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是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原理,通过电教媒体来沟通和控制教学信息,以创造最佳教学效果。也就是说,电教手段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抽象的材料形象化,利用声、色、形、景来强化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并建立起信息联系,从而诱发大脑迅速反应,加速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率,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增大教学信息容量的目的。这个过程,就是在有关教学法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学媒体自身的功能和特点,把设备的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过程。因此它展示了电教媒体与外语教学之间业已存在的内在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断的磨合中得以巩固和完善,并为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这一基本规律。
外语电化教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它是科技成果在教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正如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是以工具的革新为主要特征一样,外语电化教学的每一步发展同样离不开教学媒体的更新。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往往是创造和推动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的直接动力。以听说教学法为例,行为主义教学流派根据“刺激——反应”理论提出的这一教学法则,要求学生通过大量机械性的句型操练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应运而生的语言实验室成为从事这一活动的最佳“工具”。由此可见,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从根本上增强了电化教学的力度,推动着它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个方面同样不可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周期不断缩短,促使外语电化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发展节奏日益加快。从教学媒体的沿革及其进展速度可以看出,从幻灯、唱片、电影、广播、录音、语言实验室、电视、录像、卫星传播、计算机一直到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演变中,这些媒体已经从原始的单一信息形态发展到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全息形态,变革的周期在不断加快,新老交替的时间由初期的几十年逐渐缩小到十几年,甚至更短,形成一种日新月异的快节奏趋势。这种趋势给外语电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认识和掌握外语电教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这种规律能推动我们所面临的工作。
电化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与机之间需要相互适应,而人是处在主导地位的,因此首先要在人这个因素上下功夫。要发挥好人的作用,首先要根据总体工作规划和要求,设定相应的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任务和职责,根据不同岗位的各自特点选择相应的工作成员。在人员的物色和调配中,要充分考虑其专业特长、学历层次和新老梯次,从整体上把握好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人员配备。同时,在工作实践中,要注意选拨和培养知识面广并突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在管好用好现有媒体的同时,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新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努力成为新手段、新技术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的手段和技术不仅能为我们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而且也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他们在适应新的工作手段中能够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他们所从事的科研革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因此,人员素质与设备技术之间存在的这种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电教事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发挥人与机这两个参数的最大效率是我们电教工作者永恒的目标。
从上述关系中得出的几条基本规律为外语电化教学勾画了粗略的轮廓。从总体上看,目前外语电教正朝着教学、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模式发展。然而,事实上每个单位的规模层次和工作任务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基本模式相近的同时,他们正在各显自身特色。比如有的突出声像资料的收集、积累与播放,为外语教学开辟第二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视觉氛围;有的集中精力搞教学片摄制,拥有一支精悍的编导队伍,为教材的立体化而努力;有的则大力加强语言实验室和视听教室的建设,为语音练习、口语实践以及视听资料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还有的充分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在保障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创收活动,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弥补原有教学经费的不足,摆脱经济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束缚。目前电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特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显示了它的功能和作用,为它今后的标准化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那么,从理论上说标准化模式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和功能呢?
一、从工作性质上看,它要有:(1)声像资料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卫星地面接收、无线电广播、资料采购(录音、录像、电影、光盘、磁盘等)与贮存管理、声像软件制作等。(2)传播系统。它包括闭路电视播放、声像阅览中心、计算机等。(3)语言实验室群。包括各种档次的听力室、视听室、综合型高级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4)教学与理论研究。包括外语教学(口语、听力、视听说课等)、电教基础课教学、电教理论研讨、教材与教法研究、课程教学设计等。(5)设备技术保障与科研革新。包括所有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修理、改造与革新,以及技术开发应用、设备的研制与试验等。
二、从组织机构上看,它应该分为:(1)教学研究室,侧重电教理论和应用研究,制定规划和计划,指导电化教学的开展和提高,同时为学生和教师讲授电教基础知识。(2)技术保障室,负责电教设备的技术保障与维修管理、科研革新以及产品信息交流。(3)声像资料室,负责资料收集与管理,为教学服务。(4)软件制作室,负责教学节目的摄、录、编,以及美术设计、动画创作与特技制作、声像资料加工复制等。(5)有线电视台(站),负责闭路电视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日常教学节目播放与信息传递。
三、从人员组成上看,外语电教队伍的配备应该围绕教学、科研、服务3项主要任务进行考虑。第一类是教学人员。教学人员当中又分两种:一是直接从事外语教学、教学法研究、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软件编制工作;二是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并讲授有关课程。他们的职称系列为教师或研究员系列。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他们是设备的管理、维护与保障者。他们不仅要熟悉各种现代媒体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而且要负责对使用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传授操作和维护保养方面的常识。他们的职称系列为工程师或实验师系列。第三类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细分有3种:一是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是电化教学总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包括人员的调配和设备的调用。他们一般都兼有行政职务。二是资料管理人员,他们是声像资料的收集者和管理者,同时要为教学提供经常性的资料咨询与服务工作。他们的职称大部分为资料员,挂靠教师系列或研究员系列。三是设备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中有财产保管员和设备管理员以及设备场地管理人员等。他们在管理好财物的同时,要做好经常性的服务保障工作。他们的职务或职称分别为保管员、会计、出纳、技术员、实验师等。第四类是软件制作人员。他们从事教学片的摄制与编导工作,细分有摄像、编辑、导演、特技、配音、美工等环节。他们的职称主要挂靠在编辑系列。
