真履行《会计法》,推动会计改革事业发展[J]. 会计研究,2005(5).
[2] 曹建安,张禾,廖燕. 企业规模与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关系与预测模型[J]. 经济师,2008(2).
[3] 国家统计局.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