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上,张来印饲养了一群穿鞋的鸡。给鸡穿鞋,听起来确实新鲜。鸡穿上了鞋,不但走路受到影响,刨食也不行了。那么,张来印又何出此行呢?
2005年5月,张来印退伍回乡的第三天,便接到了几位战友的电话。因为易县的柴鸡蛋小有名气,战友们希望他帮忙买些货真价实的柴鸡蛋。可这个要求却让张来印颇感为难,因为村里一般的家庭也就养七八只鸡,产蛋量也不高。不过,既然老战友开了口,张来印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然后,张来印跑了20多里路,绕了六七个村庄,挨家挨户去买才凑够了数量,把他累得够呛。
这件事让张来印感触颇深,家乡的柴鸡蛋虽然有名,可产量很小。如果自己能进行规模饲养,向城市批量供应,肯定能赚钱。打定主意后,张来印于当年10月创办了养殖场,从山东购进了20000只鸡苗。
然而,小鸡的成长带给他的并不是快乐,而是麻烦。20000只鸡散在山坡上,每天如此,三五个月后,周边已经变得寸草不生,当地畜牧站也专程赶来,提出了要求。
一般来说,每亩山地的饲养量是一定的,超出了限定量,就会造成生物链断裂,鸡的食物来源也会因此枯竭。此时张来印才明白,为什么当地的柴鸡蛋即使供不应求也没人规模饲养。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开辟新的场地分栏饲养,要么减少饲养数量。开辟新的场地,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个人也很难分心照顾;减小规模,在市场上就不具备优势,这让张来印两头为难。后来,他想出了一个既不破坏植被还不用减小规模的办法:加大饲料量。
饲料成为主要食源后,母鸡几乎每天都能产出一枚蛋,张来印暗自高兴。没过多久,经销商卢涛听说这里有大批柴鸡蛋,马上就来签订了包销合同。张来印本以为以后会财源不断,没想到,只高兴了一天,这笔生意就出了岔子。
张来印刚把鸡蛋发出去不久,卢涛就打来电话把他劈头盖脸地骂一通,说他以次充好,说他的鸡蛋不是柴鸡蛋。张来印不相信,带着刚产出来的鸡蛋找到卢涛,要当面对质。结果接连打开了几个鸡蛋,都和发给卢涛的一模一样,再与卢涛从村子里收上来的柴鸡蛋相比,色泽差异一目了然,张来印傻了眼,只能把鸡蛋都拉回了家。
接下来的日子,张来印为了找销路四处奔波,可这样的柴鸡蛋自然没人愿意收,购。不得已,他只好把鸡蛋当做普通鸡蛋拿到市场销售,还因为个小卖了个低价。
就在张来印近乎绝望的时候,战友刘洪武给他讲了一件事。刘洪武说,在陕西的一些地方,人们为了防止鸡抓坏地膜,把鸡的爪子都包了起来。张来印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穿上鞋,鸡就不会因为刨食再破坏生态。于是,他照葫芦画瓢,先做了几双进行试验。可鸡穿上鞋后感觉不自然,就想把“鞋”叼下来,别的鸡也觉着挺奇怪的,就来回追着它看。这么一折腾,鸡受了惊吓,接连几天都不下蛋,张来印为此还埋怨了刘洪武。后来,刘洪武到妻子的老家,向老人仔细打听了来龙去脉。老人们告诉他,要在鸡还不会下蛋时就给它们穿上,等它们都习惯了就好了。
小的时候让它适应,下蛋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影响,刘洪武把这个诀窍告诉了张来印。两人决定另购鸡苗,在山谷另一侧的密林中重新搭建鸡合。小鸡长到40天,育雏期结束时,张来印就给小鸡都穿上了用耐磨的粗布做成的鸭掌形状的鞋,把鸡的尖爪包起来,既不影响它们活动,还能防止它们刨地。闹腾了几周后,小鸡果真都平静了下来。
植被不再被破坏,小鸡能吃到的东西反而比以前多了。张来印每天只需要添加少量粮食作为补充,不但节省了成本,小鸡也得到了均衡的营养,鸡蛋自然与以前的有了明显区别。这回,张来印带着鸡蛋又一次找到了卢涛,验过鸡蛋后,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供货合同,卢涛给出了高于普通鸡蛋10倍的价格。
2007年底,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张来印不但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0万只,还投资建成了加工厂,如今,他的柴鸡蛋已经远销到了千里之外的深圳,走进了全国72家连锁超市。
点评:一般而言,养殖项目需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很明显的效益,但规模必须以环境、资源的适应能力为限,所以,项目前期的调查要做好。而一旦陷入困境,未必不能解决,像给鸡穿鞋这种超常规的办法就很好,但关键是得有与众不同的眼界和超常规的思维。
