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使我深切感到:课程的对象实施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在人性中普遍存在着需要被肯定,被任可的成分,正如哲学家詹姆士所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就是人性。”
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教育就是教育者本着肯定人、相信人的教育思想去理解、任可、赏识、鼓励人,所以作为课改教师的我来说,在对学生德育教育上,也就有了一些不同的做法:
一、采用情感渗透法“调节学生的心态”
我在教育事业上已三十多年,我常想:人们将我们教师比作园丁和蜡烛,那么我们又何尝不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呢?我们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同时,还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例如:学生杜文博,个子不高,目光中总流露出对人的不信任,他还不团结同学,不思进取。我对他严厉评比后,他不但不改,反而与我有抵触情绪,难道学生不怕老师,难道我的工作方法不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反思,我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法,开始以心理教育为切入点,以塑造其健康心理为最终目标。此后,我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交流,探讨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等,班级的一些重要活动,我都鼓励她参加,并对他说:“老师对你有信心,相信你会做得很好。”渐渐地他安静了,轮到他值日,教室总是打扫得很干净,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尤其在公开课上,他的回答总是很有条理,迎的听课教师的好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上周他在家和弟弟玩耍,弟弟用铅笔把他的眼睛划伤,看着他的眼睛用药布包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他很可怜。在课堂上,我十分地去关注他,发现他累了,我就让他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每到这时,他都向我投来既感激又亲切的目光......
我觉得教育无小事,往往一件成人看不上的小事,对孩子却可能有一生的影响,所以我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二、利用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中受到教育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需要教师利用这样的生活、学习坏境去尊重、平等、宽容的对待他们。使他们在有效的环境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震撼,从而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一)利用当时当地的环境进行教育
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感到最难管也最难教育的要数单亲离异的孩子,单亲离异家庭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孩子得不到健全的爱。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随时间的推移,内心的行动会逐渐转化为外在行为上,最明显的要数我班张旭同学。记得前几天,我班学生丢了5元钱,一个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张旭以前就偷东西,准是他拿的。”随后,我经过调查钱确实是他拿的,我当时真想把他爸爸叫来狠狠的地说他一顿,但我又一想,他爸爸经常棍棒教育他,他是个可怜的孩子,如果此时告诉家长,他肯定躲不了皮肉之苦。课下,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盗窃犯的成长轨迹,但对张旭起不了多大作用。我心里非常清楚,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马拉松式的战争。前些天上微机课时,王老师放在桌子上的钢笔丢了,我班学生又都把目光投向张旭,我想:“张旭在同学心里爱拿别人东西已经有了很深的烙印,只有用事实去改变同学们的看法。”正在我为难之际,王老师找到了钢笔。我就此来教育全部同学,告诉他们不要随便冤枉人,并表扬了张旭同学。从此以后,他在班级的表现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上课积极发言,班级的活抢着干。看见他的改变使我感到:情境教育的巨大作用,教师要准确及时地把握情境这块天地,运用巧妙恰当的方法去改变每一个学生。
(二)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进行教育
新课程中的教材都是具有一定情境的内容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教材,使学生在学习兴趣昂然之时,从中得到德育的渗透。
现在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体现爱,有表达师生的爱的课文《春天的雨点》,有表达母子之爱的《妈妈的爱》,有表达父子之爱的《爸爸和书》,有表现伟大母爱的课文《妈妈的葡萄》。
