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的概念及培养体系建设的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全面优化、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接产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发了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精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将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教师的施教行为更加规范,学院的管理更加有序。
关键词:精细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开发
作者简介:成立平(1962-),男,湖南湘乡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施大发(1965-),男,湖南安乡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项目(2009GZ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43-01
目前,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我国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部分国家示范高职院也纷纷引入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系统地将精细化理念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只是将它应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局部。对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的概念
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是指在高职院校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遵照高职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执行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数据化的手段,把培养目标和培养工作流程等进行科学地细分量化和优化,运用现代管理工具,使人才培养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发展,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和更强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思想和方式。[1]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包括四大模块,即培养标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服务保障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精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精细化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
(1)突出精细化。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社会需求和专业岗位要求、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现状,全面优化、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2)对接产业。对接我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岗位群对接,增强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全面发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择业能力。
(4)“双主体”育人。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产业(行业),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建设系统化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建课程与教学资源。[2]
(5)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总体目标,明确课程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案例)、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以做为核心,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3]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制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电子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PCB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一般电子产品的初步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电子设备的使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PCB板的设计与制作,一般电子产品的初步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1)服务面向。包括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内容,如表1所示。
(2)人才培养规格。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人文素质要求、健康素质要求和专业素质要求等4项内容。
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2大体系。公共课程体系设置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健康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实践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程。[4]每门课程(培养环节)均包括以下内容: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参考学时。
4.教学进程安排表
包括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总学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考核方式、开设时间和周学时等内容。
5.毕业标准
包括对学分和技能等级证的要求。
6.专业师资的配置与要求
7.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课程标准的制定
1.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6+2”基本原则。原则中的“6”指的是:(1)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任务载体;(4)能力实训:(5)学生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原则中的“2”指的是:(1)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2)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方式。[5]
2.课程标准内容
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管理信息;(2)基本信息;(3)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设计、课程模块内容与学时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进度表设计、第一节课设计梗概等内容,其中,能力训练项目包括编号、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结果(可展示)等内容;(4)考核方案设计;(5)教材、资料、网站等教学资源。[5]
五、小结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开发是其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高职院校,使得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中的各环节系统化、标准化,使学生的成长环境有标准、有规范、有考核、有反馈、有修正。精细化培养人才制度的实施,将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教师的施教行为更加规范,学院的管理更加有序,同时也会引领我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高芳,王雪丽,王迪.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115-116.
[5]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精细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开发
作者简介:成立平(1962-),男,湖南湘乡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施大发(1965-),男,湖南安乡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项目(2009GZ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43-01
目前,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我国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部分国家示范高职院也纷纷引入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系统地将精细化理念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只是将它应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局部。对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的概念
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是指在高职院校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遵照高职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执行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数据化的手段,把培养目标和培养工作流程等进行科学地细分量化和优化,运用现代管理工具,使人才培养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发展,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和更强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思想和方式。[1]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包括四大模块,即培养标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服务保障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精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精细化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
(1)突出精细化。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社会需求和专业岗位要求、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现状,全面优化、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2)对接产业。对接我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岗位群对接,增强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全面发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择业能力。
(4)“双主体”育人。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产业(行业),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建设系统化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建课程与教学资源。[2]
(5)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总体目标,明确课程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案例)、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以做为核心,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3]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制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电子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PCB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一般电子产品的初步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电子设备的使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PCB板的设计与制作,一般电子产品的初步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1)服务面向。包括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内容,如表1所示。
(2)人才培养规格。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人文素质要求、健康素质要求和专业素质要求等4项内容。
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2大体系。公共课程体系设置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健康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实践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程。[4]每门课程(培养环节)均包括以下内容: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参考学时。
4.教学进程安排表
包括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总学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考核方式、开设时间和周学时等内容。
5.毕业标准
包括对学分和技能等级证的要求。
6.专业师资的配置与要求
7.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课程标准的制定
1.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6+2”基本原则。原则中的“6”指的是:(1)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任务载体;(4)能力实训:(5)学生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原则中的“2”指的是:(1)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2)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方式。[5]
2.课程标准内容
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管理信息;(2)基本信息;(3)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设计、课程模块内容与学时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进度表设计、第一节课设计梗概等内容,其中,能力训练项目包括编号、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结果(可展示)等内容;(4)考核方案设计;(5)教材、资料、网站等教学资源。[5]
五、小结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开发是其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高职院校,使得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中的各环节系统化、标准化,使学生的成长环境有标准、有规范、有考核、有反馈、有修正。精细化培养人才制度的实施,将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教师的施教行为更加规范,学院的管理更加有序,同时也会引领我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高芳,王雪丽,王迪.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115-116.
[5]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