2005年5月,张来印退伍回乡的第三天,便接到了几位战友的电话。因为易县的柴鸡蛋小有名气,战友们希望他帮忙买些货真价实的柴鸡蛋。可这个要求却让张来印颇感为难,因为村里一般的家庭也就养七八只鸡,产蛋量也不高。不过,既然老战友开了口,张来印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然后,张来印跑了20多里路,绕了六七个村庄,挨家挨户去买才凑够了数量,把他累得够呛。
这件事让张来印感触颇深,家乡的柴鸡蛋虽然有名,可产量很小。如果自己能进行规模饲养,向城市批量供应,肯定能赚钱。打定主意后,张来印于当年10月创办了养殖场,从山东购进了20000只鸡苗。
然而,小鸡的成长带给他的并不是快乐,而是麻烦。20000只鸡散在山坡上,每天如此,三五个月后,周边已经变得寸草不生,当地畜牧站也专程赶来,提出了要求。
一般来说,每亩山地的饲养量是一定的,超出了限定量,就会造成生物链断裂,鸡的食物来源也会因此枯竭。此时张来印才明白,为什么当地的柴鸡蛋即使供不应求也没人规模饲养。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开辟新的场地分栏饲养,要么减少饲养数量。开辟新的场地,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个人也很难分心照顾;减小规模,在市场上就不具备优势,这让张来印两头为难。后来,他想出了一个既不破坏植被还不用减小规模的办法:加大饲料量。
饲料成为主要食源后,母鸡几乎每天都能产出一枚蛋,张来印暗自高兴。没过多久,经销商卢涛听说这里有大批柴鸡蛋,马上就来签订了包销合同。张来印本以为以后会财源不断,没想到,只高兴了一天,这笔生意就出了岔子。
张来印刚把鸡蛋发出去不久,卢涛就打来电话把他劈头盖脸地骂一通,说他以次充好,说他的鸡蛋不是柴鸡蛋。张来印不相信,带着刚产出来的鸡蛋找到卢涛,要当面对质。结果接连打开了几个鸡蛋,都和发给卢涛的一模一样,再与卢涛从村子里收上来的柴鸡蛋相比,色泽差异一目了然,张来印傻了眼,只能把鸡蛋都拉回了家。
接下来的日子,张来印为了找销路四处奔波,可这样的柴鸡蛋自然没人愿意收,购。不得已,他只好把鸡蛋当做普通鸡蛋拿到市场销售,还因为个小卖了个低价。
就在张来印近乎绝望的时候,战友刘洪武给他讲了一件事。刘洪武说,在陕西的一些地方,人们为了防止鸡抓坏地膜,把鸡的爪子都包了起来。张来印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穿上鞋,鸡就不会因为刨食再破坏生态。于是,他照葫芦画瓢,先做了几双进行试验。可鸡穿上鞋后感觉不自然,就想把“鞋”叼下来,别的鸡也觉着挺奇怪的,就来回追着它看。这么一折腾,鸡受了惊吓,接连几天都不下蛋,张来印为此还埋怨了刘洪武。后来,刘洪武到妻子的老家,向老人仔细打听了来龙去脉。老人们告诉他,要在鸡还不会下蛋时就给它们穿上,等它们都习惯了就好了。
小的时候让它适应,下蛋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影响,刘洪武把这个诀窍告诉了张来印。两人决定另购鸡苗,在山谷另一侧的密林中重新搭建鸡合。小鸡长到40天,育雏期结束时,张来印就给小鸡都穿上了用耐磨的粗布做成的鸭掌形状的鞋,把鸡的尖爪包起来,既不影响它们活动,还能防止它们刨地。闹腾了几周后,小鸡果真都平静了下来。
植被不再被破坏,小鸡能吃到的东西反而比以前多了。张来印每天只需要添加少量粮食作为补充,不但节省了成本,小鸡也得到了均衡的营养,鸡蛋自然与以前的有了明显区别。这回,张来印带着鸡蛋又一次找到了卢涛,验过鸡蛋后,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供货合同,卢涛给出了高于普通鸡蛋10倍的价格。
2007年底,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张来印不但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0万只,还投资建成了加工厂,如今,他的柴鸡蛋已经远销到了千里之外的深圳,走进了全国72家连锁超市。
点评:一般而言,养殖项目需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很明显的效益,但规模必须以环境、资源的适应能力为限,所以,项目前期的调查要做好。而一旦陷入困境,未必不能解决,像给鸡穿鞋这种超常规的办法就很好,但关键是得有与众不同的眼界和超常规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