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的语文课堂要巧借提问激活思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uo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力倡导“我的课堂,我做主”新课改的今天,自主合作的课堂模式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课堂想得更深,学得更多,教师在课堂应该设计有效的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自主合作; 课堂提问; 激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51-00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的学习。自主合作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到形式的热闹,教师更应重视在这种新型课堂利用设计有效的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得更深,学得更多。那怎样在自主合作的课堂巧借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氛围,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查资料或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进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有如下几种做法:
  (1)利用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教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我们在学习《春》时,可以让学生讲讲朱自清的小故事;在学习冰心的《谈生命》,可以让小组搜集一些生命感悟的故事,课堂上来讲讲;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可以让对《三国演义》有研究的学生讲讲杨志买刀,丰富学生对杨志全面的认识。
  此外还可以开展小组阅读审问活动,让学生去总结阅读过程中的疑问,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灵感得以激发;教师设置阅读障碍,使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或使文本内容与日常观念或者科学概念之间发生矛盾,从而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使之产生积极的阅读心理。
  二、示范设计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究
  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导学”是教学的关键,往往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教师的“导学”是要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答案。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疑点的巧妙点拨。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思辩质疑的兴趣,画龙点睛,使学生感到豁然开朗。例如在学习《那树》一课时,可以设计这四个贯穿课堂的主问题:1.给学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并思考:大树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2.阅读文章第一部分内容(一至五段),结合有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中可以看出大树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3.阅读文章六至八段,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看看哪些词语用得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4.阅读文章九至十一段,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再品一品。学习小组在对这四个主问题的思考探究,发言补充中,“那树”的形象,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理解把握住了。再如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见于勒”情节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菲利普夫妇在见于勒这一情节中,神态、动作、语言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异常的反应,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究,人物的性格,课文的主题,就会在小组的探究,学生的回答中一一呈现出来。
  当然教学之始,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示范,讲解和指导。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的理解力和提问的技能的发展,教师就应该渐渐的越来越多的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大胆为学生松绑,还阅读的大权给学生,这样就能唤醒学生的审问意识,让学生的大脑不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成为一个被点缀的火把。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提问,还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当学生在对比中探讨出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是个宝地。因为这儿没有风声,没有重雾,没有毒日,却有秀美的山景,透碧的水景。在老舍精美的语句中,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中,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结尾为何强调: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课题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适时的抛出,教师再组织学生从作者的情感,课文的主题思想去思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还因为问题是自己提出的,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倡导高效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让知识当堂消化在课堂”、“把问题解决在课堂”等理念,期望课堂的效率化。不过学习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教学内容上课内外要衔接起来。知识掌握上课内外也要衔接起来,这样学生在“温故”中才能“知新”更多。例如学完了《背影》,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有没有使自己难忘的亲人的瞬间或是难忘的细节;学完了《春》可以让学生走向秋天,把握哪些富有秋韵的景物,去写好自己心中的秋;学完了《孤独之旅》可以让学生课后积累一些成长过程中独特的感悟,去感受成长的烦恼,成长的快乐……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总之,语文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学”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一丝创新,哪怕并不完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的巧借提问激活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起地。
其他文献
人到暮年,往往身体不适,甚至病魔缠身,尤其是离退休之后,失落感,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样心理怎样调适呢?方法很多,有乐在琴棋书画,游山玩水,或以宠物相伴,或栽花养鸟等等,但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