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活动 引导参与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s2d3n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人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二、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索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三、换位体验,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再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投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同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一、新建企业践行科学发展的优势    新建企业相对于老企业而言,无论是在生产经营上,还是在行政管理以及企业文化上,更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新建企业相对于老企业践行科学发展具有自身优势,其一,新建企业可以借鉴老企业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相对老企业可以少走弯路。可谓“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其二。新建企业如同一张等待去涂抹的画卷,可以轻装上阵,高起点地谋划发展,科学发展将指导绘就
期刊
地理教学板书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在深入备教材备学生基础上,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掌握、记忆,借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板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突出重点、突出难点。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是教材重难点的“集合”,这种集合是有条理有序的
期刊
摘要:《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的清秋之景为依托,来表达一对恋人在都门外难舍难分的浓浓离愁别绪。全词紧紧围绕“伤离别”来铺展,深婉曲折,脉脉合情。首先渲染了离别前的环境,然后点染离别之际的情态,最后用虚拟想象书写离别深情。全词在“婉”上力尽幽曲缠绵之能,在“约”上极尽收束简洁之术。全词虚实结合,景情相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词人驭景抒情的高超技艺。  关键词:温婉细腻;离愁别绪;凄切合情  
期刊
摘要:机械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中职机械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通过加大实验环境比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定培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与企业合作等策略来完善中职机械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教育;问题;对策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
期刊
一、重视教与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代教学论的思想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生活经验来源的主要部分,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起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起用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一般地认为,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总
期刊
班主任作为学校班级的主要领导者,教育者与管理者,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生活指导的直接责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人格又称为个性,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包括:个性倾向。理想,信念,气质,性格,“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能,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
期刊
对于初次接触会计课程的学生来说抽象难懂,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容易出现学生畏惧、退缩、厌烦专业理论课的现象。为了能让学生通俗易懂地学习并掌握这门课,我认为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讲课本基础理论知识    本课程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必需要注重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讲授。如果不把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讲清讲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始
期刊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的重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轻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好信息技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重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在小学阶段,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呢?下面我就对这
期刊
摘要:我国的性教育二十年前就被提上议程,但经过了这些年,却一直没能在中学有效地实施,这对中学生健康度过青春期是十分不利的。对此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教育;性知识;误区;对策    青春期的性教育是促进学生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性问题。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我国的性教育=十年前就被提上议程,但经过这些年,却仍然一直没能在中学真正实施,性教育对很一些学校和家长来说仍是一个“禁区”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