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村,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9万人,总耕地面积87.87万亩。境内海拔930~1460m,年平均日照2274小时,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555毫米,无霜期174天。2012年全县果品面积达到37.4万亩,年产果品32.06万t,蔬菜种植面积14.23万亩,年产蔬菜19.05万t;牛、猪饲养量和年未存栏量分别达到21.38万头、30.29万口和12.87万头、11.02万口,形成了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农村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实施农村沼气项目以来,全县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2.1万口,占适宜建池农户数2.65万户的79%,惠及13个乡(镇)125个村,沼气普及率达到29%。建成村级沼气服务网点65处,修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处,生态校园沼气工程5处,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项目2个,推广使用太阳灶2.9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2万平方米,节柴灶7.63万台,节能炕12.39万铺。全县沼气、太阳能利用及节能改灶年可节约标准煤4.3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4万吨。
一、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0户,沼气普及率达到30%,建成小型沼气工程10个,建立村级服务网点50个;新型能源得到普及推广,推广使用节柴灶1.5万台,太阳灶1.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5万m2;农村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建成畜—沼—果(菜、粮)模式示范户1.8万户,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100个,示范村达到“家居温暖洁净化,庭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截止目前,已完成户用沼气3500户,占任务的70%,小型沼气工程没有建设,建设村级服务网点9个,占任务的18%;推广推广使用节柴灶1万台,占任务的67%;太阳灶1.4万台,占任务的93%;太阳能热水器0.8万平方米,占任务的53%。建成畜—沼—果(菜、粮)模式示范户1.5万户,占任务的83%,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63个,占任务的63%。
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十二五”规划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措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批转下发全县农村能源工作安排意见,并制定下发了《泾川县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在沼气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各乡镇分别确定了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并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县农牧局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实行局领导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包项目乡(镇),技术人员包项目村和项目户的“双包”责任制,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县能源站与每名职工签定了工作责任书,实行工程质量及任务完成情况与下乡差费挂钩,有力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县完成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总投资255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96万元,群众自筹963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县上下坚持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解决能源短缺、改善用能结构、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国债资金项目,不断推广使用农村新型能源,加快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户用沼气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全县户用沼气累计达到2.1万户,占适宜建沼气农户总数2.65万户的79%,全县沼气普及率由“十一五”末的23%达到29%。
2、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推进。全县累计推广太阳灶2.9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2万m2,太阳能路灯285盏,新型生物质节能炉853台,节能炕12.39万铺,省柴节煤灶7.63万台。
3、农村沼气综合效益日益凸现。全县2.1万口沼气池年可产沼气798万m3,折合节煤1.32万t,相当于保护林地7.35万亩,减少薪柴砍伐2.63万t。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3.5万t、二氧化硫296t,改善了大气质量。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明显加快。
三、主要措施
(一)规范管理提质量。
为了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建设一座,成功一座,发挥效益一座,县能源站全站干部职工放弃双休日、节假日,负责调拨材料和技工调配,监督施工和质量把关,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坚持“六个统一”,严把“五个关口”, 落实“四项责任制,紧扣“三个环节”。即: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由专业队施工、统一检查验收;严把技术关、开工关、技工关、质量关、验收关;落实目标责任制、合同管理制、资金专户制、安全管理制;紧扣沼气池坑开挖不规范不配料、沼气池气密性检查不合格不付技工工资、沼气池不产气不予验收。
(二)物资使用抓监管。
在项目物资采购工作中,坚持“规范、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所需物资在网上发布招标公告,由县政府采购办负责牵头,县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参与,召开了泾川县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所需物资招标会议,确定中标供货商,签订水泥、砂石料、pvc管材等物资购销合同4份,由中标供货商将所需物资直接供应到项目户,并凭驻村技术人员、村主任和建池户三方签收清单,到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领取供应物资款,防止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解决沼气项目投资大,群众自筹能力有限,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卫生改厕等项目紧密结合,确保了改厕、改圈配套落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三)典型带动求突破。
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做好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抓点示范、典型培育的工作方法,吸引群众自愿参与项目建设。在新建项目村,首先动员科技意识较强、建池愿望迫切的农户建池,培育一些典型示范户,通过效益吸引、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四)健全服务促效益。