综上所述,电化教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因此,标准化模式的建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使之逐渐得以形成和完善。
外语电化教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它是科技成果在教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正如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是以工具的革新为主要特征一样,外语电化教学的每一步发展同样离不开教学媒体的更新。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往往是创造和推动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的直接动力。以听说教学法为例,行为主义教学流派根据“刺激——反应”理论提出的这一教学法则,要求学生通过大量机械性的句型操练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应运而生的语言实验室成为从事这一活动的最佳“工具”。由此可见,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从根本上增强了电化教学的力度,推动着它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个方面同样不可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周期不断缩短,促使外语电化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发展节奏日益加快。从教学媒体的沿革及其进展速度可以看出,从幻灯、唱片、电影、广播、录音、语言实验室、电视、录像、卫星传播、计算机一直到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演变中,这些媒体已经从原始的单一信息形态发展到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全息形态,变革的周期在不断加快,新老交替的时间由初期的几十年逐渐缩小到十几年,甚至更短,形成一种日新月异的快节奏趋势。这种趋势给外语电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认识和掌握外语电教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这种规律能推动我们所面临的工作。
电化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与机之间需要相互适应,而人是处在主导地位的,因此首先要在人这个因素上下功夫。要发挥好人的作用,首先要根据总体工作规划和要求,设定相应的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任务和职责,根据不同岗位的各自特点选择相应的工作成员。在人员的物色和调配中,要充分考虑其专业特长、学历层次和新老梯次,从整体上把握好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人员配备。同时,在工作实践中,要注意选拨和培养知识面广并突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在管好用好现有媒体的同时,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新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努力成为新手段、新技术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的手段和技术不仅能为我们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而且也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他们在适应新的工作手段中能够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他们所从事的科研革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因此,人员素质与设备技术之间存在的这种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电教事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发挥人与机这两个参数的最大效率是我们电教工作者永恒的目标。
从上述关系中得出的几条基本规律为外语电化教学勾画了粗略的轮廓。从总体上看,目前外语电教正朝着教学、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模式发展。然而,事实上每个单位的规模层次和工作任务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基本模式相近的同时,他们正在各显自身特色。比如有的突出声像资料的收集、积累与播放,为外语教学开辟第二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视觉氛围;有的集中精力搞教学片摄制,拥有一支精悍的编导队伍,为教材的立体化而努力;有的则大力加强语言实验室和视听教室的建设,为语音练习、口语实践以及视听资料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还有的充分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在保障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创收活动,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弥补原有教学经费的不足,摆脱经济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束缚。目前电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特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显示了它的功能和作用,为它今后的标准化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那么,从理论上说标准化模式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和功能呢?
一、从工作性质上看,它要有:(1)声像资料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卫星地面接收、无线电广播、资料采购(录音、录像、电影、光盘、磁盘等)与贮存管理、声像软件制作等。(2)传播系统。它包括闭路电视播放、声像阅览中心、计算机等。(3)语言实验室群。包括各种档次的听力室、视听室、综合型高级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4)教学与理论研究。包括外语教学(口语、听力、视听说课等)、电教基础课教学、电教理论研讨、教材与教法研究、课程教学设计等。(5)设备技术保障与科研革新。包括所有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修理、改造与革新,以及技术开发应用、设备的研制与试验等。
二、从组织机构上看,它应该分为:(1)教学研究室,侧重电教理论和应用研究,制定规划和计划,指导电化教学的开展和提高,同时为学生和教师讲授电教基础知识。(2)技术保障室,负责电教设备的技术保障与维修管理、科研革新以及产品信息交流。(3)声像资料室,负责资料收集与管理,为教学服务。(4)软件制作室,负责教学节目的摄、录、编,以及美术设计、动画创作与特技制作、声像资料加工复制等。(5)有线电视台(站),负责闭路电视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日常教学节目播放与信息传递。
三、从人员组成上看,外语电教队伍的配备应该围绕教学、科研、服务3项主要任务进行考虑。第一类是教学人员。教学人员当中又分两种:一是直接从事外语教学、教学法研究、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软件编制工作;二是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并讲授有关课程。他们的职称系列为教师或研究员系列。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他们是设备的管理、维护与保障者。他们不仅要熟悉各种现代媒体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而且要负责对使用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传授操作和维护保养方面的常识。他们的职称系列为工程师或实验师系列。第三类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细分有3种:一是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是电化教学总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包括人员的调配和设备的调用。他们一般都兼有行政职务。二是资料管理人员,他们是声像资料的收集者和管理者,同时要为教学提供经常性的资料咨询与服务工作。他们的职称大部分为资料员,挂靠教师系列或研究员系列。三是设备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中有财产保管员和设备管理员以及设备场地管理人员等。他们在管理好财物的同时,要做好经常性的服务保障工作。他们的职务或职称分别为保管员、会计、出纳、技术员、实验师等。第四类是软件制作人员。他们从事教学片的摄制与编导工作,细分有摄像、编辑、导演、特技、配音、美工等环节。他们的职称主要挂靠在编辑系列。
综上所述,电化教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因此,标准化模式的建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使之逐渐得以形成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