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空饷”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大力整治“吃空饷”问题,对于建设廉洁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新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又一次强调了集中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吃空饷”已不仅是违法违规行为,更是一种腐败,造成的财政资金损失不可估量,已经成为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对于“吃空饷”的现象,我党和国家历来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批查处一批,仅从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部分地方公布的清查情况来看,我国30个省份共清理清退16.2万“吃空饷”人员。
根据中编办此前下发的《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吃空饷”现象主要包括5种情况:在编不在岗的;已经调离,但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的;已经死亡未核销编制的;其他形式“吃空饷”的。针对上述情况,各地已开展的“吃空饷”清理活动主要以自查自纠为主,采取个人申报、单位内部自查、举报反映、核对核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自查”、“举报”等方法难免会产生漏网之鱼,会有人侥幸过关。作为审计机关,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查处“吃空饷”问题上打开局面,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一个迫切的课题。
要挖掘出财政供养人员中的“蛀虫”,首先需要收集连贯完整的人事资料、客观详实的会计资料等。财政系统拥有较为完整的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表。人事局拥有较为完整的人员编制信息表加上各种会计账簿都是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而这些信息体量巨大,依靠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则显得非常必要。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据的分析挖掘。
一、对工龄的分析
工龄随人员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变化,而公务员系统的工资等级又和工龄和职务级别成同步对应关系。这个不变的同步性为我们提供了筛查的着眼点。我国劳动法规定任何企业不得雇佣不满16周岁的人员,那么也就是说,任何人员的工龄计算点不可能小于16周岁。取得财政系统提供的完整的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表并将之导入AO系统后,执行以下语句:
select * from 人员信息表 where datediff (year,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 < 16 and 离退时间=' '
就可以筛出16周岁以前就已经拥有编制并计算工龄领取工资的未离退人员,另外教育程度也和工龄起算点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也可以引入进行排查:
select * from 人员信息表 where(datediff(year,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 < 21 and 离退时间=' ' and 学历in('本科','大专')) or (datediff(year,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 < 18 and 离退时间=' ' and 学历='高中') or (datediff(year,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 < 24 and 离退时间=' ' and 学历='研究生')
当然有些特殊情况譬如按照政策规定一些人员在校学习期间也计算工龄,那么可以针对这些情况就筛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以最终确定重点核实人员名单。
二、对人员信息的分析
一些在职人员运用各种手段修改自身年龄,以期仕途能有更长久的发展。而作为个人,身份证号中所反映的个人年龄信息是经过公安户籍系统先行确认无误的。因此将个人年龄信息与身份证号中的年龄信息进行比对也显得尤为必要。
Select * from 人员信息表 where (len(身份证号)=18 and substring(身份证号,7,4)<>year(出身日期)) or (len(身份证号)=15 and substring(身份证号,7,2)<>substring(year(出身日期),3,2))
通过上面的方法,将类似人员信息表之类包含人员出生日期的普通资料与户籍资料相比对,筛查出信息不符的需重点核实人员。有条件的话,可以提请公安系统进行协助,取得当地的常住人口户籍资料,通过姓名与身份证号进一步核实人员身份信息是否与户籍信息相一致。
三、对预算信息的分析
以往财政在安排部门年初预算时,有一些品目诸如某一列项经费会以单位人员编制情况为依据,按人头数乘以一定的基数进行安排编制。一方面,通过预算安排表的这些品目除以经费基数获得的各单位的人员数;另一方面通过人事部门的原始数据获得各单位人员编制数。两相比对:
Select a.单位,a.编制人员数,b.财政人员数 from (Select单位,编制人员数=count(a.*) from 编制表 group by 单位) a join (Select 单位,财政人员数=某一列项经费/基数 from 预算表) b on a.单位=b.单位 where a.编制人员数<>b.财政人员数
人数不符即确定重点核查单位,以期进一步确定重点核实人员名单。
四、对考勤表的分析
随着政府机关考勤制度的日臻完善,许多单位都有按照自身实际制定了考勤制度,更有不少机关已经增添了电子考情系统。考勤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都大幅度提升。而对于“吃空饷”人员,考勤制度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监督能力。与一般的事假、迟到等在考勤资料里的显示不同,一般的“吃空饷”人员在考勤资料里基本是没有有效记录,甚至直接没有记录。根据这一点,在一年中的各个月随机抽取若干份考勤记录统一汇总成年度考勤抽查表。对于其中的考勤人员进行统计再与单位在编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分析:
Select a.* from 编制信息 a left join (Select 人名,count(*) from 汇总考勤表 where 考勤信息 is not null group by 人名)b on a.人名=b.人名 where b.人名 is null
以上就可查处考情表内长期未出现有效记录的人员姓名,然后将其列入重点核实人员名单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当然,对于那些长期事假或者超假不归的人员也可以通过考勤信息的细化将相关人员信息增加进来。
五、对单位之间信息的筛选
对于单位之间的信息比对主要是筛查那些已经调离,但未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情况,避免出现同一个人同时在多个单位同时领取工资的情形。这既可以通过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表进行分析,也可以采用人事部门的编制信息进行分析,譬如:
select 身份证号码,单位 from 人员信息表 group by 身份证号码 having count(*)>1
毋庸置疑,上述方法仅能从事后进行弥补,要让“吃空饷”现象从源头上得以根除。就必须对“吃空饷”这种违法违纪行为运用法律的武器,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不断加强监管,不仅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对于财政、人事部门等监管不力、失察渎职的相关责任人要加大问责力度。让之前制定的各种事前、事中监督切实有效的运行起来,发挥效力。(作者单位:九江市浔阳区审计局)
