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
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初中,学习习惯良莠不齐,而且初中升入高中,学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是知识容量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各学科相互影响、能力要求高。高中化学由于知识面广、横向纵向联系多、疑难点密布,许多同学认为化学难学,内容多、杂、乱。也有同学说化学“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入学新生在化学学科中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观察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方法等等。因此,我们高一化学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中取得不错的进步。
一、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的认知过程。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因此,每位老师都应重视预习,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不能像初中一样依赖于老师、等待老师给予帮助,学习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课后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二、培养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的习惯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三、培养巧记的习惯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如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作为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生吞活剥,对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提高学生的记忆兴趣,使学生养成肯记、善记的习惯。
四、培养勤练的习惯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教师应该在解题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这道题涉及哪些知识点、是如何解答的、还有没有更佳的途径、在以后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要注意一题多变,多角度转化,进行分析和归纳,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变,对知识求得更深刻的理解。要多总结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如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培养良好的实验与探究习惯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如氯气的性质中,当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有棕黄色的烟生成,这是生成氯化铜的缘故;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铜丝继续保持红热,这一现象容易被忽视,正是通过这一点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所必需的。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先预习再实验的习惯,操作正确规范的习惯,细心观察、真实记录、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习惯,以及探究问题的习惯。“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能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而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察学生能力,是化学教学探究课教学重点之所在。
六、培养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我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初中,学习习惯良莠不齐,而且初中升入高中,学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是知识容量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各学科相互影响、能力要求高。高中化学由于知识面广、横向纵向联系多、疑难点密布,许多同学认为化学难学,内容多、杂、乱。也有同学说化学“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入学新生在化学学科中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观察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方法等等。因此,我们高一化学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学习中取得不错的进步。
一、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的认知过程。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因此,每位老师都应重视预习,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不能像初中一样依赖于老师、等待老师给予帮助,学习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课后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二、培养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的习惯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三、培养巧记的习惯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如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作为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生吞活剥,对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提高学生的记忆兴趣,使学生养成肯记、善记的习惯。
四、培养勤练的习惯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教师应该在解题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这道题涉及哪些知识点、是如何解答的、还有没有更佳的途径、在以后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要注意一题多变,多角度转化,进行分析和归纳,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变,对知识求得更深刻的理解。要多总结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如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培养良好的实验与探究习惯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如氯气的性质中,当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有棕黄色的烟生成,这是生成氯化铜的缘故;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铜丝继续保持红热,这一现象容易被忽视,正是通过这一点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所必需的。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先预习再实验的习惯,操作正确规范的习惯,细心观察、真实记录、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习惯,以及探究问题的习惯。“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能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而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察学生能力,是化学教学探究课教学重点之所在。
六、培养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我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