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迷上了打游戏。破天荒头一回,竟生出惭愧。劳碌命自我宽慰的方法,是边掰指头暗数SSR的数量,边告诉自己,莫紧张,毕竟你从游戏中获得了很多人生道理嘛。
此言一出,必要惹恼真正的玩主——什么道理不道理,你这是在贬低游戏纯粹的乐趣!甚是。但我是个俗人,只好用最低级的毒鸡汤填住庸人自扰的窟窿。
初入游戏坑时,我是个小白,光想抽卡升级。那游戏里,战斗指令卡分红、绿、蓝三种,每种对应不同效果,红卡简单粗暴,能当即打出最高伤害,至于绿的蓝的咋回事,玩了一个多月我也没想搞清。我的想法也简单粗暴,反正眼前打出这一下,伤害高就是好嘛,打赢了就算。人年轻的时候,会犯下许多无知的错误,这是一条。光是把事情搞清楚,就要耗费许多笨功夫死气力,非得老老实实读游戏说明不可。
我算是边打边体会,打着打着就开窍了,明白这绿的是攒星星,加大下一回合的暴击概率;那蓝的是攒满100%NP放大招,可能得攒上好些回合,但伤害是十倍以上。当下看不出效果,都得等,心理学上叫“延迟满足”。
有时候我就反思。这一年做了不少采访,成功的失败的,心情跌宕起落,以物喜以物悲。偏爱真诚坦率的采访对象是人之常情,尤其感恩那些不太把时间当回事的人,一聊聊上四五个小时,结束时往往是在深沉的夜里,走回去时热血上头,心是满而重的,掂着一份人与人之间难得的信任。
这样走过上海的夜,南京的夜,扬州的夜,北京的夜。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这就是所谓的暴击啊,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种种机缘,转幸运转盘般,指针落到好运处,于是超常发挥。但若是绿卡攒得不够,暴击率便只有可怜的10%、20%。
我常怀疑,前辈莫不是因我偶然打出的暴击把我留下,我心底知道,我还只是个小白。最初采访时莽撞,冒冒失失张口就问对方家庭环境,被旁观者戏称“问了祖宗十八代”,羞得无处可藏,想明白要从公入私才合人情。偏偏自己又常不接地气,以至于朋友要开玩笑,怎么你聊天也像记者问话,顿时语噎。
后来想了想,恐怕生性内向的人是聊不来闲话,只好做记者,我有求你有应,大家心里头都敞亮。
可这也不对。前辈曾说,交浅言深是记者的职业原罪,深以为是。此时此刻在场,必然全情投入,要想干干净净抽身而出,怎么可能。长期跟访更是,又要以人的姿态获得信任,又要以职业的身份获得信息,难免不会互相打架。总会留下或带走点什么。有时理性抑制住了,又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冷漠,直到时过境迁,无来由地勾起眼泪,才能安抚自我。
另一宗罪,植根于媒体的属性。曝光为无辜的人平添烦恼,若大家都缄口不言,表面风平浪静,但做记者的尤其讨厌,硬要把表面那层平静撕开了捅破了,叫人看里面的波涛暗涌。对曝光毫无所求的普通人,自愿担着风险,把种种复杂、矛盾、人情、权力纷争说与你听。除了正直,无所畏惧的正直,我找不到任何词来形容他们的高尚。做这份职业,好处全在自己,却害苦了其他人。
惟一最可靠的安慰是,那波涛暗涌是存在的。让更多人看见,或许,就有更多人思考。小时候学成语,掩耳盗铃,懂是懂了,从来不知怎么用。现在明白了。我们这个时代是掩耳盗铃极了,简单粗暴立即见效,一如游戏里的红色指令卡,以至于许多时候,一遇上什么问题,也习惯性地蒙住自己的眼睛。
笔已至此,写了太多“我”,涌起恐慌。这也值得反思。不是写作之术的问题,而是,当我做记者的时候,我在关注什么,我要关注什么?虽然我只能是“我”,但决不能仅仅是“我”。这背后,该有个更大的问题和价值观存在,就像游戏里,打所有的小怪,是为了攒暴击攒NP,迎来最后那个大Boss。
生活中的情况显然更为复杂。大Boss活在小怪之中,很多时候,你不知道它到底该是什么。某种意义上说,找大Boss,也是在找自己。游戏教会我的是,接受自己的困惑,毕竟,要把放大招的NP攒到满格,要花很长时间。
