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促进学校发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发展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促进和保证学校发展,需从“改进教学管理,全面提高质量”、“改进学生管理,提升德育水平”、“改进教师管理,调动工作热情”、“重视教研管理,激发科研活力”等方面抓起。
  关键词:改进 管理 方法 效益 发展
  学校发展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促进和保证学校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进教学管理,全面提高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更是老百姓最关注、最关心的问题。质量不高的学校群众不满意,社会不答应,更谈不上发展。为此,我们要把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环节的落实,打好质量基础;进一步优化学科竞赛、培优育尖等辅导环节的落实,打造精品教育;进一步优化体艺教学环节的落实,培养特长学生,彰显办学特色;进一步优化学风环节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优化考试环节的落实,切实提高学生应考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全面管理,优化过程管理,创新课堂管理,重点加强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的管理,真正做到课程管理全面化、过程管理最优化、课堂教学高效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二、改进学生管理,提升德育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学生为本。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国梦”的希望,正寄托在一代代青年人的身上。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方针,必须把德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改进学生管理,最主要的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当下的学生教育管理,确实有很多棘手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管理也还普遍存在“强制高压多,说理抚慰少”、“制度管理多,人文关怀少”等问题。学生教育管理,不能没有制度的约束,但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理服人,也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其生理、心理渐趋成熟,他们更加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命运,已在思考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认知风格和思维习惯,逐步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初步具备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学教育应在提高升学率的基础上,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实现自身发展而成功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面向世界开放的人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为此,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我们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德育工作的一根红线,突出思想教育、理想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重点,切实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实际需求出发,改变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等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包容的态度和慈母般的胸怀,让学生有提出自己观点、发表自己意见、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努力培养有思想、有思维、有创新的多元化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才能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水平才能得以进一步提升,学校才能得以进一步发展。
  三、改进教师管理,调动工作热情,促进学校发展
  现今,在教师管理中,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避免与教师的对立?如何进一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首先,要畅通教师诉求的渠道。我们要在抓好师德教育、业务培训、工作考核等常规管理的同时,畅通教师诉求的渠道。无论教师的诉求合理与否,我们要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让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使每一位教师自始至终保持顺畅的情绪,不能因情绪的波动而影响工作。
  其次,要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这是教师管理的核心,也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最主要的因素。无论工作安排还是评先树优,无论提拔任用还是职称晋升,都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建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工作机制,使每一个教师既能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又能积极主动地工作,既能感受到制度的约束,又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第三,要充分信赖教师。俗话说:疑者不用,用者不疑。作为学校的组织者、管理者,对待教师要有亲和力、感染力、凝聚力,这是基础。当教师有困难时,我们要真诚、真心地去帮助,而不是官话满篇、逃避责任。对教师的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教师有成就感、安全感。
  四、重视教研管理,激发科研活力,促进学校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时下,很多学校都很重视教研,但还存在教研不全面、不深入,学术气氛不浓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因素很多,但重要的是思想问题、观念问题。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但要重视个体备课的研究,还要重视集体备课的研究;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还要重视课题的研究;不但要重视教法的研究,还要重视学法的研究;不但要重视新课改的研究,还要重视校本课程的研究。总之,我们要树立科研兴校、教研活教的理念,在学校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提高质量寻找“捷径”,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是根据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其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思路,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为此,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优化  数学新课程改革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将促
期刊
摘 要:当前,各个学科都在实行教学改革,都在迅速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体育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实施 体育教学 学生  体育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体育教学属于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紧密配合起来,共同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个目标。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一样
期刊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在学校建设、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积淀、提炼形成的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影响和制约着校园内人的活动和人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尽管大张旗鼓地提倡校园文化建设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校园文化本身则是由来已久。追溯到五四运动时期,以爱国主义、科学精神、民主追求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已经萌生于中华大地,并充分发挥了引导革命、
期刊
本文根据“快乐体育”的教学内涵和特点,对我国中学现行体育教学背景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出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分析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与特点  1.快乐体育的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教育和个性发展需求出发,从情感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全面
期刊
牧区寄宿制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在安全、卫生、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管理的最优化,保证“两基”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和牧区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使寄宿制学校成为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一、科学化  牧区寄宿制学校办学工作牵涉到多民族、多文化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背景
期刊
根据我12年的从教工作和14年的管理实践来看,校长从以下六个方面听课,效果比较显著:  一、全面性听课:摸清当前学校教学现状  在我担任副校长、校长期间,每逢开学,要求学校全体领导人员抓紧在两三周的时间内把全校教师的课全部听一遍。这样,一方面了解了新手老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对老教师的新变化、新进步有所了解,从而对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全面听课告一段落时,就要坐下来对所掌握的课堂
期刊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各种能力和锻炼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有效性”学习体验旨在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随着新一论课程标准的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面对我们班额庞大的现实问题和每周只有两、三课時的实际,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的首要问题。在自己的教学中一直致力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断改善英语教学方式,从
期刊
摘 要:政治课目前的困境众所周知,解困的关键在政治教师。具有积极的心态、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多彩的语言的政治教师最终会让学生“信其道”,实现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政治教师 教学 实效性  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政治课要如何走出困境,真正为学生所欢迎,实现政治课的实效性?
期刊
2012年10月18日,在上海中学影视传媒中心报告厅,唐盛昌先生和他的报告《中学数学教育的国际化视野》令在座的我景仰而震撼、醍醐而感慨!  唐先生是中国当代屈指可数的教育家之一,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这些称号对我来讲当然是望而兴叹!上海市名师基地的几位主持人如李秋明老师、陈双双老师、冯志刚老师、吴卫国老师都师出唐先生门下,这一个个令人难以逾越的高山带给我的唯有膜拜与景仰。待听说唐先生30年
期刊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课总是跳不出“以本为本”的框框,对教材中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不加工也不改造,原原本本地搬进课堂,课堂教学设计没有现实感,学生无法领略“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深刻意义,课堂教学设计不是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不能满足他们实际生活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教材。怎样灵活运用教材?  方法一:加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