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实施办法》的要求,建成了65个村级服务网点,各网点由能源站统一购制招牌,固定了1-2名管护人员,配送安全检测工具、出渣车、沼气灶具配件等。对管护人员人员进行了集中统一培训,使他们学习了解了沼气基础知识,沼气池修建技术,沼气综合利用等业务知识,还参与了沼气器材维修,沼渣车操作和演练学习,这支技术队伍经常深入沼气户,解决沼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定期对沼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指导沼气户大力推广畜-沼-果(菜)等综合利用模式,带动了家禽养殖、庭院经济、绿色食品的协调发展,提高了沼气综合利用效益。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用能结构不尽合理。
太阳能开发利用、秸秆固化气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节能新技术推广等发展步伐缓慢,清洁、环保、高效能源所占比例偏低,部分农户还停留在燃烧秸秆、薪柴用能阶段。
(二)农村沼气建设难度逐年增大,农村沼气使用率有逐年下滑趋势。
受分散养殖萎缩,户用沼气发酵原料缺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宅基地搬迁,沼气池停用;缺少保温措施;后续管理服务滞后等因素制约,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产气率逐年下降,群众对建沼气起于抵制情绪。
(三)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
已建成的村级服务网点大部分处于停滞状态,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功能。
(四)“三沼”综合利用面还很窄。
沼液、沼肥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推广面积小、集中连片规模小,示范带动能力弱。
五、评估结论
多年来,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成为受益农民最多、群众得到实惠最广、最受农民欢迎的项目之一,得到了较好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功。项目适合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必须解决项目推广中出现的新问题。
六、需要调整的内容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需要调整的内容
从国家农村能源发展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看,我县农村能源“十二五”中需要做一下调整:一是将建成10个小型沼气工程调整为2个;二是将建立50个村级服务网点调整为建设县级农村沼气服务站1处。
(二)发展思路
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能源适度超前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方针,以科技为先导,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替代功能多、社会效益好的优势,将清洁能源开发作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切入点,立足我县自然生态特点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资源条件,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秸秆气化、太阳能、小水电等能源为补充,积极鼓励种植能源作物,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扩大清洁能源受益面,全面提升能源供应水平,使农民逐步实现生活环境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经济发展高效化、农村发展和谐化。
(三)政策建议
1、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我县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原料,变废为宝。建议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扶持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同时,给予现有户用沼气一定资金扶持,发展秸秆沼气,解决原料不足、沼气池停用的问题。
2、拓宽农村清洁能源使用领域。由于农村沼气建设的持续推进,适宜建池农户已基本普及,沼气池发展空间有限,建议国家在农村大力普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其它清洁能源。
3、开展农村沼气改造提升工程。近年来,由于庄基搬迁、道路拓展,加上地震、水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部分沼气池停用,建议国家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已建沼气池的改造提升,解决建而不用的问题,使已建沼气池发挥作用。
4、积极推进乡村级服务体系的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提高农村沼气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县上要成立服务站,乡镇成立服务公司,重点项目村成立销售服务网点,形成上下联通的网络体系。
5、改进现有农村沼气建设方式。目前通过行政推动修建的沼气池,农户不主动管理,使用率差。建议逐步推行村民自建制,建成后由县农村能源站组织验收,合格者将按照国家补助标准补贴给建池户。
一、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0户,沼气普及率达到30%,建成小型沼气工程10个,建立村级服务网点50个;新型能源得到普及推广,推广使用节柴灶1.5万台,太阳灶1.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5万m2;农村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建成畜—沼—果(菜、粮)模式示范户1.8万户,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100个,示范村达到“家居温暖洁净化,庭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截止目前,已完成户用沼气3500户,占任务的70%,小型沼气工程没有建设,建设村级服务网点9个,占任务的18%;推广推广使用节柴灶1万台,占任务的67%;太阳灶1.4万台,占任务的93%;太阳能热水器0.8万平方米,占任务的53%。建成畜—沼—果(菜、粮)模式示范户1.5万户,占任务的83%,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63个,占任务的63%。
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十二五”规划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措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批转下发全县农村能源工作安排意见,并制定下发了《泾川县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在沼气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各乡镇分别确定了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并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县农牧局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实行局领导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包项目乡(镇),技术人员包项目村和项目户的“双包”责任制,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县能源站与每名职工签定了工作责任书,实行工程质量及任务完成情况与下乡差费挂钩,有力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县完成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总投资255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96万元,群众自筹963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县上下坚持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解决能源短缺、改善用能结构、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国债资金项目,不断推广使用农村新型能源,加快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户用沼气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全县户用沼气累计达到2.1万户,占适宜建沼气农户总数2.65万户的79%,全县沼气普及率由“十一五”末的23%达到29%。
