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要有“科学味”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辞海》说:“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对科学的定义,各家有各家之言,但大意是一致的:发现未知的事实,经过严密逻辑论证,概括出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关键词:事实、规律。科学的本质如此,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也应该让课堂体现出“科学味”。
  一、科学课,要有实证意识
  科学求真,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科学课上,要关注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什么是实证呢?实证,就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证据以及作出的解释、结论都要以事实为依据,是真实的,经得起反复论证的。让孩子树立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也就是实证意识。
  这节科学课,实证的意识其实是贯穿始终的。比如:讨论生活中一些行为是否有用电安全隐患,摒弃了教材上的卡通图片,转而提供实景的照片:衣服晾在电线上、电线密集区放风筝等,而且还链接了一个新闻网页,报道少年电线下垂钓触电身亡的案例。这些实景图片昭示了这些行为的真实性,使课堂的讨论更有现实意义,更有警示作用。
  再比如本节课中材料的设置,也在为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营造氛围。铁尺特意准备了不同的类型:5把无油漆涂层的,2把有油漆图层的,其中一把是全新的、油漆涂层完全覆盖的,另一把是用旧的,油漆涂层有剥落的。这样的设置在课上制造了小小的风波:实验前大家都预测铁尺能导电,大部分小组检测结果也都印证了这一点,有一个小组检测结果“异常”了,男孩带着不确定的口吻向大家汇报:我们的铁尺不导电。我想,能够大胆说出不同声音的同学,这首先就值得肯定与鼓励,如实汇报和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这就是实证。这个矛盾呈现上来之后,孩子们进行了思考:为什么它不导电呢?“它不是铁的!”有可能吧,检测是不是铁只要用磁铁。我在课前特意准备了磁铁,现场实验,尺子能被磁铁吸引,看来是铁的。“它外面有油漆”,油漆会导致铁尺不导电吗?怎么证明?在铁尺已经剥落掉油漆的部位检测一下,灯果然亮了,终于找到原因了,是油漆制造了迷局。回顾整个过程,从聚焦异常现象到分析原因再到证实想法,一切都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来证明,这就是实证。对于这几位同学来说,勇于提出一个不同于大伙儿的做法或想法,并因此而让大家认识到一种新的绝缘材料,这种认识上或者说是知识上的收获,也能看成是对学生实事求是精神的褒奖,他们的内心,也一定会因刚才的表现而自豪。
  二、科学课,要符合逻辑
  科学教学主要是科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相对于其它课程,科学课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更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我们引导孩子对客观事物观察与感知,判断和推理,概括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所以,科学探究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取证态度与取证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课,要符合逻辑。
  这节课上,前后探究环节是符合逻辑的。我们对物体导电性能检测的研究是有梯度的,先用简单电路检测,它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路的通和断,从而理解材料是否容易导电,用它能检测出金属、铅笔芯的导电性能良好,但是检测人体、水等物体,显然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人体和水电阻太大导致电路中电流太弱,所以是无法观测到指示灯亮的。那人体到底是不是导体?于是出示第二套检测器:验电球,这是一个比较精密的仪器,电路精细而复杂,内含电流放大器,微小的电流也能被检测出来,所以用它能很方便检测出人体、水以及泥土等等的导电性。那么解决了这个关于人体和水的认识上的矛盾,物体导电性能的研究是不是可以结束了呢?不行,因为这不符合逻辑。水和人体是第一套检测器检测出的“绝缘体”大类中的一部分,既然验电球能否定之前对它俩的检测结果,那么“绝缘体”类中的其余物品:小木棒、塑料、橡胶等材料的检测是不是也应该用验电球重新检测?应该要重新检测的!尽管学生对它们绝缘体的属性并没有怀疑,尽管重新检测之后结果还是没变,重复检测是追求逻辑严密的过程:一个群体中的部分在新条件下属性发生改变,其余部分当然也有可能发生改变。我们不能保证现在的检测结果在今后其它更精密的仪器检测下不会出现偏差,但是本节课做出的结论应该是要符合逻辑,经得起推敲的。
  另一方面,课堂上的思维走向是符合逻辑的。导体和绝缘体会在一定的环境下转变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在课堂上是设置了一系列思维依托点的:教学的开始,预设了学生对种植在花盆中的红豆杉植物枝条的检测,用第一套检测器测试,枝条不导电;用第二套检测器测试,植物枝条竟然导电了,这一点是让学生惊奇的。有了这个经验,在后来用验电球再次测试牙签前,预测时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想法:有孩子认为牙签和枝条都是木头,应该会导电;有孩子分析枝条导电是因为内含水分,牙签是干燥的,所以牙签不会导电。谁预测的准确呢?测试,结果:不导电。为什么会这样?课堂的分析逐渐倾向于了“水使木头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怎么证明呢?把牙签弄潮湿,再来检测一下。好,实验,测试,果然潮湿的木头变成导体了。回顾整个过程,学习活动在比较、分析、预测、推理、判断中前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科学课,要认识生活
  如果说科学的目的就是认识世界,那么反过来,学生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积累,就能用它们去更准确地认识生活中的物和事,这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科学的乐趣,也能体会到拥有知识的小小成就感。
  电路器材、家用电器都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这些物品在制作时各部分分别采用什么材料、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器材使用时必须注意什么?这些问题学生之前或许很少会考虑,而这恰恰是很重要的,因为涉及到用电安全的问题。再比如平常人们的一些错误行为:把湿衣服晾在电线上,高压线下垂钓、湿抹布擦拭工作中的电器等等,这些行为有哪些安全隐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这么做?相信经过这样的分析讨论后,我们的孩子不会轻易犯下这些用电错误,远离用电误区。在课的结尾处,展望人类在材料导电性能领域的研究,采用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介绍和认识超导技术以及超导材料。用超导的力量托起一座座山峰,虽然是虚幻的,但实际上这就是科学家在苦苦追寻的常温超导情形。科幻片中的元素,看上去都那么不可思议,其实是寄托了人类对科技发展的无限期待,其中的人、事、物往往都有着强烈的科学依据。所以对待周围的事和物,哪怕是科幻片,也要习惯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样能让我们对事物能有更多科学的理解。
