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理解生活中的复杂现象。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把表层意思教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把背后蕴藏的知识也教给学生,以点带面进行教学,深度挖掘知识点背后的知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以点带面 扩展 知识 诗歌
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面广且知识点琐碎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目标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理解生活中的复杂现象。以古诗的学习为例,古诗的内容丰富,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但课本上所呈现的内容只是诗句的表层意思。因此教师在教授时可以从诗的作者、诗的内容、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以及诗中发生故事的脉络来进行讲解。
一、对诗的作者进行展开
《夜书所见》是叶绍翁所写,教师在教授这首诗时可以先从作者入手,介绍作者:“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是江湖派诗人。他还写过《游园不值》等文章。”教师在讲授完《夜书所见》的知识后就可以对《游园不值》的内容进行大概的讲解,让学生对《游园不值》这首诗也有一个了解,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一首诗的课程中既掌握了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又学会了课外的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再如学习《夜宿山寺》时,教师可以对李白进行扩展讲解,“李白是唐朝诗人,号‘青莲居士’,有‘诗仙’的美称。我们之前也学过李白的诗,大家能回忆起来吗?”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静夜思》,这样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温故知新,对诗人李白也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学习《望洞庭》时,向学生多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让学生体会到刘禹锡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教师在对作者本身进行扩展时也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作者的其他一些作品,让学生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有更多的了解,方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诗人的认识加深印象,以及对诗人的作品传达的感情有一个大致的认知。
二、对诗中词语进行展开
教师在对作者进行一个大致介绍后,应先向学生讲解诗中的字词意思。字词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明白诗句的表层意思,以便学生能够对诗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夜书所见》中,题目中的“夜书”两字就是字面“晚上写”的意思,但是“萧萧”一次就是在形容风声,“客情”一词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词“旅客思乡之情”。除了词语之外还应注意字的意思,“挑”字是个多音字,教师要告知学生正确的读音;而且对“篱”字也要多加注意,小学阶段,这个字相对较复杂。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的写法和简便的记忆方法,“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它的笔顺”等知识。教师在对此类词语进行解释后,让学生根据所讲的词语的意思去翻译诗句表层的含义,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内容去进行自主创作,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自己的认知,在经过教师后期对内容的讲解加深对诗的感情理解。
诗句中的字词对于诗句的理解具有关键作用,例如上文诗中的“客声”一词,它就明确表达了詩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诗中起关键词作用;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吹”为诗添了点睛之笔,使诗句有了拟人的色彩。由此看来诗句中的字词对于诗句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认识。
三、对诗句的内容进行展开
对于诗句内容教师应先要求学生对整首诗做一个停顿划分,句意的停顿对于理解诗句内容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检查学生的划分后,教师再给出正确的停顿方法,并让学生跟读,体会作者的感情。“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在进行正确朗读后教师让学生体会“一灯明”的孤独之感,以及“动客情”中的思乡之情,教会学生将自己代入进诗中,更容易的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漂泊孤独之感,使学生更好理解诗的主旨。
在作者的相关背景和诗句中字词的读法、写法、意思等解决完后,教师就可以对诗句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了,“萧萧梧叶送寒声”的意思,根据刚才教师讲的词语意思可以理解为“萧瑟的秋风吹动着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从字面意思上就给人一种萧条之感,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第二句“江上秋风送客情”根据教师上文所给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江上的秋风让漂游在外的诗人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在学习完整首诗时,教师就应向学生提问,哪句诗是诗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诗中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写诗的目的等相关知识在引出类似的诗句,用更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引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让学生以这一首《夜书所见》中的思乡之情为点,带出更多的有思乡之情的诗句,让学生体会思乡之情,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诗句。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仅是单纯地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课本的知识只是一个点,教师可以以这个点为跳板教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有些知识表面看起来很浅显,但是它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把表层意思教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把背后蕴藏的知识也教给学生,以点带面进行教学,深度挖掘知识点背后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利用所学知识点练习其他知识点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散力。
【参考文献】
【1】陈利利.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探讨【J】.试题与研究, 2018(15)
【2】王慧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新课程(中) ,2018(11)
【3】李素平.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J】.新课程(上),2018(11)
【4】刘建华.小学语文适应新课程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8(11)
【5】戈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上) ,2018(11)
