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对教师和教育管理是一个极大挑战。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核心人物是教师。因此,教师反思当前改革进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并由此确定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问题反思
以“民族复兴、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是基础教育领域所进行的全方位的革新。江华县大路铺中学作为江华县新课改试点学校是从2003年启动的,新课程2004年在全县铺开。课改伊始,我们精心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把培训和研究结合,以学促研,以研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我们认真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奖励制度,学生考试与评价制度。新课程理念与传统观念的撞击,新、旧教学行为的比较、思辨和取舍,评价理念的改变和导向,管理制度的创新等等都深刻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和工作,促使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在课改前沿阵地的教师们在享受教学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经历了不少苦恼,甚至担心课改失败的顾虑。现在问起教师课改中的体会——苦了教师,乐了学生。让人体会到的变化——学生在变,教师在变,家长也在变;课堂在变、学校在变、管理也在变……总之,让人欢喜让人忧。几年的新课程实施,认定一个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好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它是一种充满创新气息、体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核心人物是教师。教师对课程实施、对课程变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对课程变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教师既可以成为课程变革的动力,也可成为课程变革的阻力,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接受和有效实施新课程,相反,一些教师不但从心理上抗拒新课程,而且在实践中用“穿新鞋走老路”消极的态度来应付新课程。因此,如何激励教师,管理教师教学行为,是课改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更好深入新课程实施,笔者认为下一步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宣传,全员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抓实课改
坚持实施课改,观念先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上至教育局领导,下至学校领导、老师,必须把更新教育观念贯穿新课程实施、推广的全过程。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各种形式开展新课程的宣传活动。每年在教师中开展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同时邀请专家到校讲学,为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助力。
二、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重视培训工作的规划与实施。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定的经费,保证师资培训。做到人人参加岗位培训,并“持证上岗”。以保证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建立起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但目前的培训工作做得很不到位,表现为培训资金不充裕、培训理念、培训内容落后等等,阻碍了教师的再教育。因此,必须加大培训改革的力度,为广大教师的进修、培训和再教育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三、建立样本教研制度,用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新课程实验教学倡导“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主张每位教师将自己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推行全面的教学研究。新课程的推进仅靠集中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立足学校开展培训和研究,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获得专业指导的基地。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与学校实际来确定教研课题。教研组要开展集体办公与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说课→上(听)课→议课→再备课→再上课的程序进行研究。这样的课改都已不仅是一次个人的反思,而是记录了样本教研中教师群体的智慧和一次次“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的过程。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课改中的问题。同时还可开展校外教研,通过教研协作片的教研方式解决课改中的问题。我校2004年制定了《开展全员参与的样本教研目标管理评价方案》,《方案》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榜样示范”、“活动开展”、“全员参与”、“保障机制”等6个方面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进行量化,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
四、认真研究教师、学生评价制度,促进新课程实施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焦点”。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很好地根据新课程精神,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方法、老师与学生的评价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这是每个教育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好的、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深入课改中来,好的学生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激励学生成才。我校近年来制定了《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教师考核与奖励评价方案》等制度,并将在新课程实践中不断完善。
五、加强专业引领,教学视导,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只谈理论不联系实际太抽象,往往指导不到位;只凭经验,容易越位。专业引领可更为有效地达到目的。方式一:学校可通过教研室邀请高校专家做学术专题讲座,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方式二:利用现代网络建立教育信息网,教师可通过网络信息咨询与交流。方式三:案例指导。建议县教研員深入课堂或教学实际指导教学,与教师一道对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切磋交流,帮助教师解决课改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
教学视导工作可开展:一是进行“教研工作常规化”,用常规工作的落实促进课改。二是参与“送教下乡”活动。每年各科从各学校抽先优质课下乡说教研讨。三是确定“新课程教学教研活动日”。通过实验优秀教师说课、授课,听课教师评课,教研员讲座等形式形成教研氛围,提高新课程教学。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对教师和教育管理是一个极大挑战。面对新课改中的种种问题,我们不必惊慌,但也不可等闲视之,唯有正视问题、思虑解决对策方是上策。诚如富兰所说,“变革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而不是书面上的蓝图或规则”,我们要做的是通过采取措施确保美好的蓝图通过变革之旅成为现实。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新课程实施者,应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问题反思
