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分流淘汰的机制与应用方法进行研究,需要站在阶段性考核以及全面筛选的角度进行,以便定量、定性地完成分流任务,确保淘汰机制的应用效果。这就需要对此项机制的应用效果进行一定的追溯,以便联合现有的研究生教育问题,去制定教育工作。同时,这种教育培养方式也使得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发生了转变,这也对当前的教育提供提出了挑战。因此,需要以研究机制与机制落实方法为主线,去逐步完善评价和资源配置的教育工作方法。
关键词:分流淘汰;机制研究
引言
新形势下,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工作同样发生了转变,如何依照形势的变化,来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诉求,并通过分流淘汰机制的融入,去确保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水平,是从选拔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的教育要素,只有更好地执行分流淘汰机制,才能为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带来变革,继而发挥出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使命效果,确保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环境以及管控环节的水平增长。因此,进行机制创新研究时,需要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机制应用与教育工作创新的研究,以便赋予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更好的时代性,确保教育培养质量外,完成双淘汰机制与教育工作的整合,实现教育结构上的优化。
一、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意义
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及年平均增长逐年提升,如何应用“严进宽出”的管理模式,去解决研究生的个人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正因此,引入和创新分流淘汰机制已经成为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这也是进行机制创新的意义所在。同时,由于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关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如何平衡分流淘汰机制内容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管控,去带动各教育环节的衔接性提升,是加强高层次教育水平的路径,更是引入这类教育机制时,需要综合分析、多角度探讨的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化此类型教育机制的影响效果,确立教育框架外,完成教育渠道分流的整体目标。可见,进行机制创新的意义,在于正确实施淘汰分流的教育方法,解决制度本身的问题外,更好地完善研究生的教育工作。
二、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研究
(一)优化招生与选拔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环境之下,进行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研究,首先需要针对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层面的问题去进行优化,以此优化教育选拔机制,并改进分流淘汰机制与博士研究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其次,还需要从素质能力选拔的角度上,解决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长线发展问题,以此来优化招生任务,增加选拔机制的过渡效果,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灵活性,带动教育水平的上升。此外,还需加强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录取品学兼优、心理健康、与本校专业结合密切的学生。具体来说,招生院校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制定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性申请条件,制定科学的招生工作办法和录取实施细则,充分利用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考核方式对考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做到考核环节公开透明,选拔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和创新潜质的高端人才。上述内容,是确保生源质量的基礎,更是在当前的时代要求下,做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淘汰考试,主要从专业理论知识、科研成果、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于考试合格的博士研究生直接进入论文环节,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可于规定的时间内再次申请考试。
(二)完善中期淘汰分流淘汰方法
按照中期考核的标准,去对资格考试阶段以及论文准备阶段的教育内容加以创新,可在中期教育阶段更好地融入中期分流机制,满足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诉求外,使招生计划也随之调整,这是顺应社会条件的变化,来转变博士研究生教育方式的方法,也是融入分流淘汰机制的过程中,所必须进行调整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被淘汰的学生,在教育层面同样获得保障。此外,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高校内部的博士研究生生源、专业、导师的信息共享平台,对于在各个环节筛选和被淘汰的博士研究生进行动态调整,特别是对淘汰后已经分流的博士研究生,结合分流之后的学术态度、考核成绩等进行评估,完善退出机制,例如退出条件、退出流程,优化招生单位的博士研究生质量。在其中,如何在考试中、教育阶段引入分流淘汰机制,是转变博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基础,以此来解决现有的教育问题,并参考指标去确保分流淘汰机制的正确实施,可解决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最后,对于所选的原专业适应性差的,可以转到其他的专业领域继续攻博,坚持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对于已经完成所有的培养环节,但毕业论文环节没有通过,可以延长博士研究生的学制,确保被淘汰博士研究生的合理分流。
(三)淘汰与激励相融合
分流淘汰机制下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不仅需要满足专业性的要求,还要解决素质培养和学术成果研究的问题,为避免应用分流淘汰机制过程中,所催生的各类不良问题出现,避免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影响,还需整合奖惩因素,以长效发展的角度,去融合激励与淘汰相互融合的教育方法,并以此为方向进行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更迭,才能提升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的配置价值。除此之外,分档制定奖学金能够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待遇,也可以增强这部分学生的危机意识,最终实现“淘汰”对优质博士研究生的筛选作用。另外,淘汰与激励相结合,还可以引导在读博士研究生,从被动的淘汰转变为主动毕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用激励引导博士研究生创新,用“软淘汰”引导博士研究生自我认知。可见,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应用,需要对多角度的教育内容进行考量,以此来转变学生的认知,达到分流双淘汰机制灵活应用的要求。
三、结束语
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研究,首先需要对当下的教育模式进行探讨,以此需要满足教育专业性要求,解决素质培养问题外,针对硕博连读中存在的弊端现象进行优化,融入教育选拔机制的同时,改进分流淘汰机制与博士研究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这就需要从素质能力的选拔中,去解决教育的长线发展以及机制创新问题,这不仅易于发挥出分流淘汰机制的价值,还能确保博士研究生的使命感增强。因此,在进行机制创新研究时,需要从招生选拔、中期淘汰、奖惩融合的角度,进行教育工作的创新性研究,以便赋予博士研究生更多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师悦,黄蓓蓓,汪霞.融合嵌入: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研究[J/OL].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05):90-97[2021-09-28].
[2]季玟希,韦骅峰.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的有序性分析——基于耗散结构理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6):65-70.
