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职业院校的课程文化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813225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组织都会有它自身内涵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组织的管理。职业学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组织,随着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作为实现种种教育改革理想的交会点的学校,其自主发展、内涵发展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而近些年恰逢转型期的职业院校在这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职校课程文化是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长期积累的反映与课程相关的价值取向,以及师生意识、师生心态、行动规范方面的独具特色与魅力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本文根据现在职校课程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评价和看法。
  
  一、 物质形态的课程文化要企业化
  
  物质形态文化属浅层基础性的物质环境文化。现代的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有其特殊性,如统一的建筑色调和风格、满足生产需要的高效的建筑布局、统一的工作服、佩胸卡上岗、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的视觉特征等。现在学院对于由前些年的扩招导致课程文化的拥挤物质环境(如实验实习多人一组,多人一机)有所改变,但是力度和深度都还不够,表现在学院的学习环境与现代企业相距尚远,大多数学生大多数时间在传统的教室接受传统的课程教育;同时,教材作为职校课程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形态的载体,内容相对陈旧,冗余信息多,岗位适用性不强,滞后于企业。
  相对于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的课程文化,物质形态的课程文化尽管对育人不起根本性的作用,但其具有直觉性和自然性,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时刻反映出学校文化的内涵,是校内外人员认识和感受学校文化的窗口。课程文化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自律地社会化。应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出发,职业院校可适度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物质形态的课程文化建设中,这样学生就业时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能尽快融入企业文化。
  
  二、 制度形态的课程文化要交互化
  
  课程文化的制度形态是基本的教学计划文件、教师课程教学工作制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制度。制度可以促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良好的制度形态课程文化能保证有好的教风和学风。但是现在课程教学制度基本上还是倾向于单边制定,学生不清楚老师的课程行为规范;学生的课程学习制度是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提出的,学生不能获得心理上和价值上的认同,如学生参加生产性课程实习认为是为学校有利可图等错误认识。另外,这种课程文化的制度形态体现出的教师文化成熟却保守,仍总以成人社会所赋予的教育权力要求学生接受他们认同的制度形式,因此有诸多的阻碍性矛盾,学生文化常常无法舒展出自身的魅力。
  课程文化的建构性属性表明是一种协商的、互动的,师生通过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进行对文化的理解与建构。课程文化的建设应当是由师生主体参与,校内多方的讨论和协定,更应有企业的参与。要消除教师的课程教学制度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制度这个事实上的分水岭。
  新课程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主体、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赋予教师职业以新的内容,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研究者。这些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而且体现了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要尊重人、关爱人、培育人、发展人。
  
  三、 精神形态的课程文化要扬长
  
  精神形态的课程文化对学生有凝聚和激励等效用,它对职校师生影响是无形的、持久的。目前的学院学生普遍自信自主意识不强、能动性不够,多显现“得过且过”心态,可见课程文化的精神层面建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设要加强。所谓扬长就是树立先进典型和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职校的学生入学文化基础不太好,适应社会需要依靠的是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技能能力,学生在课程文化中感染到的是没有了自卑感充满自信心的氛围,形成独有的职业风度和修养,具有在职业竞争中舍我其谁的精神勇气。
  我们也可从不少职业院校走出的精英中受到启发。在课程文化建设中,一是教师抓住课程教学时机多进行表扬,要有“寸有所长”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树立在学习各个环节中涌现的典型,特别是大力表彰操作技能比赛优胜者。二是科学设置课程模块。职校学生进校选择专业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出现了一些厌学情绪,因此职校要有以生为本的理念,用多模块课程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程学习,树立好学向上的精神。第三注意隐蔽性课程文化的培养和建设。美国学者NV奥渥勒1970年提出“隐蔽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概念,隐蔽性课程是与传统的显著性课程相对的,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它与“正规课程”区别在于呈现形式不同。学校要重视教师身教作用,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的教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崇尚科学和吃苦钻研精神。学校要大力提倡先进的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学科的渗透。这些与显著性课程相比不是次要的,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课程精神文化应多注重以课程结合为环境,以学生自主参与为特征,将两者围绕学校课程总目标结合起来共建。教师在活动性课程中不仅是知识上传授和技能上示范,更要通过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激励学生活动性课程中形成自信自强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建立真诚交流的情境和平等和谐的氛围,共享知识技能经验和体会。
  
  四、 建立与课程文化建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最后,我觉得课程文化的建设中,仅重视上述的四个方面还不够,必须把过程与目标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课程文化的评价不应从上级领导的表扬和批评或者从获得的奖状奖杯为标准,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方法上分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学院在课程文化建立中也具备相应的测评体系,相信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职业院校的课程文化有可塑性,在课程文化建设上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南阳经济贸易学校)
其他文献
珠海横琴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新区以及中国第一个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已于2010年正式启动开发建设,横琴发展必将带动珠三角经济的再次起飞。对于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级
高职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决定高职教育发展。针对兵团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对兵团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得出结论:兵团高职教育的规模、办
于阗作为西域佛教文化的中心在中外文化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常为周边诸国政治势力所控制,但公元3世纪至10世纪期问仍与中原王朝在佛教美术上存在着密切的
物流服务业竞争力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注重物流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物流服务业的竞争力。文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