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班级特色文化也是一项持续的、艰巨的、创造性的工作,现有的班级文化大多还停留在贴标语、宣传画、文化墙、定班规等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缺乏创新。本文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更好的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关键词]特色 目标 创新 班级精神文化
  在当今教育不断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不断突破和创新的大好形势下,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学校的特征,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怎样建设班级特色文化,从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突显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和发展,使班级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和特色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建设班级特色文化也是一项持续的、艰巨的、创造性的工作,现有的班级文化大多还停留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上,精神文化有所欠缺。因为大多数人谈及班级文化建设想到的都是贴标语、做展板、文化墙之类,但往往都是世界名人或经典语录,缺乏创新。其次就是定制度、下要求,常常都是在落实执行时缺乏持续性,难以坚持。而搞活动因为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出于对学生的安全性考虑而放不开手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建设班级特色文化,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确立目标,明确班级奋斗的方向
  五六十名学生聚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就是一盘散沙,会随波逐流、缺乏动力,难以形成合力,那不是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只有每个人都目标明确、相互团结,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每个人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每个人才会有家的归属感,才愿意为之努力和付出,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当然,具体目标的形成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以及全体学生认真思考,共同讨论,形成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的目标。去年我带高三毕业班时,在开学一个月后,我发现班里有五六个学生成绩很不好,底子薄、学习习惯差。根据班级实际学生情况,我们全班集体讨论后制定班级目标为:不落下一个人,互帮互助共圆大学梦!为此给每个人确定帮扶小组,每次考试都采取小组考核,平时各项活动也都采取小组互评,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我们的目标,班里所有人都考上大学,一个都没落下。
  二、 独具匠心,敢于创新
  要形成不同于其他班级的特色班级文化就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要敢于去想,努力創新。从班级标语到教室布置,要有自己的风格,独到之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曾经带过的一个班,教室前面标语是“比、帮、赶、超、敬、静、净、竞”,短短8个字,既体现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又体现了班级的基本要求。在班级制度的制定上要细致入微,既要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要符合班级实际。比如我在制定班规时采用了“学生成长评价”,每个月给每人10分进行量化,对表现不好或有违纪行为的进行量化扣分,既对每个人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又符合学生重视分数的特点。落实考核时大胆革新,让学生轮流值周考核,班干部负责监督和督促,既能让学生互相监督,又能让每个人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便于改正。
  三、 充分利用活动,从精神层面上打造文化建设
  活动是班集体扎根的土壤,没有共同的活动就难以体会荣辱与共的集体荣誉感,难以形成班集体。若要形成健康、积极、上进的班集体,就应通过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受到启发,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当然大的活动需要依靠学校进行,但班级也可以搞一些小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小组朗诵比赛,班徽设计比赛,班训征集比赛等,我带班时让学生在班会上分组表演小品演绎自己或同学的事情,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要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班主任应该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只有具备这“四心”,班主任才能真正为学生发展考虑,为培养学生而努力,把教育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建设中,让班级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它的作用,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陕西省教育学会2014年度重点课题《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编号:SJHYBKT2014101-25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什么是合作学习?我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然而,对于刚刚步入校园 的低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下面结和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初建学习小组,逐步掌握合作技巧  (一)循序渐进培育学习小组的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都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以及教育部门对科研课题的重视,我校已经走在了课改的前面,“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在各个学科中体现出来,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它成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阶梯。但是,不同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探索:  一、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严谨周密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只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适合的学科之一,新课程改革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空間,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讨论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兴趣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
期刊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已经工作二十多年,回顧自己平时的工作,一次次询问和请教老教师,一次次埋怨自己的方法太少,新课程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思想,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更是教学生涯的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迄今为止,课改已经进行十年了,就我们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是否有发展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校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发现部分教师存在着合作形式化的倾向,他们忽略了教学的实效性
期刊
[摘要]为快速和发展农村经济,该县不遗余力的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和气候资源,积极发展射干中药材生产。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实惠于民,该县从2000年就开始种植射干中药材。随着该县射干中药材种植生产发展和一条龙深加工生产线的正式投产,射干种植已成为该县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龙头项目之一。本文就针对该县射干种植与气候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为能使农民科学掌握射干种植技术,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射干种植提
期刊
[摘要]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所以,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的培养正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基础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的有效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显露出自己的价值,彰显了
期刊