以“民族复兴、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是基础教育领域所进行的全方位的革新。江华县大路铺中学作为江华县新课改试点学校是从2003年启动的,新课程2004年在全县铺开。课改伊始,我们精心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把培训和研究结合,以学促研,以研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我们认真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奖励制度,学生考试与评价制度。新课程理念与传统观念的撞击,新、旧教学行为的比较、思辨和取舍,评价理念的改变和导向,管理制度的创新等等都深刻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和工作,促使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在课改前沿阵地的教师们在享受教学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经历了不少苦恼,甚至担心课改失败的顾虑。现在问起教师课改中的体会——苦了教师,乐了学生。让人体会到的变化——学生在变,教师在变,家长也在变;课堂在变、学校在变、管理也在变……总之,让人欢喜让人忧。几年的新课程实施,认定一个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好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它是一种充满创新气息、体现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核心人物是教师。教师对课程实施、对课程变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对课程变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教师既可以成为课程变革的动力,也可成为课程变革的阻力,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接受和有效实施新课程,相反,一些教师不但从心理上抗拒新课程,而且在实践中用“穿新鞋走老路”消极的态度来应付新课程。因此,如何激励教师,管理教师教学行为,是课改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更好深入新课程实施,笔者认为下一步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宣传,全员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抓实课改
坚持实施课改,观念先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上至教育局领导,下至学校领导、老师,必须把更新教育观念贯穿新课程实施、推广的全过程。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各种形式开展新课程的宣传活动。每年在教师中开展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同时邀请专家到校讲学,为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助力。
二、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重视培训工作的规划与实施。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定的经费,保证师资培训。做到人人参加岗位培训,并“持证上岗”。以保证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建立起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但目前的培训工作做得很不到位,表现为培训资金不充裕、培训理念、培训内容落后等等,阻碍了教师的再教育。因此,必须加大培训改革的力度,为广大教师的进修、培训和再教育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三、建立样本教研制度,用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新课程实验教学倡导“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主张每位教师将自己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推行全面的教学研究。新课程的推进仅靠集中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立足学校开展培训和研究,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获得专业指导的基地。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与学校实际来确定教研课题。教研组要开展集体办公与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说课→上(听)课→议课→再备课→再上课的程序进行研究。这样的课改都已不仅是一次个人的反思,而是记录了样本教研中教师群体的智慧和一次次“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的过程。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课改中的问题。同时还可开展校外教研,通过教研协作片的教研方式解决课改中的问题。我校2004年制定了《开展全员参与的样本教研目标管理评价方案》,《方案》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榜样示范”、“活动开展”、“全员参与”、“保障机制”等6个方面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进行量化,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
四、认真研究教师、学生评价制度,促进新课程实施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焦点”。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很好地根据新课程精神,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方法、老师与学生的评价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这是每个教育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好的、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深入课改中来,好的学生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激励学生成才。我校近年来制定了《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教师考核与奖励评价方案》等制度,并将在新课程实践中不断完善。
五、加强专业引领,教学视导,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只谈理论不联系实际太抽象,往往指导不到位;只凭经验,容易越位。专业引领可更为有效地达到目的。方式一:学校可通过教研室邀请高校专家做学术专题讲座,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方式二:利用现代网络建立教育信息网,教师可通过网络信息咨询与交流。方式三:案例指导。建议县教研員深入课堂或教学实际指导教学,与教师一道对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切磋交流,帮助教师解决课改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
教学视导工作可开展:一是进行“教研工作常规化”,用常规工作的落实促进课改。二是参与“送教下乡”活动。每年各科从各学校抽先优质课下乡说教研讨。三是确定“新课程教学教研活动日”。通过实验优秀教师说课、授课,听课教师评课,教研员讲座等形式形成教研氛围,提高新课程教学。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牵动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对教师和教育管理是一个极大挑战。面对新课改中的种种问题,我们不必惊慌,但也不可等闲视之,唯有正视问题、思虑解决对策方是上策。诚如富兰所说,“变革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而不是书面上的蓝图或规则”,我们要做的是通过采取措施确保美好的蓝图通过变革之旅成为现实。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新课程实施者,应勇于探索,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