2、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推进。全县累计推广太阳灶2.9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2万m2,太阳能路灯285盏,新型生物质节能炉853台,节能炕12.39万铺,省柴节煤灶7.63万台。
3、农村沼气综合效益日益凸现。全县2.1万口沼气池年可产沼气798万m3,折合节煤1.32万t,相当于保护林地7.35万亩,减少薪柴砍伐2.63万t。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3.5万t、二氧化硫296t,改善了大气质量。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明显加快。
三、主要措施
(一)规范管理提质量。
为了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建设一座,成功一座,发挥效益一座,县能源站全站干部职工放弃双休日、节假日,负责调拨材料和技工调配,监督施工和质量把关,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坚持“六个统一”,严把“五个关口”, 落实“四项责任制,紧扣“三个环节”。即: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由专业队施工、统一检查验收;严把技术关、开工关、技工关、质量关、验收关;落实目标责任制、合同管理制、资金专户制、安全管理制;紧扣沼气池坑开挖不规范不配料、沼气池气密性检查不合格不付技工工资、沼气池不产气不予验收。
(二)物资使用抓监管。
在项目物资采购工作中,坚持“规范、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所需物资在网上发布招标公告,由县政府采购办负责牵头,县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参与,召开了泾川县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所需物资招标会议,确定中标供货商,签订水泥、砂石料、pvc管材等物资购销合同4份,由中标供货商将所需物资直接供应到项目户,并凭驻村技术人员、村主任和建池户三方签收清单,到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领取供应物资款,防止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解决沼气项目投资大,群众自筹能力有限,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卫生改厕等项目紧密结合,确保了改厕、改圈配套落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三)典型带动求突破。
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做好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抓点示范、典型培育的工作方法,吸引群众自愿参与项目建设。在新建项目村,首先动员科技意识较强、建池愿望迫切的农户建池,培育一些典型示范户,通过效益吸引、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四)健全服务促效益。
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实施办法》的要求,建成了65个村级服务网点,各网点由能源站统一购制招牌,固定了1-2名管护人员,配送安全检测工具、出渣车、沼气灶具配件等。对管护人员人员进行了集中统一培训,使他们学习了解了沼气基础知识,沼气池修建技术,沼气综合利用等业务知识,还参与了沼气器材维修,沼渣车操作和演练学习,这支技术队伍经常深入沼气户,解决沼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定期对沼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指导沼气户大力推广畜-沼-果(菜)等综合利用模式,带动了家禽养殖、庭院经济、绿色食品的协调发展,提高了沼气综合利用效益。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用能结构不尽合理。
太阳能开发利用、秸秆固化气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节能新技术推广等发展步伐缓慢,清洁、环保、高效能源所占比例偏低,部分农户还停留在燃烧秸秆、薪柴用能阶段。
(二)农村沼气建设难度逐年增大,农村沼气使用率有逐年下滑趋势。
受分散养殖萎缩,户用沼气发酵原料缺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宅基地搬迁,沼气池停用;缺少保温措施;后续管理服务滞后等因素制约,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产气率逐年下降,群众对建沼气起于抵制情绪。
(三)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
已建成的村级服务网点大部分处于停滞状态,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功能。
(四)“三沼”综合利用面还很窄。
沼液、沼肥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推广面积小、集中连片规模小,示范带动能力弱。
五、评估结论
多年来,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成为受益农民最多、群众得到实惠最广、最受农民欢迎的项目之一,得到了较好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功。项目适合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必须解决项目推广中出现的新问题。
六、需要调整的内容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需要调整的内容
从国家农村能源发展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看,我县农村能源“十二五”中需要做一下调整:一是将建成10个小型沼气工程调整为2个;二是将建立50个村级服务网点调整为建设县级农村沼气服务站1处。
(二)发展思路
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能源适度超前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方针,以科技为先导,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替代功能多、社会效益好的优势,将清洁能源开发作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切入点,立足我县自然生态特点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资源条件,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秸秆气化、太阳能、小水电等能源为补充,积极鼓励种植能源作物,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扩大清洁能源受益面,全面提升能源供应水平,使农民逐步实现生活环境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经济发展高效化、农村发展和谐化。
(三)政策建议
1、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我县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原料,变废为宝。建议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扶持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同时,给予现有户用沼气一定资金扶持,发展秸秆沼气,解决原料不足、沼气池停用的问题。
2、拓宽农村清洁能源使用领域。由于农村沼气建设的持续推进,适宜建池农户已基本普及,沼气池发展空间有限,建议国家在农村大力普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其它清洁能源。
3、开展农村沼气改造提升工程。近年来,由于庄基搬迁、道路拓展,加上地震、水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部分沼气池停用,建议国家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已建沼气池的改造提升,解决建而不用的问题,使已建沼气池发挥作用。
4、积极推进乡村级服务体系的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提高农村沼气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县上要成立服务站,乡镇成立服务公司,重点项目村成立销售服务网点,形成上下联通的网络体系。
5、改进现有农村沼气建设方式。目前通过行政推动修建的沼气池,农户不主动管理,使用率差。建议逐步推行村民自建制,建成后由县农村能源站组织验收,合格者将按照国家补助标准补贴给建池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