(邱苑婷:2016年加入本刊,代表作品有《曹文轩 负隅顽抗,活路一条》《一场拉扯七年的教育乌托邦实验》等。)
此言一出,必要惹恼真正的玩主——什么道理不道理,你这是在贬低游戏纯粹的乐趣!甚是。但我是个俗人,只好用最低级的毒鸡汤填住庸人自扰的窟窿。
初入游戏坑时,我是个小白,光想抽卡升级。那游戏里,战斗指令卡分红、绿、蓝三种,每种对应不同效果,红卡简单粗暴,能当即打出最高伤害,至于绿的蓝的咋回事,玩了一个多月我也没想搞清。我的想法也简单粗暴,反正眼前打出这一下,伤害高就是好嘛,打赢了就算。人年轻的时候,会犯下许多无知的错误,这是一条。光是把事情搞清楚,就要耗费许多笨功夫死气力,非得老老实实读游戏说明不可。
我算是边打边体会,打着打着就开窍了,明白这绿的是攒星星,加大下一回合的暴击概率;那蓝的是攒满100%NP放大招,可能得攒上好些回合,但伤害是十倍以上。当下看不出效果,都得等,心理学上叫“延迟满足”。
有时候我就反思。这一年做了不少采访,成功的失败的,心情跌宕起落,以物喜以物悲。偏爱真诚坦率的采访对象是人之常情,尤其感恩那些不太把时间当回事的人,一聊聊上四五个小时,结束时往往是在深沉的夜里,走回去时热血上头,心是满而重的,掂着一份人与人之间难得的信任。
这样走过上海的夜,南京的夜,扬州的夜,北京的夜。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这就是所谓的暴击啊,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种种机缘,转幸运转盘般,指针落到好运处,于是超常发挥。但若是绿卡攒得不够,暴击率便只有可怜的10%、20%。
我常怀疑,前辈莫不是因我偶然打出的暴击把我留下,我心底知道,我还只是个小白。最初采访时莽撞,冒冒失失张口就问对方家庭环境,被旁观者戏称“问了祖宗十八代”,羞得无处可藏,想明白要从公入私才合人情。偏偏自己又常不接地气,以至于朋友要开玩笑,怎么你聊天也像记者问话,顿时语噎。
后来想了想,恐怕生性内向的人是聊不来闲话,只好做记者,我有求你有应,大家心里头都敞亮。
可这也不对。前辈曾说,交浅言深是记者的职业原罪,深以为是。此时此刻在场,必然全情投入,要想干干净净抽身而出,怎么可能。长期跟访更是,又要以人的姿态获得信任,又要以职业的身份获得信息,难免不会互相打架。总会留下或带走点什么。有时理性抑制住了,又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冷漠,直到时过境迁,无来由地勾起眼泪,才能安抚自我。
另一宗罪,植根于媒体的属性。曝光为无辜的人平添烦恼,若大家都缄口不言,表面风平浪静,但做记者的尤其讨厌,硬要把表面那层平静撕开了捅破了,叫人看里面的波涛暗涌。对曝光毫无所求的普通人,自愿担着风险,把种种复杂、矛盾、人情、权力纷争说与你听。除了正直,无所畏惧的正直,我找不到任何词来形容他们的高尚。做这份职业,好处全在自己,却害苦了其他人。
惟一最可靠的安慰是,那波涛暗涌是存在的。让更多人看见,或许,就有更多人思考。小时候学成语,掩耳盗铃,懂是懂了,从来不知怎么用。现在明白了。我们这个时代是掩耳盗铃极了,简单粗暴立即见效,一如游戏里的红色指令卡,以至于许多时候,一遇上什么问题,也习惯性地蒙住自己的眼睛。
笔已至此,写了太多“我”,涌起恐慌。这也值得反思。不是写作之术的问题,而是,当我做记者的时候,我在关注什么,我要关注什么?虽然我只能是“我”,但决不能仅仅是“我”。这背后,该有个更大的问题和价值观存在,就像游戏里,打所有的小怪,是为了攒暴击攒NP,迎来最后那个大Boss。
生活中的情况显然更为复杂。大Boss活在小怪之中,很多时候,你不知道它到底该是什么。某种意义上说,找大Boss,也是在找自己。游戏教会我的是,接受自己的困惑,毕竟,要把放大招的NP攒到满格,要花很长时间。
(邱苑婷:2016年加入本刊,代表作品有《曹文轩 负隅顽抗,活路一条》《一场拉扯七年的教育乌托邦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