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14.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64-01
【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方法及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60 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麻醉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有效率达100%,双下肢运动自如,对产程无影响,无胎儿缺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经硬膜外腔注入的麻醉性镇痛药,直接与脊髓背角的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果,同时无任何感觉和运动阻滞;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配伍应用能产生良好镇痛效果。极大地提高分娩镇痛的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镇痛;产程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最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很广;常用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法有连续硬膜外镇痛(CIEA)和孕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其中PCEA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硬膜外镇痛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妇生产时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 例均为足月妊娠待产孕妇,年龄23~38 岁,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无宫缩乏力,低置胎盘、胎膜早破、头盆不称和严重妊娠合并症,胎儿无异常。
1.2 方法 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阻滞T10~L1节段可有效缓解第一产程疼痛;在第二产程,由于阴道扩张和会阴压迫,阻滞范围应扩展到S2~S4节段。一般在宫口开至2~3 cm时进行分娩镇痛操作,过早可能抑制必要的痛反射而影响产程,太迟则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1]。按常规于L2~3或L3~4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4 cm,由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征象后,连接PCA镇痛泵。镇痛药液一般选用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的组合。局麻药作用于神经轴突,阿片类药物作用于脊髓内的阿片受体。局麻药可减轻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阿片类药物可减少局麻药的浓度及用量,使运动神经阻滞减轻。这两类药物相互协同作用,可产生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药物选择上局麻药常选用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较小的局麻药,如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阿片类药物可选用芬太尼、吗啡和苏芬太尼。为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镇痛平面不宜过广,一般保持在脐以下对冰冷感觉消失或痛觉减退,而且下肢不出现麻木感为宜。镇痛平面达T10~T8为满意平面。
2 结果
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有效率达100%,双下肢运动自如,对产程无影响,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娩镇痛可提高分娩期母婴的安全,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改善胎盘血流量,无胎儿缺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无麻醉意外发生。
3 讨论
硬膜外阻滞是目前最广泛使用和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从最初的单独使用局麻药物,到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发挥协同镇痛作用,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发展非常迅速。连续输注给药的缺点在于产程中镇痛需求发生变化时难以及时调整给药量,导致连续给药总量超过其实际镇痛需要[2]。研究发现连续给药法和按需给药法之间病人在感觉阻滞节段、低血压、第二产程的持续时间以及尿潴留方面的发生率都很相似。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最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其对母婴影响小,镇痛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应用很广。硬膜外分娩镇痛常用的局麻药物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阿片类药常为芬太尼。常用的药物濃度为0.075%~0.125%罗哌卡因(布比卡因)+1~2μg/ml芬太尼。常用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法有连续硬膜外镇痛(CIEA)和孕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其中PCEA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硬膜外镇痛方法[3]。随着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的广泛使用,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已逐渐广用于分娩镇痛。产妇可根据产痛的镇痛需要自行注入镇痛药液。PCEA的优点在于减少用药剂量,易于调整用药量,便于自行给药,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应用于分娩镇痛副作用甚少。
局麻药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脊神经根,由于进入脊髓后根的感觉神经纤维较细,易被阻滞,故能阻断或减轻产程过程中因下产道扩张、宫缩及皮肤粘膜伤口引起的疼痛传导;且麻醉为局域性的,产妇神志清醒,注意力集中,能很好的配合[4]。有效镇痛可减少产妇在产程中过度换气所致呼吸性碱中毒,避免产妇宫缩时屏气引起的新生儿低氧血症及酸中毒,减轻分娩时母体内发生的神经内分泌反应,降低母体内儿茶酚胺水平,改善子宫血流状态,增高新生儿脐动脉PO2。减轻产妇的心脏前后负荷,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伴有心功能不全的产妇分娩有很好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全身镇痛用药的需求,用药可控性增强。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误吸风险较小,安全性较好。尤其适用于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分娩:可辅助高危产妇分娩的顺利进行,如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臀位分娩、多胎分娩、子宫收缩不协调性分娩;对合并有下列疾病的产妇有较好的疗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超重、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遗传性胰腺炎、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等,甚至对有四肢瘫痪伴自主反射亢进和重症肌无力的产妇也有良好效果。
经硬膜外腔注入的麻醉性镇痛药,直接与脊髓背角的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果,同时无任何感觉和运动阻滞;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配伍应用能产生良好镇痛效果。PCEA的最大优点是产妇处于主动地位,可根据自己的感受最大程度地控制用药量,此方法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效果良好,目前临床最为常用。
参考文献
[1] 吴新民,陈 倩.分娩镇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84-185.
[2] 黎尚荣,罗刚健,马武华,等.自然分娩时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的硬膜外镇痛效应.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6):383~385.
[3] 刘泽文,刘会长. 氯普鲁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9):820-821.
[4] 刘泽文,刘会长. 氯普鲁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9):820-821.
