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开学不过两三周,面对这一群基础差的七年级学生,老师们都有苦难言,都觉得比往届的孩子还难教一些。我更是感受深刻,且不说课堂上的沉默,作业里的错误,光是看看第一次写的作文,还真是让人头疼。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条理混乱倒是没出乎意料,可是不加标点或是乱点标点的现象让我有些无语了,还有全篇一大段的,三言两语结束的,甚至只看卷面就够热闹了,有擦破纸的,有黑乎乎一片的,有打补丁的……
校长在教师会上安抚我们:海岛条件艰苦,资源短缺,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视野不够开阔,甚至学习动机都没有,进入中学,学习上的困难会更大。加上,近几年基础稍好的学生纷纷下岛就学,更是让我们有些看不到希望。不过,我们不能心烦气躁,慢慢来,能提高一点就是我们的胜利!
也只能这样了,发火毕竟也是无济于事。第一次作文讲评,我表扬了一部分字数达到要求的学生,并提出了下次作文一定要达到的要求:字要写好,不准涂改,错了就轻轻划个小叉;标题、段落分清楚:正确使用句号与逗号:记下一件完整的事件。再改作文时,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次的作文要求是记一件发生在假期中的事情,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有感受的真人真事。虽然学生在结构安排、语言组织等方面没有什么进步,但是,卷面整洁了许多,我提的几项要求大多数人都在认真地执行。我的郁闷之情立马一扫而空,只要学生能吸收到教学信息,慢慢来,总是能有提高的。
在评阅作文上我一向是不吝惜表扬的,这次更是放宽要求,在每个学生的习作上都找出进步之处,有字好看的,有用上好词的,有事情记得完整的,有句子通顺的……红红的鼓励波浪线耀眼得很。改到这一份时,我特别停住了,这个学生上次的作文,全文没有超过十个标点符号,我一个一个给加了上去,并特别批注:要学会好好使用标点。这一次,他的作文标点符号数量正常了,不过仍然存在将逗号用在词语后的现象。我仔细读文章,他写的是与好朋友之间的美好情谊,词句不太通,但感情很真诚,我给了优秀分,并批注:你和朋友的感情很美,很感人,好好写,将生活中的美好一一呈现!
讲评时,我抱着本子进了教室,学生们一脸的紧张与沉重。我十分隆重地表扬了大家在几个方面的进步,并告诉他们,每一个同学在这次写作中都表现了自己的潜能,请大家好好读读,找找老师给你的肯定,你就会明白写作文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发下作文本时,教室里洋溢着一片喜悦。学生们看完自己的习作后又互相交换欣赏别人的,前排还有学生悄悄问我:“老师,今天的作文题目写什么。”我偷偷地观察着大家,庆幸自己没有一味地找毛病,说问题,提高要求,这会让这群本不自信的孩子更增加一份写作的痛苦。
这时我看到了他,那个打不好标点符号的男生,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抬头,只是盯着自己的作文本看,应该有好几遍了吧。其他同学都在交换本子,但是他没有动。同桌把自己的本子递给他,意思是换一下,他用手推开了,仍是没抬头。他的眼神停在最后的分数与评语上。我看不到他完整的表情,但能感受到他微微上扬的眼角。我想此时,他应该正在享受一种满足与幸福吧。他并不是一个很能让人注意的男孩,坐在教室的最左边,好像永远是安静的。读书时听不到他的声音:提问时看不到他抬头。我几乎记不清他的脸,因为他总是低着头的。这是一个老实却并不自信的孩子。我翻看过他的入学成绩,分数很低。也许,在他几年的学生生涯中,听不懂的时间占大多数,拿低分的次数非常多。也许,他害怕考试,害怕提问,也害怕表达。但此时的他,正低着头细细地品味着自己的“优秀”作文,看着老师红红的表扬,他更愿意独享喜悦。我许久都没有开口布置新任务,实在不忍心打断这么美好的时刻。
或许我们已经太习惯将教师的责任紧紧系在孩子的成绩上了,那些分数总是牵动着师与生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关怀备至”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时,却漠视了那颗同样需要小心呵护的正在成长中的心灵。罗素说: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我们应将教育的起点定在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上,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
校长在教师会上安抚我们:海岛条件艰苦,资源短缺,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视野不够开阔,甚至学习动机都没有,进入中学,学习上的困难会更大。加上,近几年基础稍好的学生纷纷下岛就学,更是让我们有些看不到希望。不过,我们不能心烦气躁,慢慢来,能提高一点就是我们的胜利!
