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高度重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引导广大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进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情感认同。本文立足“1+4+4”工作模式,即明确“一个导向”+上好“四堂课”+注重“四个转化”,探讨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一、明确“一个导向”,夯实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对此,高校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管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作为引领,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背景,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导向,将历史发展与面向未来相统一、将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相统一,为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方向,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高度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意识。
二、上好“四堂课”,丰富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一是上好“开学第一课”。在新生进校后及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委书记为同学们讲授精彩而生动的“开学第一课”,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勉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厚滋养,涵养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赓续传承学校红色基因,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融入时代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洪流,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不断奋进。疫情期间,学校通过云平台,引导学生上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发挥专业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使伟大抗疫精神成为最厚重、最鲜活的思政大课素材,使广大师生接受了深刻思想洗礼,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是上好国旗下的思政课。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通过打造“国旗下的思政课”品牌,一方面更好地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时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升旗仪式更直观更生动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感,在国旗下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真真做到入脑入心。
三是上好主题班会课。新时期的主题班会课形式理应是传统与非传统相结合的,可以是通过老师做主题宣讲,或播放爱国主义主题影片等传统形式,更应是交互性强、时代感强、趣味性强、思想性强的主题班会课,例如读书分享会、角色扮演、故事讲述、话题研讨,达到“班班有组织,个个有参与,人人有思考”的成效,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国”这个问题酝酿自己的答案,增强爱国情怀,涵养社会责任,让爱国主义教育牢牢嵌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增强青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是上好军事理论课。坚持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将国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思想教育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确立新时期国防教育与国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部署国防教育和军训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格局。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确保国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生活等,不断强化国防意识与历史使命感,强化国防教育氛围营造,抓特色带亮点开展国防知识普及行动,强化国旗护卫队和“预征班”建设,有效增强青年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
三、注重“四个转化”,突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一是引导青年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行动自觉。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变为具体的爱国行动。因此,高校要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广大青年切实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青年血脉,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促进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向爱国主义特色教育转化。利用校本人文资源,将国防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传播生动故事,成为广大学子从戎报国的强大精神养分。三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常态化、系列化转化。以重大事件和特殊节日为时间节点,开展国防教育周、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以及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等主题活动。四是从传统引领向“微引领”转化。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占领”[2],要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易班、抖音号等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思想,发表正确言论,以话语认同促情感认同,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立足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发紧密,国内环境也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3]。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关键时刻,高等教育应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尤其要不断优化育人路径,强化协同育人合力,确保全员、全程、全方位做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为祖国培养更多能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马晖,等.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8(16):290.
作者简介:刘美伶(1990—),女,汉族,贵州,碩士,贵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关键词:高校;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一、明确“一个导向”,夯实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对此,高校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管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作为引领,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背景,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导向,将历史发展与面向未来相统一、将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相统一,为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方向,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高度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意识。
二、上好“四堂课”,丰富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一是上好“开学第一课”。在新生进校后及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委书记为同学们讲授精彩而生动的“开学第一课”,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勉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厚滋养,涵养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赓续传承学校红色基因,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融入时代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洪流,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不断奋进。疫情期间,学校通过云平台,引导学生上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发挥专业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使伟大抗疫精神成为最厚重、最鲜活的思政大课素材,使广大师生接受了深刻思想洗礼,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是上好国旗下的思政课。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通过打造“国旗下的思政课”品牌,一方面更好地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时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升旗仪式更直观更生动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感,在国旗下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真真做到入脑入心。
三是上好主题班会课。新时期的主题班会课形式理应是传统与非传统相结合的,可以是通过老师做主题宣讲,或播放爱国主义主题影片等传统形式,更应是交互性强、时代感强、趣味性强、思想性强的主题班会课,例如读书分享会、角色扮演、故事讲述、话题研讨,达到“班班有组织,个个有参与,人人有思考”的成效,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国”这个问题酝酿自己的答案,增强爱国情怀,涵养社会责任,让爱国主义教育牢牢嵌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增强青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是上好军事理论课。坚持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将国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思想教育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确立新时期国防教育与国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部署国防教育和军训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格局。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确保国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生活等,不断强化国防意识与历史使命感,强化国防教育氛围营造,抓特色带亮点开展国防知识普及行动,强化国旗护卫队和“预征班”建设,有效增强青年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
三、注重“四个转化”,突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一是引导青年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行动自觉。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变为具体的爱国行动。因此,高校要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广大青年切实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青年血脉,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促进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向爱国主义特色教育转化。利用校本人文资源,将国防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传播生动故事,成为广大学子从戎报国的强大精神养分。三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常态化、系列化转化。以重大事件和特殊节日为时间节点,开展国防教育周、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以及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等主题活动。四是从传统引领向“微引领”转化。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占领”[2],要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易班、抖音号等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思想,发表正确言论,以话语认同促情感认同,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立足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发紧密,国内环境也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3]。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关键时刻,高等教育应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尤其要不断优化育人路径,强化协同育人合力,确保全员、全程、全方位做好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为祖国培养更多能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马晖,等.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8(16):290.
作者简介:刘美伶(1990—),女,汉族,贵州,碩士,贵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