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就是确立课程的任务和目标。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课程如何设置,如何定位,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专业课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练好技术,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正确估计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明培养层次。我们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而非科研型人才。既然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在理论上不要作过高的要求,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要兼顾部分学生深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层次问题,必须落实在教育行动上,这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生存。
课程定位,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定位不准,学校就会失去学生,失去市场,被市场淘汰。课程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定位过高,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定位过低,贻误学生。
二、课程设置
1、教学要求:从课程定位分析来看,教学要求应定位在“双基”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双基去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本末倒置,离开“双基”而谈“素质”、“能力”,只能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我觉得应采用“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的双轨教学要求比较合适。“基本要求”立足双基,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进而形成基本技能。“较高要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诱导学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兼顾继续深造的学生的要求。
2、课程体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电子技术课程需要物理知识和电工基础知识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门课程也为后续课程如电力拖动,继电保护,电视机原理等课程打基础。
3、课程特点:基础课往往强调完整性和严密性,如果片面追求数学上的严密,那么必然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无法解决。电路课程往往只讨论线性元件、线性电路,电子学则主要讨论非线性元件及电路,分析时采用等效的方法。为直观形象分析问题,教学中可采用图解法。电子学中,单靠理论分析解决不了工程实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决定性步骤是实验调整。采用的是“定性分析、定量估计、实验调整”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讨
1、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枯燥乏味的专业教学变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由于教育对象的能力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千差万别,再加上学校现有实验实习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抽象的理论易于引起学生厌烦,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提高学习的成效,既要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从这两方面着手,这对于获取教学的成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媒体,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在课堂上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自己动手检测等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因此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予动感、更加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理论教学中,始终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通过演示性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将灌输式改为启发式、理论和实际相互渗透式的学习方法。采取在实践中讲解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
2、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实验实习过程,使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源泉。
先理论教学,后实践验证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违背认识论的。理论教学在先,教师先想方设法地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学生毫无感性认识之前讲清楚,然后学生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而从理论教学到实践验证又要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颇费周折。正确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以波形显示为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电子技术应用》中讲解低频功率放大电路时,可以先让学生做甲类功放的实验,用示波器观察比较输入、输出信号的变化,认识到功率放大的概念。再做乙类功放的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其输出信号在正、负半周交替处出现了失真(即交越失真),从而认识到交越失真的问题。将甲、乙类功放电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乙类功放出现交越失真的原因是静态工作点(即Q点)过低引起的。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适当提高Q点,能否消除交越失真呢?紧接着做出甲乙类功放的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其输出波形中交越失真消失,从而认识到Q点对功放电路的影响及交越失真消除的方法。最后将甲类、乙类、甲乙类三种功放电路的Q点、工作原理、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等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积极参与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既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使所学知识更为巩固,也更易应用。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其今后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技术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电子技术教育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被市场所淘汰,教师就必须勇于创新,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努力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本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使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课程定位,就是确立课程的任务和目标。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课程如何设置,如何定位,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专业课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练好技术,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正确估计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明培养层次。我们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而非科研型人才。既然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在理论上不要作过高的要求,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要兼顾部分学生深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层次问题,必须落实在教育行动上,这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生存。
课程定位,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定位不准,学校就会失去学生,失去市场,被市场淘汰。课程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定位过高,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定位过低,贻误学生。
二、课程设置
1、教学要求:从课程定位分析来看,教学要求应定位在“双基”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双基去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本末倒置,离开“双基”而谈“素质”、“能力”,只能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我觉得应采用“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的双轨教学要求比较合适。“基本要求”立足双基,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进而形成基本技能。“较高要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诱导学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兼顾继续深造的学生的要求。
2、课程体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电子技术课程需要物理知识和电工基础知识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门课程也为后续课程如电力拖动,继电保护,电视机原理等课程打基础。
3、课程特点:基础课往往强调完整性和严密性,如果片面追求数学上的严密,那么必然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无法解决。电路课程往往只讨论线性元件、线性电路,电子学则主要讨论非线性元件及电路,分析时采用等效的方法。为直观形象分析问题,教学中可采用图解法。电子学中,单靠理论分析解决不了工程实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决定性步骤是实验调整。采用的是“定性分析、定量估计、实验调整”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讨
1、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枯燥乏味的专业教学变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由于教育对象的能力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千差万别,再加上学校现有实验实习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抽象的理论易于引起学生厌烦,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提高学习的成效,既要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从这两方面着手,这对于获取教学的成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媒体,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在课堂上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自己动手检测等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被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因此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予动感、更加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理论教学中,始终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通过演示性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将灌输式改为启发式、理论和实际相互渗透式的学习方法。采取在实践中讲解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
2、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实验实习过程,使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源泉。
先理论教学,后实践验证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违背认识论的。理论教学在先,教师先想方设法地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学生毫无感性认识之前讲清楚,然后学生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而从理论教学到实践验证又要有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颇费周折。正确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以波形显示为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电子技术应用》中讲解低频功率放大电路时,可以先让学生做甲类功放的实验,用示波器观察比较输入、输出信号的变化,认识到功率放大的概念。再做乙类功放的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其输出信号在正、负半周交替处出现了失真(即交越失真),从而认识到交越失真的问题。将甲、乙类功放电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乙类功放出现交越失真的原因是静态工作点(即Q点)过低引起的。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适当提高Q点,能否消除交越失真呢?紧接着做出甲乙类功放的实验,通过示波器观察,其输出波形中交越失真消失,从而认识到Q点对功放电路的影响及交越失真消除的方法。最后将甲类、乙类、甲乙类三种功放电路的Q点、工作原理、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等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积极参与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既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使所学知识更为巩固,也更易应用。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其今后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技术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电子技术教育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被市场所淘汰,教师就必须勇于创新,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努力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本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使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跃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