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以其传播和交流的即时性、实效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诉求、传递思想和分享情感的重要载体,其对大学生理想和信念的塑造与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要求,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引言
現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只是、展示自我、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育人新阵地,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所谓新媒体,就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形势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新媒体图文并茂的新奇观点相比传统的政治说教和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比,更好引起学生的阅读和参与兴趣,因此,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已经成为了高校和教师的关注焦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战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一支被寄予厚望、承载重要使命的队伍,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打造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的新媒体平台;要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实施准则;要利用新媒体,分析大数据,精准预测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变化,提高育人实效。
一、论述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完善创新育人方法
面对复杂多样的学生群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经过自主学习后,让学生将观念内化为自我思想、自我意识,以达到思政育人的最优效果。在高校新媒体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育人方法,拓宽育人传播范围,突破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以多元革新、协同融合的手段实现新时代思政育人的多种可能。同时,借助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打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时空限制,以平等对话的传播立场和多向沟通的传播方式,努力实现高校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在互联网时代依托各类新媒体技术平台而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既能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又能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者。
(二)增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不仅体现为教育载体的媒介之新、教育方式的手段之新,更体现为教育思维的认知之新。在新媒体领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始终以新时代新思想武装头脑,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二、分析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报备审批程序和监督指导管理体系
目前,部分高校的新媒体管理仍存在管理缺失、监管无效的“重建轻管”的现象,更多偏重日常业务内容管理与更新,尚未形成完善可行的长效运营机制。由于新媒体准入门槛低、技术难度小、制度约束少,新媒体平台多样、交互、复杂的特点就更加凸显,而部分高校对校园新媒体缺乏严谨完善的报备审批程序和监督指导管理体系,管理工作未及时留痕,各级新媒体平台的实际运营内容、运营效果、运营影响都无法得到客观有效的评估。同时,新媒体平台虽然为大学生的自我诉求表达提供了合理依据和渠道,但是部分新媒体平台只追求阅读量、点击率等数据指标,甚至对一些敏感话题进行炒作,致使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乱象丛生。此外,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又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官方新媒体有声有色;另一方面,其下属各学院的新媒体水平则参差不齐。
(二)缺乏深度与创新,学生主体不被重视
1.一些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内容缺乏深度与创新,教条主义色彩浓烈,内容多为生搬硬套、机械复制、空洞粘贴,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原创性内容少,雷同重复性信息多,新媒体思政育人缺乏吸引力。
2.部分高校忽略学生主体性,其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与学生渴望获取的信息匹配度低,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忽略了价值引导,未能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学生需求,不能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助力师生发声,一些动态化、互动性及创新型的线上模块建设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交互和拓展功能。导致师生对校园新媒体关注度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凸显,减弱了学生群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宣传效果不明显。
三、关于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1.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具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找到学生的思想盲点,针对学生关注的一些焦点或者争论较大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QQ、微信群、微博或者其他平台开展讨论、比较鉴别等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实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找准学生的思想“穴位”,满足学生的多维度思想需求,真正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2.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有生命力、有温度的新媒体平台。2016年12月,某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优化新媒体思政教育阵地内容,主动挖掘学生群体中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格局,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打造成全员共建、共创、共享的有益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事”“时”“势”上的创新。同时要善于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政治事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开展进行教育和引导,比如建党100周年、孟晚舟回国事件等等,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推送相关背景资料、案例或者人民日报等媒体对事件的独到剖析,分享、评论获点赞学生的一些成熟理性的观点看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二)运用大数据信息采集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韧性
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大数据信息采集技术,通过分析搜索引擎、留言信息、电子问卷、网络研讨、信息浏览点击量等数据,运用大数据研究大学生成长规律,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疏导干预或提供必要帮助。然后,其要充分做好调查研究,通过高校新媒体平台进行数据埋点等方式,获取大学生个体或群体信息,了解他们的兴趣偏好,分析他们在互联网上不同阶段的思想行为和特点,开展更具吸引力、更有实效性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各类社交平臺、App软件等互联网应用与高校新媒体形成多方有效联动,依托大数据逐渐形成高校现代化管理教育体系,使新媒体平台成为强化高校思政育人实效、提升高校思政育人能力的强大驱动力和有力支撑,从而不断增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韧性,挖掘发展潜力。
(三)创建新媒体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技能培训与评价机制
1.高校要统筹规划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综合技能培训与评价机制,成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培训中心。其重点是增强人才队伍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培养和训练人员掌握主动设置议题、汇集研判网上思想动态、回应网上关切的方法、手段,不断增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进行“充电”学习,扩大新媒体工作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
2.高校要优化改进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育人手段,利用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社交应用等方式,实现育人内容的精准、丰富制作和有效推广,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3.高校要着力提升新媒体人才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理想信念引领新媒体宣传工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政治正确,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家间利益关系的重点政治事件,能够准确把握,从多角度、多方面、科学地、有深度地为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引导学生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内涵,帮助学生牢固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束语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开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充分用好、管好各类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新媒体平台,科学研究网络传播规律,深度挖掘身边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人和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像、视频等方式,打造趣味性高、吸引力强的宣传内容,通过师生更广泛接触的移动APP传播开来,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为学生创造更“牛”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博.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6):109-110.
[2]李江栎.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4):94-95.
[3]阿丽娅?努尔开勒德.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财富时代,2021,(07):229-230.