记得在教学《爸爸和书》一课时,当学生被爸爸为了给孩子买书却把坐公交车的钱花去了,只好大雪走回家所感动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猜测一下这个男孩在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认为他是一个懂事、爱学习、纪律好的学生,我又顺机问:“你看咱们班谁的纪律差些?谁不懂事呢?”同学们都纷纷向纪律差的学生投去了目光,此时那几个同学脸红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为了使全班同学都受到教育,我又提议进行一次交流活动,题目是《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这下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使我看到了,听到了课堂上不知道的事情,同学们有的说有钱家的孩子在和我们玩游戏时,很耍赖,有时我们不愿意和他玩,他就给我们小食品吃,让我们给他玩。还有的说他们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把父母当做佣人呼来换取,听到这里令我心头一震,觉得现在的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思想活跃,模仿能力强,简直是“小大人”,使我意识到,不教育是不行的!当天下午我就利用一节课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德育教育,我采用了辩论式的形式来进行的,通过一节课的辩论,同学们都意识到穷人家的孩子有志气,爱学习,富人家的孩子缺少的是不努力,不求上进的精神,经过我的一番讲解后,使学生意识到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知识,知识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从而学生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将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使我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教材内容不就是一个情境教育的阵地吗?教师要灵活地去运用这个育人“蓝本”。
三、给个性学生发展的机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当我还是学生时,我的老师称呼学习不好的学生为差生,参加工作时,强调不能说差生,只说后进生。在课改的今天,“后进生”依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体现不出人文的关怀,要称“希望生”。称呼的不断改革,说明了不应把提高学生文化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我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不同爱好,不同环境下培养出的不同性格,在我的课堂要给他们个性张扬的舞台。
例如:數学课上,我每次都给思维敏捷,有分析能力的同学去前面讲解的机会,给好同学帮助学困生的机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满足了学生在同学面前表现欲望,使他们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课上,尽量根据学生爱好不同,给学生个性的培养。如:学完一篇课文,爱好画画的同学,给课文附上美丽的画面,爱好创作的同学,给课文附上美丽的是诗歌。
这样以来,使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而且在生与生交流中,又互相起到促进作用,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新颖有趣的,产生愿意学习的愿望,同时,也使学生的身心能健康的发展。
四、利用班队会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每周班队会内容除了学校规定的内容外,我还根据班级随时出现的情况,学生思想状况有所改动与补充。
如:讨论一下应该怎样与人谈话或交流?讲一讲你的进步?说一说你的新发现?一节课给你带来的感受?等等我认为这样的内容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他们会很感兴趣的,愿意去说、去交流、去表现、去表达,只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调控好,我想学生在思想教育下,也能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盲目地去追求结果,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要随着学生年龄、心理、心理的改变去捕捉一些学生想要的教育,这是我们教师今后要探究的课题。
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教育就是教育者本着肯定人、相信人的教育思想去理解、任可、赏识、鼓励人,所以作为课改教师的我来说,在对学生德育教育上,也就有了一些不同的做法:
一、采用情感渗透法“调节学生的心态”
我在教育事业上已三十多年,我常想:人们将我们教师比作园丁和蜡烛,那么我们又何尝不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呢?我们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同时,还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例如:学生杜文博,个子不高,目光中总流露出对人的不信任,他还不团结同学,不思进取。我对他严厉评比后,他不但不改,反而与我有抵触情绪,难道学生不怕老师,难道我的工作方法不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反思,我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方法,开始以心理教育为切入点,以塑造其健康心理为最终目标。此后,我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交流,探讨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等,班级的一些重要活动,我都鼓励她参加,并对他说:“老师对你有信心,相信你会做得很好。”渐渐地他安静了,轮到他值日,教室总是打扫得很干净,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尤其在公开课上,他的回答总是很有条理,迎的听课教师的好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上周他在家和弟弟玩耍,弟弟用铅笔把他的眼睛划伤,看着他的眼睛用药布包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他很可怜。在课堂上,我十分地去关注他,发现他累了,我就让他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每到这时,他都向我投来既感激又亲切的目光......