【6】窦占东.浅谈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理解生活中的复杂现象。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把表层意思教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把背后蕴藏的知识也教给学生,以点带面进行教学,深度挖掘知识点背后的知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以点带面 扩展 知识 诗歌
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面广且知识点琐碎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目标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理解生活中的复杂现象。以古诗的学习为例,古诗的内容丰富,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但课本上所呈现的内容只是诗句的表层意思。因此教师在教授时可以从诗的作者、诗的内容、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以及诗中发生故事的脉络来进行讲解。
一、对诗的作者进行展开
《夜书所见》是叶绍翁所写,教师在教授这首诗时可以先从作者入手,介绍作者:“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是江湖派诗人。他还写过《游园不值》等文章。”教师在讲授完《夜书所见》的知识后就可以对《游园不值》的内容进行大概的讲解,让学生对《游园不值》这首诗也有一个了解,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一首诗的课程中既掌握了课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又学会了课外的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再如学习《夜宿山寺》时,教师可以对李白进行扩展讲解,“李白是唐朝诗人,号‘青莲居士’,有‘诗仙’的美称。我们之前也学过李白的诗,大家能回忆起来吗?”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静夜思》,这样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温故知新,对诗人李白也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学习《望洞庭》时,向学生多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让学生体会到刘禹锡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教师在对作者本身进行扩展时也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作者的其他一些作品,让学生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有更多的了解,方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诗人的认识加深印象,以及对诗人的作品传达的感情有一个大致的认知。
二、对诗中词语进行展开
教师在对作者进行一个大致介绍后,应先向学生讲解诗中的字词意思。字词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明白诗句的表层意思,以便学生能够对诗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夜书所见》中,题目中的“夜书”两字就是字面“晚上写”的意思,但是“萧萧”一次就是在形容风声,“客情”一词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词“旅客思乡之情”。除了词语之外还应注意字的意思,“挑”字是个多音字,教师要告知学生正确的读音;而且对“篱”字也要多加注意,小学阶段,这个字相对较复杂。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的写法和简便的记忆方法,“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它的笔顺”等知识。教师在对此类词语进行解释后,让学生根据所讲的词语的意思去翻译诗句表层的含义,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内容去进行自主创作,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自己的认知,在经过教师后期对内容的讲解加深对诗的感情理解。
诗句中的字词对于诗句的理解具有关键作用,例如上文诗中的“客声”一词,它就明确表达了詩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诗中起关键词作用;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吹”为诗添了点睛之笔,使诗句有了拟人的色彩。由此看来诗句中的字词对于诗句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认识。
三、对诗句的内容进行展开
对于诗句内容教师应先要求学生对整首诗做一个停顿划分,句意的停顿对于理解诗句内容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检查学生的划分后,教师再给出正确的停顿方法,并让学生跟读,体会作者的感情。“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在进行正确朗读后教师让学生体会“一灯明”的孤独之感,以及“动客情”中的思乡之情,教会学生将自己代入进诗中,更容易的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漂泊孤独之感,使学生更好理解诗的主旨。
在作者的相关背景和诗句中字词的读法、写法、意思等解决完后,教师就可以对诗句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了,“萧萧梧叶送寒声”的意思,根据刚才教师讲的词语意思可以理解为“萧瑟的秋风吹动着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从字面意思上就给人一种萧条之感,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第二句“江上秋风送客情”根据教师上文所给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江上的秋风让漂游在外的诗人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在学习完整首诗时,教师就应向学生提问,哪句诗是诗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诗中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写诗的目的等相关知识在引出类似的诗句,用更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引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让学生以这一首《夜书所见》中的思乡之情为点,带出更多的有思乡之情的诗句,让学生体会思乡之情,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诗句。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仅是单纯地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课本的知识只是一个点,教师可以以这个点为跳板教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有些知识表面看起来很浅显,但是它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把表层意思教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把背后蕴藏的知识也教给学生,以点带面进行教学,深度挖掘知识点背后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利用所学知识点练习其他知识点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散力。
【参考文献】
【1】陈利利.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探讨【J】.试题与研究, 2018(15)
【2】王慧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新课程(中) ,2018(11)
【3】李素平.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J】.新课程(上),2018(11)
【4】刘建华.小学语文适应新课程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8(11)
【5】戈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上) ,2018(11)
【6】窦占东.浅谈小学语文快乐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