也只能这样了,发火毕竟也是无济于事。第一次作文讲评,我表扬了一部分字数达到要求的学生,并提出了下次作文一定要达到的要求:字要写好,不准涂改,错了就轻轻划个小叉;标题、段落分清楚:正确使用句号与逗号:记下一件完整的事件。再改作文时,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次的作文要求是记一件发生在假期中的事情,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有感受的真人真事。虽然学生在结构安排、语言组织等方面没有什么进步,但是,卷面整洁了许多,我提的几项要求大多数人都在认真地执行。我的郁闷之情立马一扫而空,只要学生能吸收到教学信息,慢慢来,总是能有提高的。
在评阅作文上我一向是不吝惜表扬的,这次更是放宽要求,在每个学生的习作上都找出进步之处,有字好看的,有用上好词的,有事情记得完整的,有句子通顺的……红红的鼓励波浪线耀眼得很。改到这一份时,我特别停住了,这个学生上次的作文,全文没有超过十个标点符号,我一个一个给加了上去,并特别批注:要学会好好使用标点。这一次,他的作文标点符号数量正常了,不过仍然存在将逗号用在词语后的现象。我仔细读文章,他写的是与好朋友之间的美好情谊,词句不太通,但感情很真诚,我给了优秀分,并批注:你和朋友的感情很美,很感人,好好写,将生活中的美好一一呈现!
讲评时,我抱着本子进了教室,学生们一脸的紧张与沉重。我十分隆重地表扬了大家在几个方面的进步,并告诉他们,每一个同学在这次写作中都表现了自己的潜能,请大家好好读读,找找老师给你的肯定,你就会明白写作文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发下作文本时,教室里洋溢着一片喜悦。学生们看完自己的习作后又互相交换欣赏别人的,前排还有学生悄悄问我:“老师,今天的作文题目写什么。”我偷偷地观察着大家,庆幸自己没有一味地找毛病,说问题,提高要求,这会让这群本不自信的孩子更增加一份写作的痛苦。
这时我看到了他,那个打不好标点符号的男生,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抬头,只是盯着自己的作文本看,应该有好几遍了吧。其他同学都在交换本子,但是他没有动。同桌把自己的本子递给他,意思是换一下,他用手推开了,仍是没抬头。他的眼神停在最后的分数与评语上。我看不到他完整的表情,但能感受到他微微上扬的眼角。我想此时,他应该正在享受一种满足与幸福吧。他并不是一个很能让人注意的男孩,坐在教室的最左边,好像永远是安静的。读书时听不到他的声音:提问时看不到他抬头。我几乎记不清他的脸,因为他总是低着头的。这是一个老实却并不自信的孩子。我翻看过他的入学成绩,分数很低。也许,在他几年的学生生涯中,听不懂的时间占大多数,拿低分的次数非常多。也许,他害怕考试,害怕提问,也害怕表达。但此时的他,正低着头细细地品味着自己的“优秀”作文,看着老师红红的表扬,他更愿意独享喜悦。我许久都没有开口布置新任务,实在不忍心打断这么美好的时刻。
或许我们已经太习惯将教师的责任紧紧系在孩子的成绩上了,那些分数总是牵动着师与生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关怀备至”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时,却漠视了那颗同样需要小心呵护的正在成长中的心灵。罗素说: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我们应将教育的起点定在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上,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