  科学课,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让我们在营造的充满“科学味”的课堂中,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尤春来,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214192)
其他文献
【人物速写】  “绰号”的教育人生  1992年他毕业于无锡师范大专班,在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工作了十年,先后担任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校长助理,在觅渡精神的引领下不断走向专业的自觉。  2002年他调任花园小学副校长,为省级实验小学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创建的大幕刚刚落下,2004年调到清潭第二小学任副校长,再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该校的省级实验小学创建工作中。俗话说“一二不过三”,可是还没等他喘气,2005
在2011年8月11-12日于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教育期刊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江苏教育研究》喜获“201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类重要转载来源刊”称号,杂志社社长、副主编金连平代表杂志社领取了荣誉证书。  201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类重要转载来源刊共40余家,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根据201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类系列期刊全文转载量,从全国近600种教育类期刊中遴选而出,在教育类期刊中
摘要:江苏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呈现出全省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但当前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很多都没有跳出原有行政区域视野来审视全省教育。自觉地把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视为省域大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大教育观,已经成为亟待重视的问题之一。当江苏成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的重要发展时刻,全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甚至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当站在更高层面上,审视省域教育发展问
摘要:楼宇智能化专业综合课程开发的目标指向学生知识的拓展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等。楼宇智能化专业综合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规划课程方案、精心收集工程范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程实施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形成“做”的能力。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专业;网络布线综合课程;开发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2-0021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同样需要“留白”。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教学追求“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课
摘要:小学低段儿童的阅读起步在阅读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面向小学低段儿童的阅读、讲述、写作一体化的读写绘课程的实施证明,图画书为最佳的阅读媒材。叙述与补白、把握与调控、互动与开放、在言传中意会以及反复讲述,是让故事成为故事的重要教学策略;利用故事情境、仿用故事结构、借用人物原型、链接自我生活,是给写绘的创意以支点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读写绘课程;小学低段儿童;图画书  中图分类号:G622.3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生命场,这里有激情的闪烁,有美的陶醉,有理性的沉思,灵动的飞扬,静穆的升华,沉醉的超拔,思维的碰撞,汇成涓涓的细流,润物无声,有时像惊涛拍岸,雪浪千重。  喜欢那个词:生成。  生成是产生是生长是长成。充满了生生之美、生命之美、智慧之美。中国人喜欢这个词。“海上生明月”,“白云生处有人家”,“生”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渴望。  钱穆说:“西方文化主要在对物,可谓是科学文化,中国文化重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价值的论证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他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为探寻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我们自2009年9月开始对省级立项课题“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路径”进行了研究,初步摸索总结出适合我校校情并能够增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基本路径。  路径之一:建设人文化校园,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满足教师渴望尊重与爱的需要  1.创
语文特级教师郭学萍执教的《灰椋鸟》气势恢宏,大开大阖,密处不透,疏处可走马,让人叹服,尤其是将“想像”贯穿始终,更是让我受益良多。    一、想像一个词语  在第四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初步感受一下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后,老师说“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面,你会想到哪个词?请把你想到的词写在黑板上”,同学们陆续上黑板板书——“壮观、浩浩荡荡、
摘要:责任感的培养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很重要”是生命主体在社会背景环境下,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认知、发现与肯定,体现的是一种对基于个体自我价值提升之上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本文主要从学校的文化濡染、课程优化及评价激励三个实践层面,来阐释以“我很重要”为标识的基于自我价值提升的责任教育策略。  关键词:我很重要;自我价值;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