我觉得教育无小事,往往一件成人看不上的小事,对孩子却可能有一生的影响,所以我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二、利用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中受到教育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需要教师利用这样的生活、学习坏境去尊重、平等、宽容的对待他们。使他们在有效的环境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震撼,从而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一)利用当时当地的环境进行教育
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感到最难管也最难教育的要数单亲离异的孩子,单亲离异家庭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孩子得不到健全的爱。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随时间的推移,内心的行动会逐渐转化为外在行为上,最明显的要数我班张旭同学。记得前几天,我班学生丢了5元钱,一个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张旭以前就偷东西,准是他拿的。”随后,我经过调查钱确实是他拿的,我当时真想把他爸爸叫来狠狠的地说他一顿,但我又一想,他爸爸经常棍棒教育他,他是个可怜的孩子,如果此时告诉家长,他肯定躲不了皮肉之苦。课下,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盗窃犯的成长轨迹,但对张旭起不了多大作用。我心里非常清楚,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马拉松式的战争。前些天上微机课时,王老师放在桌子上的钢笔丢了,我班学生又都把目光投向张旭,我想:“张旭在同学心里爱拿别人东西已经有了很深的烙印,只有用事实去改变同学们的看法。”正在我为难之际,王老师找到了钢笔。我就此来教育全部同学,告诉他们不要随便冤枉人,并表扬了张旭同学。从此以后,他在班级的表现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上课积极发言,班级的活抢着干。看见他的改变使我感到:情境教育的巨大作用,教师要准确及时地把握情境这块天地,运用巧妙恰当的方法去改变每一个学生。
(二)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进行教育
新课程中的教材都是具有一定情境的内容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教材,使学生在学习兴趣昂然之时,从中得到德育的渗透。
现在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体现爱,有表达师生的爱的课文《春天的雨点》,有表达母子之爱的《妈妈的爱》,有表达父子之爱的《爸爸和书》,有表现伟大母爱的课文《妈妈的葡萄》。
记得在教学《爸爸和书》一课时,当学生被爸爸为了给孩子买书却把坐公交车的钱花去了,只好大雪走回家所感动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猜测一下这个男孩在学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认为他是一个懂事、爱学习、纪律好的学生,我又顺机问:“你看咱们班谁的纪律差些?谁不懂事呢?”同学们都纷纷向纪律差的学生投去了目光,此时那几个同学脸红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为了使全班同学都受到教育,我又提议进行一次交流活动,题目是《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这下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使我看到了,听到了课堂上不知道的事情,同学们有的说有钱家的孩子在和我们玩游戏时,很耍赖,有时我们不愿意和他玩,他就给我们小食品吃,让我们给他玩。还有的说他们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把父母当做佣人呼来换取,听到这里令我心头一震,觉得现在的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思想活跃,模仿能力强,简直是“小大人”,使我意识到,不教育是不行的!当天下午我就利用一节课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德育教育,我采用了辩论式的形式来进行的,通过一节课的辩论,同学们都意识到穷人家的孩子有志气,爱学习,富人家的孩子缺少的是不努力,不求上进的精神,经过我的一番讲解后,使学生意识到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知识,知识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从而学生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将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使我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教材内容不就是一个情境教育的阵地吗?教师要灵活地去运用这个育人“蓝本”。
三、给个性学生发展的机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当我还是学生时,我的老师称呼学习不好的学生为差生,参加工作时,强调不能说差生,只说后进生。在课改的今天,“后进生”依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体现不出人文的关怀,要称“希望生”。称呼的不断改革,说明了不应把提高学生文化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我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不同爱好,不同环境下培养出的不同性格,在我的课堂要给他们个性张扬的舞台。
例如:數学课上,我每次都给思维敏捷,有分析能力的同学去前面讲解的机会,给好同学帮助学困生的机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满足了学生在同学面前表现欲望,使他们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课上,尽量根据学生爱好不同,给学生个性的培养。如:学完一篇课文,爱好画画的同学,给课文附上美丽的画面,爱好创作的同学,给课文附上美丽的是诗歌。
这样以来,使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而且在生与生交流中,又互相起到促进作用,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新颖有趣的,产生愿意学习的愿望,同时,也使学生的身心能健康的发展。
四、利用班队会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每周班队会内容除了学校规定的内容外,我还根据班级随时出现的情况,学生思想状况有所改动与补充。
如:讨论一下应该怎样与人谈话或交流?讲一讲你的进步?说一说你的新发现?一节课给你带来的感受?等等我认为这样的内容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他们会很感兴趣的,愿意去说、去交流、去表现、去表达,只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调控好,我想学生在思想教育下,也能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盲目地去追求结果,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要随着学生年龄、心理、心理的改变去捕捉一些学生想要的教育,这是我们教师今后要探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