【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方法及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60 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麻醉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有效率达100%,双下肢运动自如,对产程无影响,无胎儿缺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经硬膜外腔注入的麻醉性镇痛药,直接与脊髓背角的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果,同时无任何感觉和运动阻滞;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配伍应用能产生良好镇痛效果。极大地提高分娩镇痛的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镇痛;产程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最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很广;常用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法有连续硬膜外镇痛(CIEA)和孕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其中PCEA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硬膜外镇痛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妇生产时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 例均为足月妊娠待产孕妇,年龄23~38 岁,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无宫缩乏力,低置胎盘、胎膜早破、头盆不称和严重妊娠合并症,胎儿无异常。
1.2 方法 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阻滞T10~L1节段可有效缓解第一产程疼痛;在第二产程,由于阴道扩张和会阴压迫,阻滞范围应扩展到S2~S4节段。一般在宫口开至2~3 cm时进行分娩镇痛操作,过早可能抑制必要的痛反射而影响产程,太迟则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1]。按常规于L2~3或L3~4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4 cm,由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征象后,连接PCA镇痛泵。镇痛药液一般选用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的组合。局麻药作用于神经轴突,阿片类药物作用于脊髓内的阿片受体。局麻药可减轻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阿片类药物可减少局麻药的浓度及用量,使运动神经阻滞减轻。这两类药物相互协同作用,可产生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药物选择上局麻药常选用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较小的局麻药,如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阿片类药物可选用芬太尼、吗啡和苏芬太尼。为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镇痛平面不宜过广,一般保持在脐以下对冰冷感觉消失或痛觉减退,而且下肢不出现麻木感为宜。镇痛平面达T10~T8为满意平面。
2 结果
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有效率达100%,双下肢运动自如,对产程无影响,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娩镇痛可提高分娩期母婴的安全,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改善胎盘血流量,无胎儿缺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无麻醉意外发生。
3 讨论
硬膜外阻滞是目前最广泛使用和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从最初的单独使用局麻药物,到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发挥协同镇痛作用,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发展非常迅速。连续输注给药的缺点在于产程中镇痛需求发生变化时难以及时调整给药量,导致连续给药总量超过其实际镇痛需要[2]。研究发现连续给药法和按需给药法之间病人在感觉阻滞节段、低血压、第二产程的持续时间以及尿潴留方面的发生率都很相似。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最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其对母婴影响小,镇痛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应用很广。硬膜外分娩镇痛常用的局麻药物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阿片类药常为芬太尼。常用的药物濃度为0.075%~0.125%罗哌卡因(布比卡因)+1~2μg/ml芬太尼。常用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法有连续硬膜外镇痛(CIEA)和孕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其中PCEA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硬膜外镇痛方法[3]。随着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的广泛使用,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已逐渐广用于分娩镇痛。产妇可根据产痛的镇痛需要自行注入镇痛药液。PCEA的优点在于减少用药剂量,易于调整用药量,便于自行给药,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应用于分娩镇痛副作用甚少。
局麻药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脊神经根,由于进入脊髓后根的感觉神经纤维较细,易被阻滞,故能阻断或减轻产程过程中因下产道扩张、宫缩及皮肤粘膜伤口引起的疼痛传导;且麻醉为局域性的,产妇神志清醒,注意力集中,能很好的配合[4]。有效镇痛可减少产妇在产程中过度换气所致呼吸性碱中毒,避免产妇宫缩时屏气引起的新生儿低氧血症及酸中毒,减轻分娩时母体内发生的神经内分泌反应,降低母体内儿茶酚胺水平,改善子宫血流状态,增高新生儿脐动脉PO2。减轻产妇的心脏前后负荷,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伴有心功能不全的产妇分娩有很好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全身镇痛用药的需求,用药可控性增强。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误吸风险较小,安全性较好。尤其适用于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分娩:可辅助高危产妇分娩的顺利进行,如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臀位分娩、多胎分娩、子宫收缩不协调性分娩;对合并有下列疾病的产妇有较好的疗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超重、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遗传性胰腺炎、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等,甚至对有四肢瘫痪伴自主反射亢进和重症肌无力的产妇也有良好效果。
经硬膜外腔注入的麻醉性镇痛药,直接与脊髓背角的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果,同时无任何感觉和运动阻滞;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配伍应用能产生良好镇痛效果。PCEA的最大优点是产妇处于主动地位,可根据自己的感受最大程度地控制用药量,此方法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效果良好,目前临床最为常用。
参考文献
[1] 吴新民,陈 倩.分娩镇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84-185.
[2] 黎尚荣,罗刚健,马武华,等.自然分娩时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的硬膜外镇痛效应.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6):383~385.
[3] 刘泽文,刘会长. 氯普鲁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9):820-821.
[4] 刘泽文,刘会长. 氯普鲁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9):8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