[3]杜剑涛.过程评价视角的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0(24):17-21.
基金项目:2021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新形势下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创新研究(2021JGY59)。
作者简介:于瑶(1982.04-),女,蒙古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
关键词:分流淘汰;机制研究
引言
新形势下,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工作同样发生了转变,如何依照形势的变化,来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诉求,并通过分流淘汰机制的融入,去确保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水平,是从选拔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的教育要素,只有更好地执行分流淘汰机制,才能为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带来变革,继而发挥出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使命效果,确保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环境以及管控环节的水平增长。因此,进行机制创新研究时,需要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机制应用与教育工作创新的研究,以便赋予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更好的时代性,确保教育培养质量外,完成双淘汰机制与教育工作的整合,实现教育结构上的优化。
一、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意义
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及年平均增长逐年提升,如何应用“严进宽出”的管理模式,去解决研究生的个人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正因此,引入和创新分流淘汰机制已经成为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这也是进行机制创新的意义所在。同时,由于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关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如何平衡分流淘汰机制内容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管控,去带动各教育环节的衔接性提升,是加强高层次教育水平的路径,更是引入这类教育机制时,需要综合分析、多角度探讨的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化此类型教育机制的影响效果,确立教育框架外,完成教育渠道分流的整体目标。可见,进行机制创新的意义,在于正确实施淘汰分流的教育方法,解决制度本身的问题外,更好地完善研究生的教育工作。
二、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研究
(一)优化招生与选拔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环境之下,进行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研究,首先需要针对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层面的问题去进行优化,以此优化教育选拔机制,并改进分流淘汰机制与博士研究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其次,还需要从素质能力选拔的角度上,解决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长线发展问题,以此来优化招生任务,增加选拔机制的过渡效果,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灵活性,带动教育水平的上升。此外,还需加强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录取品学兼优、心理健康、与本校专业结合密切的学生。具体来说,招生院校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制定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性申请条件,制定科学的招生工作办法和录取实施细则,充分利用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考核方式对考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做到考核环节公开透明,选拔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和创新潜质的高端人才。上述内容,是确保生源质量的基礎,更是在当前的时代要求下,做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淘汰考试,主要从专业理论知识、科研成果、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于考试合格的博士研究生直接进入论文环节,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可于规定的时间内再次申请考试。
(二)完善中期淘汰分流淘汰方法
按照中期考核的标准,去对资格考试阶段以及论文准备阶段的教育内容加以创新,可在中期教育阶段更好地融入中期分流机制,满足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诉求外,使招生计划也随之调整,这是顺应社会条件的变化,来转变博士研究生教育方式的方法,也是融入分流淘汰机制的过程中,所必须进行调整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被淘汰的学生,在教育层面同样获得保障。此外,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高校内部的博士研究生生源、专业、导师的信息共享平台,对于在各个环节筛选和被淘汰的博士研究生进行动态调整,特别是对淘汰后已经分流的博士研究生,结合分流之后的学术态度、考核成绩等进行评估,完善退出机制,例如退出条件、退出流程,优化招生单位的博士研究生质量。在其中,如何在考试中、教育阶段引入分流淘汰机制,是转变博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基础,以此来解决现有的教育问题,并参考指标去确保分流淘汰机制的正确实施,可解决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最后,对于所选的原专业适应性差的,可以转到其他的专业领域继续攻博,坚持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对于已经完成所有的培养环节,但毕业论文环节没有通过,可以延长博士研究生的学制,确保被淘汰博士研究生的合理分流。
(三)淘汰与激励相融合
分流淘汰机制下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不仅需要满足专业性的要求,还要解决素质培养和学术成果研究的问题,为避免应用分流淘汰机制过程中,所催生的各类不良问题出现,避免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影响,还需整合奖惩因素,以长效发展的角度,去融合激励与淘汰相互融合的教育方法,并以此为方向进行博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更迭,才能提升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的配置价值。除此之外,分档制定奖学金能够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待遇,也可以增强这部分学生的危机意识,最终实现“淘汰”对优质博士研究生的筛选作用。另外,淘汰与激励相结合,还可以引导在读博士研究生,从被动的淘汰转变为主动毕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用激励引导博士研究生创新,用“软淘汰”引导博士研究生自我认知。可见,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应用,需要对多角度的教育内容进行考量,以此来转变学生的认知,达到分流双淘汰机制灵活应用的要求。
三、结束语
分流淘汰机制的创新研究,首先需要对当下的教育模式进行探讨,以此需要满足教育专业性要求,解决素质培养问题外,针对硕博连读中存在的弊端现象进行优化,融入教育选拔机制的同时,改进分流淘汰机制与博士研究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这就需要从素质能力的选拔中,去解决教育的长线发展以及机制创新问题,这不仅易于发挥出分流淘汰机制的价值,还能确保博士研究生的使命感增强。因此,在进行机制创新研究时,需要从招生选拔、中期淘汰、奖惩融合的角度,进行教育工作的创新性研究,以便赋予博士研究生更多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师悦,黄蓓蓓,汪霞.融合嵌入: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研究[J/OL].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05):90-97[2021-09-28].
[2]季玟希,韦骅峰.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的有序性分析——基于耗散结构理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6):65-70.
[3]杜剑涛.过程评价视角的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0(24):17-21.
基金项目:2021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新形势下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创新研究(2021JGY59)。
作者简介:于瑶(1982.04-),女,蒙古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