从一定意义上说,“吃空饷”已不仅是违法违规行为,更是一种腐败,造成的财政资金损失不可估量,已经成为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对于“吃空饷”的现象,我党和国家历来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批查处一批,仅从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部分地方公布的清查情况来看,我国30个省份共清理清退16.2万“吃空饷”人员。
根据中编办此前下发的《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吃空饷”现象主要包括5种情况:在编不在岗的;已经调离,但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的;已经死亡未核销编制的;其他形式“吃空饷”的。针对上述情况,各地已开展的“吃空饷”清理活动主要以自查自纠为主,采取个人申报、单位内部自查、举报反映、核对核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自查”、“举报”等方法难免会产生漏网之鱼,会有人侥幸过关。作为审计机关,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查处“吃空饷”问题上打开局面,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一个迫切的课题。
要挖掘出财政供养人员中的“蛀虫”,首先需要收集连贯完整的人事资料、客观详实的会计资料等。财政系统拥有较为完整的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表。人事局拥有较为完整的人员编制信息表加上各种会计账簿都是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而这些信息体量巨大,依靠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则显得非常必要。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据的分析挖掘。
一、对工龄的分析
工龄随人员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变化,而公务员系统的工资等级又和工龄和职务级别成同步对应关系。这个不变的同步性为我们提供了筛查的着眼点。我国劳动法规定任何企业不得雇佣不满16周岁的人员,那么也就是说,任何人员的工龄计算点不可能小于16周岁。取得财政系统提供的完整的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表并将之导入AO系统后,执行以下语句:
select * from 人员信息表 where datediff (year,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 < 16 and 离退时间=' '
就可以筛出16周岁以前就已经拥有编制并计算工龄领取工资的未离退人员,另外教育程度也和工龄起算点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也可以引入进行排查:
select * from 人员信息表 where(datediff(year,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 < 21 and 离退时间=' ' and 学历in('本科','大专')) or (datediff(year,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 < 18 and 离退时间=' ' and 学历='高中') or (datediff(year,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 < 24 and 离退时间=' ' and 学历='研究生')
当然有些特殊情况譬如按照政策规定一些人员在校学习期间也计算工龄,那么可以针对这些情况就筛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以最终确定重点核实人员名单。
二、对人员信息的分析
一些在职人员运用各种手段修改自身年龄,以期仕途能有更长久的发展。而作为个人,身份证号中所反映的个人年龄信息是经过公安户籍系统先行确认无误的。因此将个人年龄信息与身份证号中的年龄信息进行比对也显得尤为必要。
Select * from 人员信息表 where (len(身份证号)=18 and substring(身份证号,7,4)<>year(出身日期)) or (len(身份证号)=15 and substring(身份证号,7,2)<>substring(year(出身日期),3,2))
通过上面的方法,将类似人员信息表之类包含人员出生日期的普通资料与户籍资料相比对,筛查出信息不符的需重点核实人员。有条件的话,可以提请公安系统进行协助,取得当地的常住人口户籍资料,通过姓名与身份证号进一步核实人员身份信息是否与户籍信息相一致。
三、对预算信息的分析
以往财政在安排部门年初预算时,有一些品目诸如某一列项经费会以单位人员编制情况为依据,按人头数乘以一定的基数进行安排编制。一方面,通过预算安排表的这些品目除以经费基数获得的各单位的人员数;另一方面通过人事部门的原始数据获得各单位人员编制数。两相比对:
Select a.单位,a.编制人员数,b.财政人员数 from (Select单位,编制人员数=count(a.*) from 编制表 group by 单位) a join (Select 单位,财政人员数=某一列项经费/基数 from 预算表) b on a.单位=b.单位 where a.编制人员数<>b.财政人员数
人数不符即确定重点核查单位,以期进一步确定重点核实人员名单。
四、对考勤表的分析
随着政府机关考勤制度的日臻完善,许多单位都有按照自身实际制定了考勤制度,更有不少机关已经增添了电子考情系统。考勤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都大幅度提升。而对于“吃空饷”人员,考勤制度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监督能力。与一般的事假、迟到等在考勤资料里的显示不同,一般的“吃空饷”人员在考勤资料里基本是没有有效记录,甚至直接没有记录。根据这一点,在一年中的各个月随机抽取若干份考勤记录统一汇总成年度考勤抽查表。对于其中的考勤人员进行统计再与单位在编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分析:
Select a.* from 编制信息 a left join (Select 人名,count(*) from 汇总考勤表 where 考勤信息 is not null group by 人名)b on a.人名=b.人名 where b.人名 is null
以上就可查处考情表内长期未出现有效记录的人员姓名,然后将其列入重点核实人员名单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当然,对于那些长期事假或者超假不归的人员也可以通过考勤信息的细化将相关人员信息增加进来。
五、对单位之间信息的筛选
对于单位之间的信息比对主要是筛查那些已经调离,但未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情况,避免出现同一个人同时在多个单位同时领取工资的情形。这既可以通过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表进行分析,也可以采用人事部门的编制信息进行分析,譬如:
select 身份证号码,单位 from 人员信息表 group by 身份证号码 having count(*)>1
毋庸置疑,上述方法仅能从事后进行弥补,要让“吃空饷”现象从源头上得以根除。就必须对“吃空饷”这种违法违纪行为运用法律的武器,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不断加强监管,不仅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对于财政、人事部门等监管不力、失察渎职的相关责任人要加大问责力度。让之前制定的各种事前、事中监督切实有效的运行起来,发挥效力。(作者单位:九江市浔阳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