[4]苏蕊.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分析[J].时代报告,2021,(05):118-119.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引言
現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只是、展示自我、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育人新阵地,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所谓新媒体,就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形势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新媒体图文并茂的新奇观点相比传统的政治说教和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比,更好引起学生的阅读和参与兴趣,因此,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已经成为了高校和教师的关注焦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战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一支被寄予厚望、承载重要使命的队伍,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打造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的新媒体平台;要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实施准则;要利用新媒体,分析大数据,精准预测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变化,提高育人实效。
一、论述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完善创新育人方法
面对复杂多样的学生群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经过自主学习后,让学生将观念内化为自我思想、自我意识,以达到思政育人的最优效果。在高校新媒体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育人方法,拓宽育人传播范围,突破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以多元革新、协同融合的手段实现新时代思政育人的多种可能。同时,借助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打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时空限制,以平等对话的传播立场和多向沟通的传播方式,努力实现高校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在互联网时代依托各类新媒体技术平台而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既能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又能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者。
(二)增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不仅体现为教育载体的媒介之新、教育方式的手段之新,更体现为教育思维的认知之新。在新媒体领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始终以新时代新思想武装头脑,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二、分析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报备审批程序和监督指导管理体系
目前,部分高校的新媒体管理仍存在管理缺失、监管无效的“重建轻管”的现象,更多偏重日常业务内容管理与更新,尚未形成完善可行的长效运营机制。由于新媒体准入门槛低、技术难度小、制度约束少,新媒体平台多样、交互、复杂的特点就更加凸显,而部分高校对校园新媒体缺乏严谨完善的报备审批程序和监督指导管理体系,管理工作未及时留痕,各级新媒体平台的实际运营内容、运营效果、运营影响都无法得到客观有效的评估。同时,新媒体平台虽然为大学生的自我诉求表达提供了合理依据和渠道,但是部分新媒体平台只追求阅读量、点击率等数据指标,甚至对一些敏感话题进行炒作,致使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乱象丛生。此外,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又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官方新媒体有声有色;另一方面,其下属各学院的新媒体水平则参差不齐。
(二)缺乏深度与创新,学生主体不被重视
1.一些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内容缺乏深度与创新,教条主义色彩浓烈,内容多为生搬硬套、机械复制、空洞粘贴,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原创性内容少,雷同重复性信息多,新媒体思政育人缺乏吸引力。
2.部分高校忽略学生主体性,其新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与学生渴望获取的信息匹配度低,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忽略了价值引导,未能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学生需求,不能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助力师生发声,一些动态化、互动性及创新型的线上模块建设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交互和拓展功能。导致师生对校园新媒体关注度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凸显,减弱了学生群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宣传效果不明显。
三、关于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1.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具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找到学生的思想盲点,针对学生关注的一些焦点或者争论较大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QQ、微信群、微博或者其他平台开展讨论、比较鉴别等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实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找准学生的思想“穴位”,满足学生的多维度思想需求,真正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2.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有生命力、有温度的新媒体平台。2016年12月,某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优化新媒体思政教育阵地内容,主动挖掘学生群体中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格局,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打造成全员共建、共创、共享的有益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事”“时”“势”上的创新。同时要善于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政治事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开展进行教育和引导,比如建党100周年、孟晚舟回国事件等等,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推送相关背景资料、案例或者人民日报等媒体对事件的独到剖析,分享、评论获点赞学生的一些成熟理性的观点看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二)运用大数据信息采集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韧性
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大数据信息采集技术,通过分析搜索引擎、留言信息、电子问卷、网络研讨、信息浏览点击量等数据,运用大数据研究大学生成长规律,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疏导干预或提供必要帮助。然后,其要充分做好调查研究,通过高校新媒体平台进行数据埋点等方式,获取大学生个体或群体信息,了解他们的兴趣偏好,分析他们在互联网上不同阶段的思想行为和特点,开展更具吸引力、更有实效性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各类社交平臺、App软件等互联网应用与高校新媒体形成多方有效联动,依托大数据逐渐形成高校现代化管理教育体系,使新媒体平台成为强化高校思政育人实效、提升高校思政育人能力的强大驱动力和有力支撑,从而不断增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韧性,挖掘发展潜力。
(三)创建新媒体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技能培训与评价机制
1.高校要统筹规划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综合技能培训与评价机制,成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培训中心。其重点是增强人才队伍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培养和训练人员掌握主动设置议题、汇集研判网上思想动态、回应网上关切的方法、手段,不断增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进行“充电”学习,扩大新媒体工作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
2.高校要优化改进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育人手段,利用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社交应用等方式,实现育人内容的精准、丰富制作和有效推广,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3.高校要着力提升新媒体人才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理想信念引领新媒体宣传工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政治正确,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家间利益关系的重点政治事件,能够准确把握,从多角度、多方面、科学地、有深度地为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引导学生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内涵,帮助学生牢固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束语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开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充分用好、管好各类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新媒体平台,科学研究网络传播规律,深度挖掘身边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人和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像、视频等方式,打造趣味性高、吸引力强的宣传内容,通过师生更广泛接触的移动APP传播开来,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为学生创造更“牛”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博.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6):109-110.
[2]李江栎.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4):94-95.
[3]阿丽娅?努尔开勒德.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财富时代,2021,(07):229-230.
[4]苏蕊.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分析[J].时代报告,2021,(0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