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 新课改的实施使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意识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因为作为教育者,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其对学科的认识程度和对知识的亲近感。本文以作者亲身的教学实例,详细并深入浅出的说明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此达到落实三维目标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学科整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坚信:“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希望所接受的知识能激发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更何况处于生理发育及心理叛逆期的孩子。通过日常理论积累,我了解到兴趣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其标志分别为好奇心,求知欲,中心兴趣。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帮助学生在正确或积极的心理暗示中发现兴趣、在迁移或分享中培养兴趣、在提问或质疑中激发兴趣、在创设情景或体验情感中积累兴趣。很多教育学家亦指出激发学生兴趣就是实施愉快教学;教育心理学学者亦指出培养兴趣就是刺激求知;当今许多关注孩子学习状况的家长也把辅导孩子的“八字方针”定为兴趣、方法、专注、自信——可见从教师、学者到家长都已经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坚固其学习动力的风向标。
儿童的探究心理要满足,儿童的创造力要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要驰骋…很多东西就是伴随他的兴趣获得的。反观我们的校情、生情,激发学生兴趣可谓所有学科首当其冲的问题。孩子缺乏的不是聪明的头脑,而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自我习惯。若方法死板,他们定会比较反感。如何把传授知识和丰富、幽默的课堂形式结合起来成了我每次备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而英语学科是一门发散程度不强的科目。不容易把要教授的内容转换成各种活动,寓教于乐,由于需要课堂反馈(默写、随堂阶段测验、闭卷考试)等硬性考核内容,加上语法、阅读、听力等指标比较枯燥,使很多学生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
若常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兴趣会增加,而多媒体毕竟只是手段,不能让学生对其产生依赖而忽视学习内容本身。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英语课,不一定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正相关;不用多媒体课件同样能让学生乐在其中的常规英语课,才是真正值得推广的课。我的原则是满足需要,乐而为之,让语言之树长青。于是在授课实践中,我做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益尝试。
在Shanghai is bigger than Hong Kong.(上海比香港大)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我先以“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两首歌曲录音作为引课,使学生饶有兴趣的走进香港和上海两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中。 之后以上海和香港为例罗列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气候、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市花、别称等10个维度教授学生如何评价两座城市,专门选用学生学过的单词,加强在实践中使用单词的频率,十分符合“学而时习之”的教育理念。授课中先指导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指认上海和香港的位置,用地理气候分布图指明两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再罗列出面积,人口,历史等方面做比较时需要用到的重点词,此后还用“阿拉是上海人”(我是上海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恰逢上海世博会之际,我还向学生展示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及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让学生在这一层面上加深对比较级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对两地的旅游观光著名景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还向学生展示黄浦江、东方明珠电视塔、香港维多利亚港、海洋公园等资料图片,一下子使学生兴趣盎然,惊讶间激起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当得知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中仅3个在中国,而3个中就有一个是香港时,学生顿时对图片上的美景心向往之。图片地点与课文中的英文名称恰巧对照,使学生对英文名称有了直观印象,不仅提高兴趣,也加深了单词记忆。之后,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比较级,我免去了长段的语法性说教,而是把语法点编成顺口溜,把比较级的所有知识点融汇一堂,还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法基础:有“比”就是比较级,有“更”同样是规律。主系表、主谓状是原句,表、状变化需分析。形容词做表语分两级,副词作状语也同理。er与more要牢记,有“比”就得选其一。一般直接加er,若只加 “r”定有“e”,用 “i” 把 “y”来代替,双写必定有默契。多音节把more往前提,特殊变化常温习。不管哪种比较级, than紧接不分离,“比”后内容填进去,通读全句做整理。
为了加强学习效果,我还组织以比较级为训练目的的活动,目的是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规则,用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海宝”击鼓传花,音乐一停某位同学把纸条上的比较级翻译成英文,为增加幽默感,每张纸条上中文句子都含有班内同学的姓名。活动中不仅动手动脑,还期待比较级的句子中心意思和班内哪两位同学有关。每人的重点词及比较级变化都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做笔记,下课后每人都收集了34个比较级词语。大家都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点点滴滴积累知识”的乐趣。
针对这样的课程,我也进行了以下反思:
1.音体整合启发10个比较维度的教学环节——我认为既然音乐体育可以整合,那么英语的某些单元也定可作一借鉴,因此以英语同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的整合为出发点,以扩展学生知识面为目的,通过对两个城市政治地位、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代表歌曲等的介绍,整合学生各科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用列表、知识树和多元比较的方式记忆两个城市的异同点,也给其他城市的比较作出范本。
2.活动要搞的妙、搞的精。活动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说只要搞活动就会“乱堂”,在教师巧妙的发挥想象力、敢想敢做的情况下,加之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做到有礼、有序、有节、有收获。
3.备课一定要精,若提前未准备放音乐、未翻看相关书籍、未提前编好顺口溜并写好活动纸条,恐怕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要想学生饶有兴趣的学,老师必先饶有兴趣的准备。
4.课堂上适当发挥幽默感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法宝”,如果自己死气沉沉的讲课,学生也只能死气沉沉的听课,如果自己适当的学一些天津话的“wonderful”,说一句“阿拉是上海人”,放一些曾经的流行经典,写一些和班里同学有关但又不涉及人身攻击的纸条作为活动内容,也不失为一种活跃课堂的手段。
参考资料:
1. 杨文:和儿子一起成长,中信出版社,2010
2. 杜争鸣:自然英语学习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学科整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坚信:“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希望所接受的知识能激发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更何况处于生理发育及心理叛逆期的孩子。通过日常理论积累,我了解到兴趣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其标志分别为好奇心,求知欲,中心兴趣。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帮助学生在正确或积极的心理暗示中发现兴趣、在迁移或分享中培养兴趣、在提问或质疑中激发兴趣、在创设情景或体验情感中积累兴趣。很多教育学家亦指出激发学生兴趣就是实施愉快教学;教育心理学学者亦指出培养兴趣就是刺激求知;当今许多关注孩子学习状况的家长也把辅导孩子的“八字方针”定为兴趣、方法、专注、自信——可见从教师、学者到家长都已经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坚固其学习动力的风向标。
儿童的探究心理要满足,儿童的创造力要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要驰骋…很多东西就是伴随他的兴趣获得的。反观我们的校情、生情,激发学生兴趣可谓所有学科首当其冲的问题。孩子缺乏的不是聪明的头脑,而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自我习惯。若方法死板,他们定会比较反感。如何把传授知识和丰富、幽默的课堂形式结合起来成了我每次备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而英语学科是一门发散程度不强的科目。不容易把要教授的内容转换成各种活动,寓教于乐,由于需要课堂反馈(默写、随堂阶段测验、闭卷考试)等硬性考核内容,加上语法、阅读、听力等指标比较枯燥,使很多学生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
若常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兴趣会增加,而多媒体毕竟只是手段,不能让学生对其产生依赖而忽视学习内容本身。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英语课,不一定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成正相关;不用多媒体课件同样能让学生乐在其中的常规英语课,才是真正值得推广的课。我的原则是满足需要,乐而为之,让语言之树长青。于是在授课实践中,我做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益尝试。
在Shanghai is bigger than Hong Kong.(上海比香港大)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我先以“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两首歌曲录音作为引课,使学生饶有兴趣的走进香港和上海两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中。 之后以上海和香港为例罗列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气候、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市花、别称等10个维度教授学生如何评价两座城市,专门选用学生学过的单词,加强在实践中使用单词的频率,十分符合“学而时习之”的教育理念。授课中先指导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指认上海和香港的位置,用地理气候分布图指明两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再罗列出面积,人口,历史等方面做比较时需要用到的重点词,此后还用“阿拉是上海人”(我是上海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恰逢上海世博会之际,我还向学生展示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及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让学生在这一层面上加深对比较级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对两地的旅游观光著名景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还向学生展示黄浦江、东方明珠电视塔、香港维多利亚港、海洋公园等资料图片,一下子使学生兴趣盎然,惊讶间激起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当得知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中仅3个在中国,而3个中就有一个是香港时,学生顿时对图片上的美景心向往之。图片地点与课文中的英文名称恰巧对照,使学生对英文名称有了直观印象,不仅提高兴趣,也加深了单词记忆。之后,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比较级,我免去了长段的语法性说教,而是把语法点编成顺口溜,把比较级的所有知识点融汇一堂,还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法基础:有“比”就是比较级,有“更”同样是规律。主系表、主谓状是原句,表、状变化需分析。形容词做表语分两级,副词作状语也同理。er与more要牢记,有“比”就得选其一。一般直接加er,若只加 “r”定有“e”,用 “i” 把 “y”来代替,双写必定有默契。多音节把more往前提,特殊变化常温习。不管哪种比较级, than紧接不分离,“比”后内容填进去,通读全句做整理。
为了加强学习效果,我还组织以比较级为训练目的的活动,目的是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规则,用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海宝”击鼓传花,音乐一停某位同学把纸条上的比较级翻译成英文,为增加幽默感,每张纸条上中文句子都含有班内同学的姓名。活动中不仅动手动脑,还期待比较级的句子中心意思和班内哪两位同学有关。每人的重点词及比较级变化都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做笔记,下课后每人都收集了34个比较级词语。大家都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点点滴滴积累知识”的乐趣。
针对这样的课程,我也进行了以下反思:
1.音体整合启发10个比较维度的教学环节——我认为既然音乐体育可以整合,那么英语的某些单元也定可作一借鉴,因此以英语同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的整合为出发点,以扩展学生知识面为目的,通过对两个城市政治地位、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代表歌曲等的介绍,整合学生各科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用列表、知识树和多元比较的方式记忆两个城市的异同点,也给其他城市的比较作出范本。
2.活动要搞的妙、搞的精。活动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说只要搞活动就会“乱堂”,在教师巧妙的发挥想象力、敢想敢做的情况下,加之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做到有礼、有序、有节、有收获。
3.备课一定要精,若提前未准备放音乐、未翻看相关书籍、未提前编好顺口溜并写好活动纸条,恐怕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要想学生饶有兴趣的学,老师必先饶有兴趣的准备。
4.课堂上适当发挥幽默感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法宝”,如果自己死气沉沉的讲课,学生也只能死气沉沉的听课,如果自己适当的学一些天津话的“wonderful”,说一句“阿拉是上海人”,放一些曾经的流行经典,写一些和班里同学有关但又不涉及人身攻击的纸条作为活动内容,也不失为一种活跃课堂的手段。
参考资料:
1. 杨文:和儿子一起成长,中信出版社,2010
2. 杜争鸣:自然英语学习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